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2025 (5)
有近40年沒去紐約了。80年代初去了一次,住在朋友家,匆匆忙忙,走馬觀花。紐約在記憶中已經淡漠了,印象也不怎麽好,髒、亂、地鐵站的臭味、車廂裏的塗鴉…
最近有機會再訪紐約,是坐火車去的,入住火車站旁邊的New Yorker飯店。一出車站就看到帝國大廈,紐約,久違了。
這次來,感覺紐約即親切,又陌生,城市的喧鬧一下把記憶帶回到40年前,兩條古稀之腿像恢複了青春,開始滿街亂串。靠著穀歌地圖,舊地重遊,也找到沒去過的地方。
紐約還是從前的紐約,高樓大廈,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汽車喇叭聲、警車和救護車的警笛聲,聲聲入耳,路邊擺著垃圾袋,從路邊井蓋冒出熱氣,街頭藝人到處展現才華,腳下傳出地鐵的隆隆聲…
地鐵比過去幹淨多了,沒有塗鴉,沒有臭味,但整個結構還是那麽陳舊。如果熟悉紐約四通八達的地鐵係統,出門非常方便。盡管事先做了很多功課,真的要坐地鐵了,還是犯傻,走了不少冤枉路,花了不少冤枉錢。
上次沒去時代廣場,這次親自領略了時代廣場晚上眼花繚亂的燈光,街頭藝人播放的粗獷高昂的音樂。時代廣場,熱鬧非凡,紐約的真誠流露;人潮湧動,有人在為生活打拚,有人在享受夜生活;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聚集於此,說外國語的人比說英文的人多,特顯紐約獨特的多元文化氛圍,也讓人感受到了紐約無限的活力和生機。
大都會博物館是紐約的精華,上次朋友帶著去過,已經忘了都看到了什麽。因為自己的藝術修養比較差,這次沒有安排再去參觀,隻是逛完中央公園後路過。中央公園生氣蓬勃,跑步、騎車、遛狗、散步的人絡繹不絕,有照結婚相的,還有練法輪功的。
布魯克林大橋建於1883年,是美國最古老、最著名的懸索橋之一,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意義。大橋采用懸索結構,為當時工程技術的傑出典範。布魯克林大橋已經成為紐約的著名地標和景點,有人說,不徒步走過布魯克林大橋就等於白來紐約。走在大橋上,曼哈頓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深感紐約的壯觀。
旁邊的曼哈頓大橋沒有布魯克林大橋那麽有名氣,可是從曼哈頓大橋下麵的一條小街觀賞布魯克林大橋,卻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成了紐約一個熱門景點,招來遊客和攝影愛好者不斷。橋下有一個公園,也是觀賞曼哈頓的好地方。
9-11以後,曼哈頓南端變化最大,在世貿大樓遺址修建了紀念水池,蓋起了新的世貿中心,旁邊還修建了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築Oculus,外觀酷似飛翔的海燕,代表了堅韌和希望,內部空間開闊,是連接紐約和新澤西的火車係統的主要樞紐。
紐約的老火車站很漂亮(Grand Central Terminal),有一百多年的曆史,除了火車外,現在也是地鐵站。有一部分的古典造型讓人想起莫斯科的幾個地鐵站,隻是沒有那麽華麗。
愛麗絲島,一百多年前新移民夢開始的地方。當年檢查站的建築現在是美國移民曆史博物館,可以乘坐輪渡參觀,同時登上自由島觀賞自由女神。
上次為了感謝朋友的接待,請朋友在中國城吃飯。酒足飯飽之後,服務員說不收信用卡。手裏沒有那麽多現金,很尷尬,結果還是朋友付款。那是紐約中國城給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其他什麽都不記得。這次花了小半天在中國城走街串巷,還是有些失望。
紐約中國城雖然占地麵積很大,但不像舊金山中國城那樣集中、繁華。飯館、藥房、診所、理發店、雜貨鋪、超市、教會、各類商行分散在40多條街道上,包括幾條繁忙的主要交通道路,把中國城切割開。可能是疫情的後遺症,許多店鋪都上了門板,給人一絲蕭條的感覺。有不少賣瓜果蔬菜的攤位,分布也很零散。整個中國城的界限很不明確,穀歌地圖給出的範圍遠遠小於中國城的實際地界。美國各大城市的中國城都有一個牌樓,作為中國城的地標。華府的中國城很小,牌樓卻最大。堂堂紐約中國城竟然連個牌樓都沒有,實在令人遺憾。有一個林則徐銅像和一個華裔軍人忠烈坊,位於中國城的邊緣。總體感覺紐約中國城很“散”,沒有“凝聚力”。
在中國城看到一位在街上拉二胡的長者,想起一位老海歸的兒子常在曼哈頓一個地鐵站拉二胡(寫過博文介紹)。後悔沒做好功課,忘了是在哪個地鐵站,不然去會會這位老海歸二代,也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或許就是這位長者挪地方了?
這次去紐約感受到了文化大熔爐的寓意,看到了夢開始的地方。一個年輕的西班牙裔母親,背著孩子,在地鐵的車廂裏一個車廂一個車廂串走賣零食,就是夢的開始。紐約,美國的靈魂,希望的搖籃。
看更多紐約照片請點擊這裏。
至於如今要吃正宗的中國玩意, 不能在唐人街找, 得去法拉盛,連鄭州的羊肉燴麵也能吃到! 老板娘操一口鄭州話與我聊天, 不過我的河南話是周口那一帶的口音。
沒去大都會博物館是一大遺憾。中國館設計了一個中國的庭院,古色古香的家具。埃及館也值得一看。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