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xiax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

(2022-03-02 08:16:28) 下一個

一)《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這首歌上了一點年紀的人都很熟悉,父母喜歡並常哼唱的一首歌。年初時讀到網友花似鹿蔥的一篇博文,我曾跟帖提起這首歌,隻是記不得歌詞的全部內容了。最近多次聽到這首歌,於是上網搜索了一番,才知道這首歌的來龍去脈。
它的曲調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一首歌《第聶伯河的怒濤》,有的也翻譯成《第聶伯河的波濤》,是蘇聯作曲家瑪爾克·格利戈列維奇創作的。(也有說,1861年作者逝世時,敖德薩有一個姓克雷查諾夫斯基的中學教員為之譜了曲,使作者的詩句獲得了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呻吟中噴薄出呐喊,沉重中孕育著希望)。現在網上還可以找到它的蘇聯原唱版。
德涅泊爾河是流經烏克蘭的一條大河,是歐洲第三大河。詞作者塔拉斯·舍甫琴珂(1814-1861)是19世紀烏克蘭的偉大詩人。他出生於農奴家庭,坐過牢,遭到流放。他從小熱愛烏克蘭的大自然,愛聽流浪歌手說唱古老的傳說和民謠。1837年,他寫出了第一批詩作,其中有一首民謠體的敘事事《中邪的少女》。《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三段歌詞就取自該詩的起首12行。由於歌曲出色地體現了烏克蘭人民的民族性格,一百多年來越傳越廣。一些影片或大型音樂作品在描述烏克蘭時,往往采用它的旋律作為烏克蘭的象征。


《第聶伯河的波濤》“Реве та стогне Дн?пр широкий"” Нац?ональна капела бандурист?в Укра?ни ,2017年3月9日 烏克蘭國家愛樂樂團

50年代初,中國上演話劇《保爾柯察金》時,著名導演孫維世用這首歌的曲調另填上新詞作為話劇的主題歌,這就是《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來曆,蘇曲中詞。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在那清清的小河旁,
長著兩棵美麗的白楊,這是我們親愛的故鄉;

彼得留拉凶惡的匪幫,來到我們的家鄉,
烏克蘭原野已變成戰場,白楊樹葉飄落地上;

年老的父親忍住了悲傷,他把兒子送上戰場,
寧死不做奴隸和牛羊,要和敵人血戰一場;

我們都是戰鬥的青年,我們不怕任何困難,
偉大的列寧指引我們前進,我們走向自由光明。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

烏克蘭少年演唱《第聶伯河掀起怒濤》:


Реве та стогне Дн?пр широкий- Олег Александров

炮火下的烏克蘭 (圖文來自網絡)

01 “隻想在那一切發生之前在一起”
一對烏克蘭新人, 在空襲警報聲中舉行婚禮。 這一天不是他們原定的結婚日, 但當俄羅斯周四開始攻擊烏克蘭時, 亞麗娜·阿裏耶娃和男友斯維亞托斯拉夫·弗辛, 卻選擇在空襲警報聲中匆忙成婚。
在婚禮之後, 這對新婚夫婦準備去當地的領土防衛中心, 共同為保衛國家而努力。 阿麗耶娃說, “情況很艱難。我們要為我們的國土而戰。” “我們也許會死,但我們隻想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在一起。”

空襲能打穿一切裝甲目標, 但不能擊碎兩位戀人心底真摯的情感, 願戰火中所有相愛的人平安, 願世界和平!

02 “希望”降生在防空洞
炮火聲響時, 一名臨產期的烏克蘭孕婦躲進了基輔地鐵站。 三天後,一個健康的寶寶 在這個擠滿逃難人群的地鐵站降生。 生完孩子後,孕婦和嬰兒立即前往一個防空洞。 這名出生在炮火呼嘯聲中的女嬰名叫米婭, 降生後,有人在社交平台發布了她的照片, 很快引起了外國網友關注。 在圖片的評論中,呼聲最高的, 為她取了另一個名字——“希望(hope)”。

生命是愛,生命是喜悅,生命是希望。 戰爭給人帶來的痛苦與新生命帶來的喜悅 在地鐵站中交織,讓人淚目。 盡管戰亂仍在繼續, 但我們依舊相信愛,相信希望,相信未來, 相信一切的美好和曙光。

03 80歲老人自願從軍
一位80歲的老人前來參軍。 他說他是為了孫輩而戰, 烏克蘭人要永遠叫烏克蘭人, 我的孫子們不會因此改變名字。

當耄耋之年的老人, 都要扛槍上戰場的時候, 我們的內心總是五味雜陳。 如果他們年輕時沒當過兵, 一上戰場很可能被直接撂倒。 但他們義無反顧,因為—— 腳下就是自己的土地,雖死猶榮。 為祖國、為自由而戰,吾往矣!

04 烏克蘭球員進球後雙手合十祈禱
2月25日淩晨的歐聯杯淘汰賽次回合, 亞特蘭大客場3-0輕取奧林匹亞科斯, 並以5-1的總比分晉級。 馬裏諾夫斯基梅開二度, 這位烏克蘭球員在破門之後, 雙手合十祈禱“烏克蘭不要戰爭”, 這一幕相當催淚。

“瘋狂星期四”震驚了全世界, 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克林姆林宮 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國計民生都這樣了, 就別提什麽體育和足球了。 盡管他知道這樣做是徒勞無用的, 但還是不願放棄呐喊。 正如烏克蘭傳奇球星舍甫琴科所呼籲的: “我們隻想要和平。戰爭不是答案。”

05 “我喜歡和我的小貓一起待在家裏”
烏東小男孩奶聲奶氣地說: 我喜歡和我的小貓一起待在家裏。 年幼的他,應該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吧? 他的世界仍然隻有美好、溫暖, 包括他心愛的小貓……
還有那個和家人蝸居在地鐵站, 蹦蹦跳跳還不知外邊發生了什麽的孩子, 依然是天真爛漫,大家的“開心果”。

一名六歲男孩, 在避難所玩著平板電腦, 他不知道這個夜晚為什麽會這樣。

在一個過境點, 跟在大人身邊的孩子揉著雙眼, 渾然不知何以為家。

無情的戰爭, 不僅摧毀了本該屬於孩子們的 教室、操場、醫院和公園, 也摧毀著他們美好的童年。 甚至是生的希望…… 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爭, 希望孩子們能盡快在困境中重生!

06 烏克蘭民眾排隊獻血
哈爾科夫的血液中心門口排起長龍, 市民自發前來獻血。 血液中心負責人說, 自 2014 年與俄羅斯發生衝突以來, 他還沒有見過這裏有那麽多人。 人們說, “不過舉手之勞,怎能無動於衷。”

隻要有戰爭, 就會有傷亡,就會有流血犧牲。 最受苦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最讓人動容的還是普通的老百姓, 他們善良,勇敢,無私。 悲哉,壯哉!

7 “我將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這是我的家,我的土地。”
22歲的烏克蘭小夥維克多 幾天前從英國倫敦登上飛機, 逆人流而動, 從捷克經過陸路交通趕到波蘭的邊境口岸。 維克多計劃加入烏克蘭的一個軍隊, “我們將進行反擊,我將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他聽說有燃料短缺的情況, 為此自己特意帶著裝滿燃料的油罐!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 無數烏克蘭人麵向戰火、硝煙和鮮血逆行, 奔赴前線,保家衛國, 履行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這些逆行的烏克蘭人民, 是遲滯俄軍“閃電戰”的有生力量, 是烏克蘭民族的希望, 是烏克蘭這個國家保持尊嚴的希望。

8 “我們沒有時間哭”
在基輔以南 120 英裏處 擁有 270000 人的切爾卡瑟(Cherkasy), 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 周五晚上,人們在地下室裏, 大聲地唱著國歌為祖國加油。

一位長駐烏克蘭的戰爭記者在推特上說, 基輔市民適應戰爭的能力幾乎不可思議, “在防空掩體裏, 他們唱生日歌,孩子們玩耍, 偶爾會聽到有人唱烏克蘭國歌, 並在他們的手機上看澤連斯基更新了沒有……” 他在2月26日發出的一條推特中寫道, “他們分享睡覺的地方, 排隊拿食物,分發毯子、枕頭和水。 沒有人說要做這些事, 僅僅是自發的共同決定。”

無論如何, 隻要活著,生活還是要繼續。 地鐵站、防空洞、被毀的街道裏。 烏克蘭人還在頑強地生活。 這種即使身處戰火,即使流離失所 也要活下去的信念, 正是人類曆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 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 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

如今,未來仍然存在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無論是烏克蘭、俄羅斯,還是整個世界。 作為一個生命體,我們深深同情這些遭受苦難和厄運的生命。 同時,看到血與淚凝固他們的軀幹上,看到他們從未被苦難壓倒的脊梁,看到他們不羈的眼神裏潛藏著的灼人光芒! 這讓我們堅信:愛與尊嚴,戰爭永遠無法剝奪!
有位智者說過,在人類的災疫麵前,我們不是勝利者,我們隻是幸存者。 作為一個幸存者,讓我們把祝福化為一種力量,送給所有在戰火和災疫中的人們! 願戰爭早日結束,讓烏克蘭人呼吸沒有硝煙的空氣。 願仍在戰火中掙紮的生命,健康平安。願世界和平,天下無戰!


                                                   (摘自※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