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免疫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 (改寫版)
胥鈞屏
4月24~30日是WHO倡導的世界免疫周,其目的是促進接種疫苗以保護各年齡人群免患疾病。正如當前緊鑼密鼓的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各種類型的疫苗接種能夠挽救無數生命,是公認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衛生幹預措施之一。
今年世界免疫周的口號是 “疫苗讓我們更緊密 (Vaccines bring us closer)”。同時常規免疫的衛生保健服務與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使每個人有機會從生命一開始便健康生活直到優雅老去。
說說免疫吧,討論一下如何將我們的免疫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什麽是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
人體每時每刻都麵臨著病菌、病毒、病原體的侵襲,而且人體分分秒秒都有可能產生腫瘤細胞,但並非人人都會生病或患癌症。這主要歸功於人體免疫係統的防護。從這點來說,世界上最好的醫生,莫過於我們自身的免疫係統。
免疫細胞時刻監視著人體的異常情況,一旦發現病毒、病菌、腫瘤等敵對分子,就會奮勇作戰,圍剿入侵之敵。
免疫細胞會穿過血管壁,奔赴“戰場”,向炎症及創傷組織處進軍。
T細胞可識別、滅殺已經突變的癌細胞。
一旦免疫係統發生紊亂,人體抵抗病菌/病毒等侵襲的能力和防備腫瘤形成的能力都會明顯下降,疾病就會趁虛而入。
免疫力太低容易生病,不過免疫力太高也會引起麻煩而得病。
人體免疫係統是一張覆蓋全身的防衛網絡,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
先天免疫: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先天免疫與生俱來。它的第一防線是皮膚、黏膜、黏膜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酶等)。其第二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
後天免疫:
出生後,人通過不斷接觸新鮮事物,逐步構建與培植後天免疫的能力。身邊環境對後天免疫的影響非常大,因而不同人後天免疫的差別也很大。
後天免疫係統,由免疫器官 (胸腺、淋巴結和脾髒等)、免疫細胞 (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免疫因子等構成。在身體發揮免疫作用時,還會產生一些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補體以及各種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
雖然免疫係統中成員眾多,但因為分工詳細、紀律嚴明,一般不會出現混亂。在人體患病時,不管是先天免疫,還是後天免疫,都將盡力護衛,一心殺敵。
免疫力需要處在一個平衡狀態,身體才健康。當免疫係統處於失衡狀態時(或高或低),這個防火牆都會 “失靈”。此時會出現以下三種狀況。
免疫力過弱:
猶如安保係統偷懶,休息了或人手不夠,沒人進行本該識別與清除壞東西的工作。此時,身體容易被病毒或病菌入侵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新冠等感染性疾病。
其實,腫瘤組織也是在類似的免疫功能不足機理下形成的,而且腫瘤細胞非常聰明,還會生成一些物質,讓監視它的“安保警察”昏昏入睡,疏於管理。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腫瘤細胞由此可以毫無顧忌地複製生長。
醫學界長久以來的主流觀點認為,癌症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上升,是因為年老時基因突變增加。然而《美國科學院院刊》刊登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衰退的免疫係統,才是導致癌症發病率增加的首要原因。
免疫力過強:
倘若免疫反應過於敏感與激烈,免疫細胞會對源自外界的非致病因素(比如花粉、毛發等)發起攻擊,引發過敏反應。
嚴重時,過激的免疫細胞甚至會攻擊自身正常組織和器官,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等。
有意思的是,免疫係統通常會受到內分泌的影響。因此,男女有別,女性更容易患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同年齡階段的“免疫短板”:
人體免疫係統的戰鬥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麵臨的“免疫危機” 都並非一成不變,其應對方式也不同。
免疫係統在青春期發育最快,25歲左右達到頂峰,30歲之後慢慢下降。盡管還是青壯年,但人體免疫功能開始傾向下坡路。從那時開始就應該好好休整,給免疫係統更多的嗬護。因此中醫多有建議冬季適當進補,也就是這個緣由。
中年人 - 這是最危險的群體。尤其是40歲以後,通常會步入人生中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最大的階段。若中年人仍如年輕人一樣“揮霍”健康,作息不規律、營養跟不上,免疫係統最易為此掉鏈子,最易埋下癌症的種子,或癌症高發。
老年人65歲以後,終於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照料身體,但此年齡段的人體免疫功能明顯不如以往,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讓免疫力又下了一個台階。
老人一定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適量運動,注重營養與健康飲食。如果出現易疲勞、易感冒、易過敏、易感染,經常失眠、食欲不振、疲憊乏力、麵黃肌瘦、身體虛弱等情況,就要留意可能是身體免疫失調,須要就醫靜養。
如此可見,年齡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敵人,但不代表年紀大就一定會體弱多病。人們完全可以設法讓免疫係統 “老化” 得慢一點。
免疫學專家教你日常六件事,有助於免疫係統處於自身的最佳狀態。
1)營養均衡是基石
正如網紅醫生張文宏所言,人體生成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離不開營養的支持。在保證食物多樣性、飲食均衡的前提下,適量補充多種天然營養素和人體必需的保健品 (如各類維生素、CoQ10、葉酸、微量元素等),有利於提升機體對疾病的防衛力度和遲緩免疫係統的衰退。
富有營養素功效的天然食物是:1)促進食物蛋白質抗體形成的有牛奶、酸奶、雞蛋、肉排、豆類等;2)增進維生素C抗體形成的“催化劑”有西蘭花、大白菜、深綠蔬菜、西紅柿、獼猴桃、鮮棗等;3)提供維生素A免疫力的“守護神”有動物肝髒、魚肝油、胡蘿卜、南瓜、西蘭花、菠菜等;4)促使鐵抗體形成的有力後盾有動物肝髒、動物血、紅肉等;5)鋅調節免疫力的“好幫手” 有海產貝類、菌菇類、動物肝髒、瘦肉、山核桃等;6)維生素E免疫力的調節劑有植物油、堅果、豆類、穀類等;7)有利於硒免疫細胞形成的有部分動物肝腎、海產品等。
然而,新鮮食物如蔬菜等吃得太少、加工食品吃得過多、吸煙、酗酒都會降低免疫功能的水平。
2) 樂觀寬容是養料
心態十分重要,因為它與免疫係統有密切的相關性。精神緊張、壓抑、悲觀等情緒會影響糖皮質激素等的分泌,必然會影響到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人生在世,難免需麵對紛遝而至的雜事煩事俗事等一切不爽。要學會應對隨時而來的壓力,盡可能樂觀、積極,廣交朋友,多傾訴,多參加唱歌、集體舞、輕鬆旅遊等活動。要學會善於用達觀寬容的心態,化解心中不平之氣。總之,護養免疫最要緊,任爾東南西北風。
3) 生活規律是保證
英國有一項研究發現,與每晚睡七八個小時的人相比,每晚隻睡四個小時的人,體內抵禦流感和新冠的抗體減少50%。精神壓力大、工作量過重、作息不正常、精神緊張等原因都會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就可能影響激素分泌和免疫力水平。熬夜更會擾亂人體生物鍾,負麵影響免疫係統的反應能力、防禦能力、修複能力。建議保持正常作息規律,每天睡7~8小時,有助保持免疫係統的固有節律,避免紊亂風險。
其次,保持居住與工作環境的清潔,勤洗手勤換衣,盡可能杜絕不潔之物滋生病菌和傳染病毒,減輕免疫係統的工作量,但不要有過分的潔癖。環境太幹淨的話,反而可能容易被過敏性疾病困擾。
4)適量運動是推進劑
美國曾有3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45分鍾,每周5次,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
老年人可進行一些中低強度的運動,比如飯後散散步,閑時跳跳廣場舞等。間歇性運動最好,但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製在一小時左右。另需避免受傷、骨折等有傷免疫的事發生。
年輕人可以按自身狀況適當增加運動強度,騎車、打籃球、打羽毛球、遊泳、瑜伽等都是增加每日運動量的不錯選擇。
5 適時疫苗是好幫手
接種疫苗是增強對某些特定疾病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一般來說,這對兒童、老年人尤為重要。以當前的新冠病毒肆虐為例,在安全性保證的前提下,盡快接種疫苗。這是對自身、家庭、社區、同事負責任的態度。不過,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須慎重,當前的新冠疫苗對高齡老人有一定的傷害。
6. 不曬太陽是浪費
現在好多人怕紫外線照射得皮膚癌,拒絕陽光直射。其實,適度的曬太陽對免疫係統非常有幫助,陽光是大自然的饋贈,切莫無視它而浪費。陽光照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活力,也可以抑製過度活躍的免疫係統。白細胞隨著陽光照射而增加,它在對抗疾病和抵禦感染方麵起著關鍵的作用。陽光照射會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降低某些癌症和多種疾病的風險。曬太陽的好處多多,在此不一一列舉。隻要避免高溫下太陽強光,陽光還是挺溫暖的,挺可親,挺有用的。專家建議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擁抱陽光直射不超過15到20分鍾。不過,時間長短還須考慮到居住地的氣候和膚色等因素。
謹記以上六個要點。隻要時時遵守,使自身免疫係統常常處於最佳狀態,人人都可以做到少病、健康、長壽。這樣對得起自己,少麻煩醫生,少連累家人。
歲月靜好,欣賞自然,享受人生,這是大多數人都非常向往的。隻要擁有足夠的免疫力。我們都能做到!
意思是陽光是非常好的養生資源,不好好利用,實在是一種浪費。
靜養也挺好,
假如體力還行的話,動養結合,配上均衡飲食,效果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