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附中解放後隻有初中三年,高中要到城裏去上。
姐姐馬上就初中畢業,上哪個中學呢?燕京子弟過去很多去著名的私立貴族中學貝滿、育英,然後回來上燕京大學。解放前燕京大學學生,如果是北平來的大多來自貝滿、穆貞、育英、匯文。
現在解放了上哪個呢?這要聽媽媽的。她是老北平,熟悉很多學校,且幹媽一直在師大附中工作,更熟悉北京各中學的情況。幹媽家就在師大女附中附近,為了有個人照應,決定考師大女附中。姐姐考上了。
住校還是住幹媽家?在幹媽的盛情邀請之下,由於大哥住我家養肺病,所以姐姐可以去住大哥的房間。三頓飯由她們管。開學後就按這個設想辦。
每周六下午放學後,回燕京,周日晚坐公交車返回。每次回來她都不愛說話,悶悶不樂,不太高興的樣子,看在我的眼裏,也不敢問。不知爸爸、媽媽是否問過。因為有的人去城裏念書總可帶來不少城裏的趣聞和同學的情況。一直到我們住在豐盛胡同,離幹媽家很近,我明白了一點。
姐姐自己也說了一點:那時是剛解放,她們年級有許多極高的高幹子女,雖然她們有自己的班,但也有不少特殊。對比她來自燕京,肯定就和我上北航的感覺差不多,和好出身的在一起總有異樣的眼光,讓自己不舒服。另一個是幹媽家的住房條件與住燕京的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幹媽是中學職員,能有一個獨門獨戶的小院已很不易。但這個院子低於門外的馬路,排水的條件極差:隻在門口的牆下有個小方口,院中的雨水就從這裏流到馬路旁邊的溝裏排出去。這個院子是北高南低,大門、廁所在最南邊。
這個院裏的房子是兩排,一排是小北房:中間是堂屋,做飯洗臉吃飯用。楊婆婆住一間,幹媽住另一間。另一排是朝東的更小的房子,姐姐就住這裏。室內無自來水,全家一個水龍頭在堂屋外麵的院子裏。冬天必須用稻草捆住,並且長流水,否則會凍住,管子會凍裂。
廁所在一進大門的對麵,是院子的最低點。一個簡單並不深的土坑,放兩塊磚頭在坑兩邊,雙腳踩在磚上。當時北平大多數人家都是這種土廁所,每天有掏糞的師傅來掏走。但雨天最慘,這廁所無頂,打著傘上廁所或用尿桶。但如果坑裏的大小便沒掏走,雨大院子就是湖,水泡在土坑,屎、尿全漂起來,在院子裏到處遊蕩,又臭又髒,看著夠惡心的,大概北京出名的龍須溝就是如此,或更糟。姐姐住在這裏,是說不出的艱難。
我猜這兩大原因就是她心情不好的原因。姐姐不會因為功課難而不高興,她的功課一直是好的。我大哥就是在這個環境中長大,北平大多人家就是這樣或更糟。也可理解,大哥大嫂結婚後,大嫂有她的好房子,當然不會來這裏住。大哥需照顧他媽媽和外婆,所以在北京東西城兩邊跑兩邊住,真夠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