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燕京人

本人近期完成了曆史記實故事,以我家四代為中心,在中國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甚至世界所發生的真實故事。希望讓後人知到也可作為曆史的側影,供寫這段曆史的人參考。也是一為老人在離開世界之前想說出的話。
個人資料
佩尼燕京人penn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中國 11.中國住房的變化

(2021-03-22 18:12:17) 下一個

(二) 中國住房的變化

 

有人說共產黨的初衷是一切為人民,但從解放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看到的是不停地鬥爭,上層在爭權奪利。老百姓也被卷入。其實老百姓不喜歡、也不需要運動,隻希望安定的生活。中國的運動恐怕是世界最多的。我在美國27年沒有什麽必須參加的運動,非常安定,就是掙錢、生活。

這裏以住房為例來看解放後中共是怎樣“為人民”的吧。

剛解放時中國人口是四億五千萬。1949年底是五億四千萬,文革結束時1982年人口已是十億,人口增加一倍多,住房增加多少?58號的變化就是一例,再來看我家的經曆。

住房變化一例

 

抗日勝利後1945年到1950年解放後,我家住在燕南園61號,“燕京人”詳細介紹了我家住在那裏的情況,這裏不再重複。1952年我家離開58號進城住後,我家住房已大大減小。大軍委以其權勢地位,堅決要這塊風景優美的中心地帶,把居住在這裏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老百姓攆走。把居民住房鏟平,蓋起了軍委禮堂,造成人為減少住房。軍委沒有蓋上同樣平方米的住房還給百姓,而是到處找現有房子把大家轟走。

我家有幸搬到豐盛胡同,這大概是解放前大戶的四合院,解放後被沒收了。1953年這所政府房,分給我們其中三排九間與另一家作政府電台工作的人家合住。

父親籌建勞動幹校的工作停止後,被分到市內人民大學工作,我家又一次搬家到東城沙井胡同,人民大學所屬的房中。共一排半六間。這原是清朝官員的第一進房子。

父親的工作單位在1956年移至西郊人民大學,學校蓋了一些家屬住房適應教育的發展。1957年我家又搬到西郊人民大學校內居住,這是四間一套的住房。它比市內曾住的三處房子要小太多了。但和其他大學新蓋的教授房相比還算不錯,北航那時蓋的是兩房或三房一套的。大概沾了解放區來的革命老幹部、革命老教授的光。

住了不到一年,父親就被撈成右派,不僅工作變成掃樓道和廁所,職稱、工資、住房一切大變。住房減去朝南的一大間,還剩三間。

文革中母親被徹底抄家三次,還辦了老妖腐化生活展,展後東西不還外,還減少一間住房,我家就剩下南北兩間了。

文革後姐妹相繼到國外訪問,母親經常生病,為便於照顧母親,我求我校把她換進北航,這樣損失極大,在人大的一南一北兩大間,換成我同門洞、同層對麵單元內兩個極小的北屋。

這就是我父母住房的變化。解放後隨著時間的增加,住房是越來越小的實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