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40)
2021 (88)
菅義偉初次透露:涉華經濟方針 (縮寫)
9月5日,日本新首相最強競爭者菅義偉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表述了它的第一份涉華政策意見,從中日關係今後走向的層麵來看,很值得大家關注。
菅義偉說,為了減輕各種負麵影響,有必要對生產據點實施分散。因為這一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才發現許多商品完全依賴於別國,我感到十分的震驚。日產汽車公司因為零部件的供應短缺,導致工廠停工。包括國民生活的必需品在內,我們必須調整對特定國家的產業鏈的依存體製。並特別強調,必須進一步實施經濟安全保障機製。將以國家安全保障局為中心,製訂相關的政策措施。
這一段話表示,菅義偉比安倍當初隻是強調產業鏈的安全性更進一步,將之提高到“國家經濟安保”的高度。因此,菅義偉認為產業鏈問題事關國家安全,不隻是經濟產業省要管,今後要以首相直屬的國家安全保障局為中心,來統籌管理。
早在今年3月,安倍就明確指示,要求日本企業將一部分產業鏈從中國撤回日本國內或轉移至東南亞地區,以避免對於中國的過於集中的投資,減輕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需實現生產據點的多元化。
為此,日本政府撥出了2435億日元(約156億元人民幣)的預算,用於補助從中國撤回日本或轉移到東南亞的公司新建廠房與增添設備。
日本在海外投資的企業總共是7萬家,其中3萬5000家是在中國。到7月中旬,有87家日本企業向政府提出了撤離中國的補助申請。經濟產業省表示,已經確定對大阪、仙台等全國各地的57家決定從中國撤回日本國內的相關企業實施補助。同時對30家決定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的口罩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實施補助。
有“經濟內閣”之稱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中西會長講了一句公正客觀的話。5月24日,它在電視節目中表示:“如果依存於某一個國家,一旦實施都市封鎖的話,產業鏈的影響確實是很大的。但是,全部搬回國內,是不現實的。”
東京大學準教授伊藤亞聖人認為,由於中國人工費成本的上升,中美兩國貿易摩擦導致關稅提高成本增加,加上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衝擊,使得日本國內生產的重要性得到了一定的認識。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不僅是日資企業,其他外資企業也開始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這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受中美關係對立的影響,加上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對中國經濟與中國市場產生了負麵的看法。
不過,雖然有6成人支持政府鼓勵在華企業回歸日本的決定,但是,也有7成人認為,由於中國擁有14億人口,富裕階層在不斷地增加,作為消費市場的中國,魅力在不斷地增加。其中有42.4% 的日企認為,需要維持中國市場與現在同樣的重要性。另有26.5% 的日企認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今後還會增加。
國內很多人曾一直認為“離開中國,日本企業活不下去”,目前看來需修正這一觀點。並且期待日本企業再大規模投資中國,估計也再難出現。在中國高端製造還存在短缺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布局,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增大中國巨大市場的魅力,應該是當務之急。
最近菅義偉在一項聘請政府智囊機構成員的問題上,與知識分子杠上了。
是人都不願有人出來唱反調。
小泉進次郎 --- 小泉純一郎之子, 在日本很有人氣
河野太郎 --- 河野洋平之子, 此人在日本是出名的大孝子,切肝移植給父親河野洋平。
也是日本網紅大臣。
岸信夫 --- 安倍親弟 (從小過繼給舅舅) 61歲,不年輕,但意義非凡,看樣子是奔向一門四首相 的目標。 與台獨分子關係密切
武田良太 52歲, 總務大臣。 較年輕。 派係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