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喝50克牛奶會增加特定癌症的發病率
癌症是全球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病率和致死率的排名第二。
2021-12-30,《JAMA Oncology》上刊登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數大幅躍升至2300多萬,死亡人數上升至1000萬。在東亞的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400萬,癌症死亡病例約300萬。其中高發癌症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
雖然大量的研究已經揭示了吸煙、慢性感染、女性生殖因素、飲酒以及潛在的某些飲食因素,並指出新鮮水果、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量不足以及紅肉和加工肉類的較高攝入,也均可列入癌症致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然而,至於乳製品的攝入與致癌風險之間的關聯性一直無法確證,這是因為研究結果存有截然不同的差異。曾有一些主要針對西方人群的大型前瞻性研究顯示,食用乳製品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卻增加了前列腺癌風險,但尚未發現乳製品與乳腺癌或其它類型癌症之間存在明確的聯係。不過,在日常生活大量食用乳製品的歐美地區,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普遍很高 – 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人曾經擔憂,現今的乳製品生產商為了提高產量和利潤最大化,普遍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雌激素。這很可能是導致與激素最為相關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生和發展的主要致癌因素。
東方人消費乳製品的數量、類型,以及代謝乳製品的能力與西方人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很少有關東方人群的同類大型前瞻性研究。然而,隨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年來女性乳腺癌的病例也大幅上升,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國嘉道理生物樣本庫 (CKB) 協作組、北京大學、牛津大學、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與河南省疾控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BMC Medicine》於2022-5-6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他們針對超過510,146名中國人群進行了平均長達11年的隨訪,從這些數據發現乳製品的食用與某些特定癌症風險的增加有著正相關性。
為了確定乳製品是否會對中國人群的癌症風險產生不同影響,並能涵蓋廣泛的風險因素和疾病模式,該研究在2004-2008年間從全國10個不同的地區 (5個城市地區和5個鄉村地區) 招募年齡介於30-79歲的誌願者。97%的參與者為漢族人,其中59%為女性,41%為男性;44%居住在鄉村地區。
經過培訓的醫學專業人員在當地專門設立的調查點通過問卷形式向參與者收集包括乳製品在內的主要食物種類的食用頻率信息,以及他們的社會人口學特征、疾病史和生活方式等信息。
所有人在參加之初,均沒有患癌史。在入組時完成了一份關於不同食品 (包括乳製品) 食用頻率的調查問卷。隨後,研究人員將他們分為三組:經常食用乳製品組 (每周至少一次)、每月食用乳製品組,以及從不或很少食用乳製品組 (非食用者)。
總的來說,20.4%的參與者經常食用乳製品 (主要是牛奶),11%的人每月食用乳製品,68.5%的人從不或很少食用乳製品,人群平均乳製品的消耗量為每天37.9克,而經常食用者的平均消耗量為每天80.8克。
經過對參與者平均11年的隨訪,並利用國家癌症和死亡登記數據以及醫保記錄來確定新發癌症病例。
在隨訪期間,總共記錄了29,277例新發癌症病例,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 (6,282例),其次是女性乳腺癌 (2,582例)、胃癌 (3,577例)、結直腸癌 (3,350例)和肝癌 (3,191例)。
對包括年齡、地區、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抽煙、飲酒、體力活動、癌症家族史、身體質量指數 (BMI)、大豆和新鮮水果攝入量以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情況 (針對肝癌) 等一係列可能導致混雜效應的因素進行調整後,研究人員從數據分析中發現,乳製品攝入與總體癌症發病風險呈顯著性正相關。
結果如下:1)經常食用乳製品者的癌症總體發病風險提高9%,肝癌發病風險提高18%,女性乳腺癌風險提高22%;2)每天每多攝入50克乳製品,總體癌症風險、肝癌風險、女性乳腺癌風險就會分別提高7%、12%、17%;3)經常食用乳製品者的淋巴瘤發病風險升高23%,但此關聯在多重檢驗校正後失去了統計學顯著性;4)未發現乳製品攝入與結直腸癌、前列腺癌或其他種類癌症的發病風險有顯著性關聯。
肝癌和乳腺癌在當今的中國都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每年分別約有39.3萬和36.8萬新發病例。
雖然這項研究結果沒有以實驗性研究最後證實食用乳製品與上述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但研究人員表示,有幾個合理的生物機製可以解釋它們的內在聯係。首先,攝入更多乳製品可能會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 (IGF-I) 的水平。IGF-I會促進細胞增殖,並與幾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此外,牛奶中的雌性激素 (如雌激素和黃體酮) 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而奶製品中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在中國,乳製品消費量遠低於歐洲和北美,且人們通常食用的乳製品類型也略有不同。例如,中國人消耗的乳製品主要為牛奶,而芝士和黃油的消耗量則非常低。另外,大部分中國人屬於乳糖不耐受 (不能產生足夠的乳糖酶來分解消化牛奶中的乳糖) 而無法很好地代謝乳製品。對於大多數不能產生足夠乳糖酶的中國人來說,乳製品也有可能被代謝分解成會影響癌症風險的副產品。因此在中國人群中研究乳製品攝入與癌症風險的關聯十分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項調查中國人口中乳製品與癌症風險之間關係的重大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目前的結論,以確定這些聯係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並調查其中的潛在作用機製。”
雖然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食用乳製品和某些癌症之間可能存有直接關聯,但必須意識到乳製品所含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健康十分重要。僅根據當前研究的結果或不確保能從其它來源獲得足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情況下,減少乳製品攝入量是不明智的。
該研究填補了中國人在這一領域的知識空白,同時為中國癌症預防的飲食建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中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狀況進行合理的調整。
謝謝你的留言。 記得曾寫過兩篇“長壽藥”的博文: 全世界首款 “長壽藥” 已獲FDA合法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855/201901/26715.html
一種長壽藥開發近況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855/201904/3809.html
NMN(煙酰胺單核苷酸)是輔酶NAD+ (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的前體。2016年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教授研究發現:相當於人類70歲小鼠服用NMN一周後回到20歲的狀態,並且壽命延長了20%。圈錢首富李嘉誠、新聞媒體大亨默多克等都是此類研究的得益者,至今還老當益壯。
不過,新的研究指出,它和二甲雙胍抑製NAD+從而實現抗癌效果一樣,采用NAD+補充方式,就是說,提升NAD+水平,則會引發癌細胞增生。特別是在衰老的小鼠上,這種效果很明顯。
從另一角度來看,人體隨著衰老削減NAD+水平,很可能是一種有益的適應。不這麽衰減的話,老年人會更容易罹患癌症。客觀地說,老年人補充NAD+,增加活力的同時,也很可能提升了罹患癌症的風險。(不過,可能藥量控製好的話,可以做到利大於弊)
不得不指出,即使科技進步讓人可以突破死亡的限製,但健康依然比長壽更重要。許多人邁入老年後飽受老年病的困擾,即便活到120歲,生命缺乏質量也是得不償失。無疾而終比長命百歲來得更為實際。
難道你煮米飯,不淘米嗎? 多淘米幾次,可以大量大量除去砷。 尤其是黃糙米,更需多淘米。
不得不說,這樣的研究真的發現了不少令人深思的問題,引起科研人員進一步探討和一查到底的興趣。
這隻是發現問題,但正如文中指出的“還需要進一步的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目前的結論”。 其研究結果僅供參考。 采納不采納由你決定,我早就合理地限製牛奶的攝入,每天一小杯吧,因為其它營養都跟得上。
順便說一句: 大米裏麵有挺多的砷, 可是大問題啊, 中國人民每天吃不吃大米呢?
我喝酸奶沒事。 不然是有點乳糖不耐受。
人有德才有探索的精神。 任何科學結果僅供參考,因為世上任何事情都非絕對的。
1)北方少數民族與大多數的漢民族不同,他們乳糖不耐受,能很好地代謝。
2)北方少數民族的大部分喝的是自產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