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啦哈是羊的膝蓋骨,據說一隻羊隻有兩個嘎啦哈,是比較稀罕的玩具,沒地方去買,都是各家攢了很久的珍品。經常是染點顏色,粉紅色之類的,玩得時間久了嘎啦哈就會光滑油亮。一副嘎啦哈四粒,要大小均勻,形狀相似。女孩子有一副嘎啦哈就可以聚齊幾個夥伴一起玩了。
嘎啦哈分四麵,撒出去的嘎啦哈隨機落地,拋出口袋(沙包)一次,就去搬動地上的嘎啦哈,讓四個嘎啦哈都出現第一麵,叫做珍兒,然後是第二麵輪兒,第三麵坑兒,和第四麵肚兒。完成之後收齊。這種玩法叫做搬珍兒,比的是用最少的次數完成。
也有玩兩副八粒的玩法,用兩副嘎啦哈的玩法是抓個數。八個嘎啦哈撒在地上,隨機落地,每次拋起口袋,就去抓起一樣的嘎啦哈,每次記下分數,抓起來的嘎啦哈再撒到地上,第二次去抓,每次都抓得到就連續抓,直到失誤才換人抓,比的是抓的數目。肚兒的分比較低,珍兒的分比較高,兩個一起抓分數低,三個一起抓就得分多。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可以鍛煉加法運算。
玩嘎啦哈還可以練習手的靈活運動,大腦的平衡能力。沙包向上拋,頭要仰起來看著沙包,手要按記憶去搬動嘎啦哈,或者抓取預定要抓到的目標,做完動作之後,要在沙包落地之前接住沙包,整個動作時間短難度非常大。
後來這個遊戲進步了,口袋換成了小皮球,拋起小皮球,手去抓嘎啦哈,小皮球落地後彈起來,再把小皮球接住,這樣的玩法,難度就小了很多,因為時間長了一些。小皮球是買來的,經常是紅紅綠綠的顏色。
玩嘎啦哈需要個水泥地麵,不僅僅平坦,小皮球也彈得高跳得直。在學校的時候,下了課就往外跑,要在樓邊上的水泥台麵搶個位置,出去晚了就沒有地方玩了。在家裏可以在炕上玩。東北人家的炕是土坯上麵摸泥的,幹了之後上麵貼一層牛皮紙,紙上麵刷油漆。這個炕麵就正好可以玩嘎啦哈,免得坐地上弄髒衣服要挨罵。(照片是從網上找的)
縫口袋是玩嘎啦哈必須具備的才藝,也是我的人生第一手工活。我縫口袋是沒有人教,自己想著做的。別人的口袋也是見過的,自己要做首先是要計劃大小。因為每邊要縫進去一些,所以布會裁得大一點。開始的時候沒有分寸,弄太大了不好用,弄太小了也不能用,幾次之後就得心應手了。偶爾也偷懶不剪六片布,但是連片的兩個麵就是不夠方正。
縫製的順序也很重要,我是先把四片布縫成一個筒,相鄰的布片有一條邊要縫,這個時候要注意布片的正反麵,要把布片的正麵相對,線縫在布片的反麵。然後把一片布縫在筒的一個底麵上,又有四個邊要縫。當然還是要縫在布片的反麵。最後的一片布有三個邊可以在反麵縫,留著最後一條邊不縫,把口袋在這個時候翻過來,也就是正麵在外了,裝上糧食,我們都用包米餷子,這是家裏最多最便宜的糧食,大約2/3滿,用手掂掂分量,然後縫最後一條邊。這條邊的縫法有兩種,可以捏起來直接縫,這樣的邊看得出和其他邊不同,為了讓這條邊和其他邊看上去一樣,可以這樣縫,就是捏起來之後,挑起裏麵兩層布縫起來,之前的直接縫是縫起了四層布,現在隻縫兩層布,縫的時候稍微有點難度,但是練習幾次就不難了。
縫口袋的針腳要比較的密,因為口袋裏麵的包米餷子玩來玩去會變得更細碎,針腳太稀,糧食粒會漏出來。另外每邊縫完結束的時候要把線結個結,以防日後會脫線。
口袋是要經常做的,玩過一段時間的口袋又髒又舊,女孩子會覺得不體麵,用一個新口袋,如果能找到好看的花布拚起來,拿出來和同學小朋友一起玩,真的很有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