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大饑荒vs琳琅滿目的食補!
導言:在加拿大我認識一位來自上海的老大哥,在他家的地下室裏,儲存著不少的罐頭和大米,對此我感到困惑不解,這位老大哥對我說:你沒經曆過“三年大饑荒“,那種饑腸轆轆的感覺你體會不到,我這叫家裏有存糧~心裏不發慌、、、作家劉震雲與導演馮小剛為拍攝電影1942,他們沿著當年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逃荒路去選景,他們問當地的老農民:你們還記得那場大饑荒嗎,老農聽後反問:你問的是那年的大饑荒呀,由此可見他們遭受過的饑荒太多啦!
或許正是“三年大饑荒“的經曆:所以過去老北京人見麵,常用“您吃了嗎“這句敬語來打招呼,這話就體現出了(民以食為天)的至理名言,而“吃“字在工作中也是屢見不鮮,混的好叫吃的開,交通違章叫吃罰單,碰上法律糾紛:叫吃官司,總之有許多事都圍繞著這個“吃“字展開,這是曆史上饑餓經曆打下的烙印,在災荒年代中國人盼的是別再挨餓,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如今的中國:在物質上早已是極大的豐富,而對饑餓的補償那就是吃,吃,吃,優先考慮的是:如何犒勞自己受委屈的肚子,從吃飽到吃好這是一種質的飛躍,接下來就會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生活好了自然就要講究養生,自然就開始精益求精,電視裏的康熙皇上說:我真的想再活500年,其實我們小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皇上想萬壽無疆,我們也想益壽延年呀,要實現這(常生不老)的宏偉目標,那方法隻有一個就是吃,是食補,追求的是舌尖上的中國
壹:各地與各國--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
中國有著名的八大菜係,所以稱(舌尖上的中國)這一點都沒錯,除此之外全國各地還有各自的地方美食,比如北京的地方特色是烤鴨,新疆的地方特色是烤全羊,很多年前那是在(開發大西北)的時候,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大西北的烏魯木齊,接待我們的主人熱情好客,對方請我們吃新疆風味烤全羊,盡管人家是一片好意,但我這人從小就不吃牛羊肉,主人得知後對我說,新疆這種作法的羊肉,聞起來香氣撲鼻,吃到嘴裏是入口即化,保證你吃了之後還想吃,而且這種作法的羊肉在酒店你吃不到,他們隻有在招待尊貴的客人時,才會這樣費時費事的製作、、、
接下來主人介紹了(烤全羊)的製作方法,首先將選擇好的優質羊推光羊毛,然後關進地窖,連續幾天不給它們飼料吃,目的是要清除羊肚子裏的那些垃圾,同時地窖裏還要點燃起一個火爐,在地上再放一個大盆,盆內裝是用花椒大料等各種佐料熬成的料水,這個時候的羊沒有飼料吃,再加上地窖裏火爐的熱氣,汗流浹背的羊就要喝水,於是用佐料熬成的料水,就這樣被吸收到羊的體內,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工作人員每天都需要給火爐加煤,也需要給羊添加料水,每天還要驅趕著羊在地窖裏奔跑,這樣料香會隨著血液的流動進入到羊的五藏六府,地窖裏越熱羊就越要喝那些料水,這些羊不吃東西隻喝香料水,便能維持羊的生命,這樣製作出來的新疆烤全羊,外麵的酒店確實是買不到,這樣的羊肉也確實是好吃,僅從這套繁瑣的流程來看,烤全羊就稱得上是精益求精。
文學城有一位北京體育界的名人--名叫牛哥,他曾圖文並茂的進行過(吃魚)方麵的對比(東西方的對比)標題叫“中國人吃魚和外國人吃魚“描寫的生動有趣,在加拿大和美國生活的中國人都知道,西人超市裏不出售活魚,在華人超市則正相反,各種蝦兵蟹將都養在超市的玻璃缸裏,當客人選中某一條活魚後,店家會幫你把那條魚給撈出來然後照著魚頭就是一棒子,目的是不能讓它亂蹦亂跳,然後再接下來:那就是對這條魚開膛破肚,這在華人超市是屢見不鮮的一幕。
我在西方國家已生活三十多年啦,關於(東西方人在吃魚這方麵)的不同,我以前還真沒有注意到:以前隻知道吃飯的時候,中國人是用筷子,西方人是用叉子,現在西方人在中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都已經學會用筷子去夾花生豆啦,看過牛哥在文章中的介紹後,我茅塞頓開,吃魚還真是這樣不同,西人超市不僅沒有活魚出售,西人攴廳也不會把整條魚端到攴桌上,這就是東西方在吃魚上的差異,牛哥在文中注明(版權菜係所有,翻印吃魚不究)即然如此那我就上圖:
看這三條魚的屍體,似乎有些死不瞑目,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吃法!
這種對魚的製作方法,感觀上就好多啦,這是西方人的一種吃法!
這種(對魚)的作法,其實是我們的飲食文化,我在深圳的時候,酒店有一道招牌菜叫桑那蝦,是通過鵝卵石燒烤後的高溫,讓那些活蹦亂跳的大蝦,瞬間就在高溫下壯烈的犧牲,這樣能保留大蝦的鮮味,還有一道菜也是為保鮮,突出的那就是一個快,目的也是要保留活魚的鮮味,當那條魚端上桌後,還張著嘴疼的正哆嗦呢,仿佛那條魚張著嘴正在罵:我操你大爺的,太他媽的狠啦!
要說在攴桌上最不可思議的,最殘忍的,也是最惡心人的一道菜,是我在國貿大廈目睹過的一道名叫(三叫)的招牌菜,這道菜端上來後,隻見在精致的盤子裏,鋪墊著幾片裝飾性的綠菜葉,在那菜葉上趴著六隻剛出生的小耗子,沒錯就是剛出生的,毛茸茸的耗子眼睛還沒有睜開呢,這種玩意居然也他媽的能吃,這的確是令我感到驚訝,我曾在電視劇“血色浪漫“裏看到過吃小耗子,可那是鍾躍民他們在陝北插隊的年代,那時候陝北饑荒沒有吃喝,全村知青都出去要飯、、、
如果說鍾躍民他們吃耗子,是屬於饑不擇食,可如今早已時過境遷啦,現在居然還有人要吃耗子,這又是一種什麽樣的心態,聽說(生吃小耗子)是大補,攴盤的旁邊擺放著的是佐料,而這道菜它之所以名字叫(三叫),指的是在用筷子夾住那小耗子的時候,會聽到吱的一聲叫,夾住小耗子蘸著佐料的時候,會聽到吱的又一聲叫,送入口中後會聽到小耗子的最後一聲慘叫,過去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除天上的飛機和地上的坦克,就沒有咱們不敢吃的,看來這話是名不虛傳、、、
貳:餓了吃糠甜如蜜!
這句話指的是: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比如1976年的西城拘留所,在那裏大窩頭都可以吃出(稻草村)的點心味來,那是人餓的產生出了錯覺,但也有例外有一次我糊裏糊塗的餓傻了竟吃了狗糧,嗄巴說我不是餓傻了,而是真他媽的傻啦,咋回事泥,原來那年我回北京,時差關係半夜醒了過來,這時肚子感到有點餓,由於亞運村這套房平時沒人住,所以冰箱裏沒有食物,還好有啤酒還有一盤黑乎乎的像是五香豆,饑不擇食的我將這盤五香豆端到客廳打開電視,喝了一口啤酒,往嘴裏扔了二顆五香豆,接著哇的一聲就吐了出來,這豆是啥味呀、、
原來我吃的是狗糧。原來我妹妹帶著她的小狗去交物業費,臨走時她把小狗吃剩的狗糧,捎帶手的就放進了冰箱裏,最後那狗糧就進到了我嘴裏,惡心的我漱了十幾次口,嗄巴這孫子得知這消息後,竟幸災樂禍的安慰我說:沒有事的哥們,別太矯情啦,你不就是偷吃了小狗的飯嗎,你丫連那裝屎的豬大腸都敢吃,還怕吃狗糧,他指的是我愛吃北京有一道著名的地方小吃,叫鹵煮火燒,而鹵煮的主要佐料,就有那豬的大腸,鹵煮不僅沒有人覺得惡心,相反它還是一道美食。
這樣說也有點道理,鄭板橋就曾說過:難得糊塗,多年前有一次我和李寧寧在東安市場上廁所,隻見在小便池的上方懸掛一橫幅上書:請勿往小便池內吐痰扔煙頭,收集尿液用於製藥,謝謝大家的配合,落款是北京製藥廠,試想若讓你喝碗尿,那你肯定是不會喝的,若是人家告訴你,這是特效藥是用尿製成的,那你喝不喝,估計你肯定喝,因為有句話叫恨病吃藥,還有句話叫眼不見為淨,
叁:食補係列中的--冬蟲夏草!
在飲食目錄的榜單上,山珍海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在中醫食療的大補係列中,就更是五花八門,說到這食品大補,我以前還真有些孤陋寡聞,這是因為我不相信中醫的食補理論,加上那時候的我年輕也無需大補,所以這方麵的知識儲備不多,那年我回國後去深圳,我弟弟在深圳也是一位比較有名的企業家,有一次他指著碗裏的(小長棍)對我進行科普,他對我說這叫冬蟲夏草,是大補!
那天老三他是這樣對我科普的:他說冬蟲夏草~簡稱叫(蟲草),說的是這東西它冬天是蟲,夏天是草,因此叫冬蟲夏草,它是一種補品,這種描述給蟲草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但這玩意它真有那麽神奇嗎,老實講對此我表示置疑,但我這個人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能做到不恥下問,決不人雲亦雲,而且求知的欲望還很強,對不明白的事情總想展開艱辛的探索,對冬蟲夏草也是這樣、、、
到後來我搞明白啦,原來這(冬蟲夏草)是產生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是生長在青藏高原這種海拔3500-5000米的區域,長在氣候惡劣的灌木叢中,假如(冬蟲夏草)是長在風和日麗的平原地區,那早就被廣場舞大媽一搶而光啦,而且這玩意(蟲草)說起來還挺惡心的,根據中醫藥博物館的介紹:西藏,青海,四川,這些區域都是蟲草的主要產區,在冰雪消融後的盛夏,蝙蝠蛾便將蟲卵留在花葉上,蟲卵繼而孵化為幼蟲,這些幼蟲鑽進花杆裏,將身體養的潔白肥胖、、、
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這樣一組鏡頭,部隊搞(野外生存)訓練,受訓部隊進入到原始森林裏,進行單兵訓練,七天的時間每位士兵配發四天的口糧,在森林裏餓得饑腸轆轆的受訓士兵,無意中發現在一塊朽木上,聚集著一群白胖的蛆蟲,饑不擇食的士兵抓起來塞進嘴裏就吃了下去,想不到這些(蛆蟲)竟是高蛋白質的大補,就這樣森林裏的這些(蛆蟲)無意中彌補了士兵的體力、、、
其實嚴格的說起來,冬蟲夏草就是一個噱頭,這玩意不過是菌類寄生在一隻蟲子的屍體罷了,據說最早是香港人喜歡用冬蟲夏草來(褒湯)喝,後來又被遼寧的馬家軍給炒了一下子,再到後來中國足球隊的(那幫廢物)也向港人那樣用它來褒湯,就這樣以前那就是一個(大白菜價)的東西,現在變得比黃金還貴,或許它有一些療效,隻是這東西是真的不好喝,還影響鍋裏食材的味道,
我在北京民族宮有一哥們,他七十年代的時候,曾在青海當汽車兵,聽這哥兒們說當年他用三毛多錢一包的(大前門)牌香煙,就能換一斤的冬蟲夏草,後來這蟲草就像當年有人炒作(君子蘭)一樣,被炒成了天價,動輒就是十幾萬元,再到後來這玩意又如同當年的氣功熱一樣,被吹噓成包治百病的神話,這就像在不久前:安宮牛黃丸也被賣到十幾萬元人民幣一樣,北京同仁堂贏麻了、、、
那天在睡覺前:我忽然看到王誌安又上線啦,他正在“陰陽怪氣“的揭開安宮牛黃丸的神秘麵紗,這哥們的言談舉止笑的我睡意全無(如果證明無效,我們就把它當文化瑰寶給它供起來)這王局他是什麽人都敢得罪呀,真是良心大大滴壞啦,其實以前的老中醫還是有真功夫的,隻是如今“馬保國“式的人物已充斥在各行各業,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玄學大國,過去還講究“中西醫“結合,現在耍是西醫讓你去看中醫,那就等於是婉轉的告訴你沒救了,那是對你的臨終關懷。
過去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北新橋有一家藥店,那時的安宮牛黃丸隻賣三元錢,現在一顆小小的藥丸,價格竟賣到十二萬,這不是牛黃丸成仙丹了,而是一種人為的炒作,如果有人說(安宮牛黃丸)是靈丹妙藥,那肯定是欠交智商稅,可有一些東西在大陸並不是這樣衡量的,有些商品的價格飆升,比如像高價的房子,並不是因為物有所值,再比如高價的補品:也並非是這補品真有神效,而是在這高價的背後,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就像你穿著一身皮爾卡丹一樣。
在大陸的電視節目中,你會經常看到一些“大內禦醫“的後代,還有那些號稱是資深的中醫專家,或中醫養生的學者,他們常在電視上推廣那“中醫理論“的食補,有不少人相信他們的忽悠,我老婆就拿著雞毛當令箭,她特把那些玩意兒當一回事,照貓畫虎的花了不少的錢,做出來的東西黑乎乎的就讓我喝,說過去皇上就是這麽大補,我就這麽跟你說吧,如果中醫真有用,那高幹病房就會有中醫,而事實卻是恰恰相反,如今那些當官的你可以說他們壞,但他們卻不傻。
肆:攴桌上的燕窩魚翅--與熊掌!
有些食材並非因為它好吃,而僅僅因為它稀少,比如燕窩和熊掌,這些食材純粹是因為稀少,所以才顯得至尊至貴,就拿(熊掌)來說吧,由於加拿大地廣人希,國土麵積比中國還大,但人口卻隻是重慶的人口總合,就這樣大片的國土就這樣被各類野生動物所霸占,而且它們還目中無人的到你家裏去串門,於是政府為了維持生態平衡,允許公民可以合法的打獵,隻是需要辦理一係列的手續,另外你在打獵的過程中,還有注意事項那就是母狗熊不能打~小狗熊也不能打,
過去聽說熊掌如何珍貴,吃熊掌如何大補,很多年前有一次我搞到四隻熊掌,本著有福同享的傳統,我分給北京移民連曉康兩隻熊掌,當時他也如獲至寶用塑料袋包好,放到冰箱準備周末與老婆一起分享,周末到了他從冰箱裏拿出熊掌來化凍,估計化凍的時間差不多了,他老婆嘉琦到廚房,打開塑料袋一看,隻見那二個退了毛的熊掌,看上去就跟死人的手似滴,這猛的一看的確是挺嚇人的,嘉琦一看就給嚇哭了、、、其實這熊掌還沒有豬蹄子好吃呢,真是徒有虛名,我覺得熊掌的名氣之所以那麽大,要麽是傳說的有些言過其實,要麽就是我們的廚藝不佳,
說過了熊掌接下來,那就再說燕窩,這玩意兒也是大名鼎鼎,燕窩的地位稱得上是各種食材中的(一哥),其實抽絲剝繭(燕窩)它就是燕子孵化小崽時搭建的鳥窩,其本質就跟鄉下老母雞下蛋搭建的雞窩差不多,不同的是雞窩是在農家院,燕窩是建在海邊的峭壁或山洞裏,是燕子用自己的絨毛,和海裏的小魚搭建的鳥巢,而且這鳥巢是燕子用自己的唾液(也就是哈拉子)築成的巢,
小燕子出生後,這個育兒屋(燕巢)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當幼燕飛走後這燕巢就會被棄置,接下來就會被漁民所采摘,拿回家後再經過清洗,加工後就成為了市麵上出售的燕窩,成為了可食用的滋補品,至於營養價值則屬百家爭鳴,隻不過這些鳥巢是搭建在天然洞穴或海島的峭壁上,采摘起來不容易再加上數量不多,所以燕窩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物以希為貴!好不好吃的那就見仁見智!
還有魚翅:說句老實話魚翅這東西聽上去名氣很大,實際上它就像熊掌一樣,屬於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玩意也沒啥特殊的味道,甚至可以說一點都不好吃,吃起來就仿佛像是在吃一碗粉絲,由於魚翅是鯊魚身上的一部分,這就相當於海洋生物中的貴族,所以它的價格昂貴,有人說它是頂級補品,其實在生活中宴請吃魚翅,往往是與主人的身份和麵子掛鉤,據說在不擇手段向錢看的今天,就像假中華煙,假茅台酒一樣,假魚翅,假燕窩,也成了牟取暴利的賺錢方式、、、
伍:冒死吃河豚!
在很多年前曾有一部電視劇叫:編輯部的故事,劇中有一集講的就是吃喝現象,說的是作家張明高寫了一篇關於吃喝的文章,名字就叫中國大宴席,文章發表在(人間指南)雜誌上很有意思,現在若有人也把吃喝寫出一篇文章的話,估計那吃的內容肯定會更加的豐富,粗略的算了一下包括:有吃山珍海味的,有吃燕窩熊掌的,有吃胎盤的,也有吃猴腦的,還有喝人奶的、、、包羅萬象!
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有日本人(冒死吃河豚)的,那時年輕好奇心強,也加入到了吃河豚的序列中,膽敢吃河豚的人,都被事先告之河豚有毒,但依然沒能阻止饞嘴的食客,正因如此日本人才把(吃河豚)稱為最後的晚攴,看這份對(吃)的欲望就是這麽執著,看著為吃河豚就準備進天堂的勇士,真是令人深感敬佩,如今中國也有專吃河豚魚的店啦,日本人對此叫:冒死吃河豚,我們則將形容為舌尖上的中國,聽著就有詩情畫意。要不然怎麽說中文博大精深呢。
當年我們在日本吃河豚的時候,東京的河豚專賣店是要有日本厚生省(中國衛生部)的核準,還要持有特別執照的廚師來烹飪,河豚魚的口味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奇妙之處在於,你食後就仿佛像騰雲駕霧一樣的舒服,這就是(吃河豚中毒後)的感覺,當年吃河豚還是一種奢侈品,價格不菲,中擋攴廳的單價約在六千日元到一萬日元之間,高擋的價位是一萬日元起步,如今不知道怎樣啦。
陸:消失的勞動模範--小毛驢!
有一年我回北京,那時候正是(中國攴飲業)最火的時候,北京的各種酒樓飯店都忙的一塌糊塗,吃喝玩樂都可以用公款買單,有位朋友對我說,你在日本吃河豚那是獵奇心的驅使,而真正的(食品大補)那還是咱們家的驢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叫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聽他說的頭頭是道,還真勾起了我的興趣,坦率的說那驢肉吃起來果然是美味,這在以前我還真沒吃過、、、
距市區約1小時的車程,是北京的昌平地區,在那有家遠近聞名的驢肉館,驢肉原本是保定地區的一道美食,傳入京城的時間並不長,味道確實不錯,香噴噴的好吃,不愧是上有龍肉,下有驢肉,僅憑味道就足以牽動食客的心,京城裏有許多原來晉察冀地區的老八路都喜愛吃驢肉,特別是驢肉火燒這一口,孔聖人都說食色性也,那我們這些京城的凡夫俗子,就更難抵擋這驢肉美食的誘惑,
在那天的驢肉大宴席上,有一道菜名叫驢鞭,我故意不解其意叫過來服務員詢問,看著那小丫頭一臉壞笑的說,老板你真不認識呀,這就是驢裏男同誌的命根子呀,就是你們說的那雞雞呀,哇塞,讓她這麽一解釋,我還真吃不下去啦,這毛驢的(命根子)都給切成片端了上來,若我們落到老虎嘴裏的話,那肯定也會被老虎開膛破肚,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鏈,這在民間就叫一物降一物!
由於攴飲業對驢肉的需求量大,另外製作(補血聖品阿膠)也要很多的驢皮,因此境內的小毛驢極度短缺,驢的家族差不多已全軍覆滅,在盛產小毛驢的華北農村,現已很難尋找到驢的蹤跡,後來還是外交部的老王毅靈機一動,聽說他跟(穆罕默德)的關係還不錯,本來小毛驢是阿富汗塔利班的交通工具,但是王大哥都發話啦,就這麽著阿富汗向中國出口了一批小毛驢,以解大哥之需,
曆史上造成(物種絕跡)的例子,還有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不知道是誰的主意,反正當年就認定了麻雀(俗稱老家賊)是四害中的一份子,說它偷吃公社的糧食,於是全民開始打麻雀,從鏡頭上看有不少人敲著臉盆,揮舞著旗子,還有人吹著小喇叭,總之就是讓那些麻雀不停的飛,讓它們活生生的累死,結果是大批的老家賊被打死,麻雀絕跡了地裏的小蟲子也沒鳥吃啦,第二年糧食就減產,糧食減產帶來的就是大饑荒,於是中國又從朝鮮進口麻雀。
照這麽一個路子吃下去,那北京動物園就危險啦,大象的舌頭是啥滋味,長脖鹿的尾巴是否能爆炒,鱷魚切成片能不能涮火鍋,老虎爪子算不算一道名菜,越想這食物鏈就越廣泛,再接下來恐怕該輪到吃人啦,這並非危言聳聽:曆史上有個張遼(唐朝)守弧城的記載,張遼為守城(短糧)竟把小妾殺了,將她的屍體分給士兵吃,在現代的東莞也有用嬰兒燉成補湯的事件,有圖有真相、、、
出國之前我有位朋友,他把女朋友肚子搞大啦,那女孩子是北航的大學生,按照當時的規定(流產)需要有單位的介紹信,還要有結婚證,而他倆就屬於是沒有買票就先上車的那種,這些證明他倆都沒有,更麻煩的是在校大學生(未婚先孕)按照當時的規定還將被開除學籍,嚇的那位漂亮的女孩一直在哭,那哥們他也急的抓耳撓腮,婦產醫院我認識一位大夫,這哥們聽說後都快給我跪下了,說隻要幫他渡過這一關,今後他見到我就先立正,就這樣手術便順利的完成啦,
那天這哥們在給醫生送禮的時候,對方在無意中說了一句話:你們耍不耍胎盤,我這裏天天都有,這胎盤供不應求,很多人都拿回去包餃子吃,或用來褒湯喝、、、你們若是也想耍的話,我給你們留一些,我操,這不是吃人肉嗎,多他媽的惡心呀,後來我聽說這還真的確有其事,再結合媒體的報道,說在廣東的東莞,花三四千人民幣就吃到一盅嬰兒湯,現在有人還真是什麽都敢吃呀。
好啦:囉哩囉唆說這麽多啦,我也該閉嘴啦,否則會造成讀者在閱讀上的疲勞,止筆前再多說二句,有人說從小吃慣的食物,到老都是天下第一的美食,這話說的沒錯,家鄉的美食勾起了我們的食欲,滋養了我們的味蕾,定居海外已三十多年啦,如今肚子餓的時候還是覺得家鄉的紅燒肉和麻婆豆腐香,這就是飲食的記憶,這種記憶就像烙印一樣烙在了我們的記憶裏,烙在了我們的心上、、、
這幾年在中國的(動態清零)結束後,有不少海外遊子陸續的回到大陸,這其中也包括文學城的網友,他(她)們的大陸之行,呈現上了一幕故鄉尋味之旅的畫麵,從上海的各種美味佳肴,再由成都到重慶的人間煙火,那圖片中封存著動人的市井韻味,圖片中儲存著我們的親情,鄉情,故土之情,吃,吃,吃,這是舌尖上的中國,想想看就已經是垂涎三尺,而這就是我們故鄉的魅力!
最後一句話:趁我們現在還活蹦亂跳,趁現在笑還能笑的出聲,哭還能哭的出淚,吃也還挺能吃,那就多走一走多看一看,無論何時回到小時候熟悉的環境,吃到小時候吃慣的美食,那都會是一場心靈的撫慰之旅,回到故鄉若是你的父母還仍健在的話,由親人親自動手,親自製作,親自伴陪你一起吃一頓家宴,那就是攴桌上的最高禮遇,讓我們這些遊子們多一點滿足,少一點遺憾吧!
不知因北美華人多的緣故,還是真不好那口,出來近30年,無匱乏引起口舌之貪欲,慶幸,哈哈哈。。。
狗糧真的那麽難吃?朋友來玩兒,剩下一小瓶狗糧,我扔幾粒給街貓,他們都好喜歡啊。
說到吃河豚,想起來女兒很小的時候,帶她回國在上海吃飯,有河豚,告訴她這魚有人吃死的(我媽媽的舅舅就是這樣)。結果她嚇得不敢吃。朋友指了指外邊,說華山醫院就在對麵,急救來得及。結果小丫頭興高采烈地動了筷子LOL
吃三叫、吃流淚的猴頭都太可怕了。陋習!
古老的文化不是蓋的!
恭喜花姐,你發啦,絕對的發啦,現在一盒安宮牛黃丸,能賣到十二萬元人民幣、、、
謝謝水星兄,文中所說:上海的美味佳肴是指菲兒,由成都到重慶的人間煙火,就是指水星兄,看著你一路吃喝玩樂,都羨慕死我啦,因為我就是一個吃貨,出國多年口味也變了很多,原來我在北京吃四川擔擔麵的時候,不能吃麻現在可以了,原來在北京愛吃稻香村的山楂餡元宵,現在愛吃上海的黑芝麻湯圓啦、、、、
曉青不僅廚藝好,攝影技術也好,能燒出一桌美味佳肴,是一家人的口福,羨慕!
歡迎水星兄來做客,座~快請座,來:先喝一杯革命的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