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論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牽頭發表的,他們根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分析了與中國人常見癌有相關性的致癌風險因素。歸納起來竟高達 23 種!
這23種主要致癌風險可分為五個大類:
▼四種行為因素:
吸煙、二手煙、飲酒、缺乏鍛煉
▼七種飲食因素:
攝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纖維、鈣
攝入過多:紅肉、加工肉類製品、醃菜
▼二種代謝因素:
體重超標、糖尿病
▼二種環境因素:
PM 2.5 空氣汙染、紫外線輻射
▼8種感染因素
幽門螺杆菌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
艾滋病毒(HIV)
EB 病毒(EBV)
人乳頭瘤病毒(HPV)
華支睾吸蟲
人類皰疹病毒 8 型(HHV - 8)
這些致癌風險既然“可避免”,那究竟該怎麽“避免”呢?最需堅持以下7項措施,才能逐個擊破致癌因素!
1. 保持健康體重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身體肥胖工作組2016年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認為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肥胖與以下13種癌症存在因果關聯:乳腺癌(絕經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膽囊癌、腎癌、肝癌、腦膜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賁門癌和甲狀腺癌。
建議:體重最保持在標準BMI(身體質量指數)內,即18.5~23.9。
此外,男性腰圍要控製在90厘米以內;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0厘米。
2. 增加運動,別總坐著
運動可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包括絕經前和絕經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膀胱癌、胃癌、食管腺癌風險。
建議:
成年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鍾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
或75分鍾高強度運動(如慢跑);
或兩種強度體力活動≥150 min。
中等強度運動指的是讓你的心率提高到最大心率的60%-75%左右的運動。而計算一個人的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年齡”這麽一個簡單的公式來大致估算。
3. 多點果蔬,少點紅肉
① 限製紅肉和加工類的肉製品:每周攝入紅肉不超過三份,所謂三份大約相當於350至500克重熟紅肉。500克熟紅肉大概相當於700-750克生肉。
② 適當增加果蔬和穀物的攝入: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防癌物質,包括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和膳食纖維。
建議:
4. 戒煙限酒
戒煙:控煙是防癌的“頭等大事”!1991年以來,美國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歸因於吸煙率的下降。
建議:
① 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② 吸煙導致人均壽命縮短十年以上。
③ 如果40歲以前戒煙,可以奪回9年壽命。
限酒,最好戒酒:有充分證據表明酒精會升高口咽癌、喉癌、食管(鱗)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發生癌症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
5. 防暴曬
太陽紫外線輻射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比如Meta分析顯示,10次曬黑設備暴露就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風險增加34%。
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方式,但堅決拒絕暴曬!
建議:
① 避免正午太陽直射。一般來說,當人體15%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時,年輕人每周累計曬40分鍾、老年人每周曬60分鍾就能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
② 適當使用防曬霜、 戴寬沿遮陽帽和太陽鏡、 穿防曬衣。
6. 減少接觸PM2.5
當心空氣汙染,尤其是 PM 2.5,有助於預防肺癌
① 霧霾出門戴口罩:霧霾天建議出門帶好PM2.5防護口罩,家中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平時建議多綠色出行,保護環境。
② 不在室內吸煙:辦公室裏有人抽煙時,會達到嚴重汙染級別!東楚晚報記者曾在黃石市環境監測站的幫助下曾測量室內吸煙情況,點燃3根煙後,PM2.5數值瞬間飆升至500左右,不到10秒鍾,攀升至1000。大概2分鍾後,煙霧稍淡,數值才下降,穩定在500以內。
③ 做飯要用抽油煙機:建議盡量采取蒸煮來代替煎炒;煎炒要控製油溫,選厚底鍋,用小火;炒菜結束後還應繼續排氣5-10分鍾,把殘留在室內的油煙汙染物排出。
沒有做飯的室內:0.060毫克每立方米;
烹飪韭菜炒炒雞蛋室內:7、800多微克每立方米;
煎牛排時:1000多甚至2000多微克每立方米。
7. 預防各類感染病菌
對於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感染,建議:
① 宮頸癌——HPV人體乳頭狀瘤病毒
接種HPV疫苗、注意個人衛生、注意性生活衛生。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篩查。
② 胃癌——幽門螺旋杆菌
餐前要洗手,盡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養幼兒。可以分餐製或公筷,且餐具經常消毒。如果出現口臭、泛酸、胃痛等症狀的患者,應做胃鏡和hp感染篩查。
③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蟲
接種乙肝丙肝疫苗;在獻血或輸血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做好婚檢孕檢;少吃生的淡水魚蝦。
④ 鼻咽癌——EB病毒
接種EB疫苗,注意避免口對口傳播和噴嚏飛沫傳播。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癌症!
防癌其實也很簡單,但貴在堅持,貴在自律!
首要的是維護和促增免疫力;提高免疫對抗癌細胞
人的免疫係統是集結了器官、特殊的細胞和分子,幫助人體抵抗感染和部分疾病。這些免疫細胞保護你的身體不受細菌感染,也保護你不受癌症的侵襲。
在正常的肌體中,免疫係統能夠跟蹤任何物質,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新的物質進入身體,都可以被免疫係統識別,然後拉響警鍾,啟動免疫反應攻擊“不明外來物”。
這樣的免疫反應能夠摧毀任何外來物質,諸如細菌或癌細胞。
但是身體一旦罹患癌症,癌細胞會發生某些改變,生長失控,使免疫係統鎖定“敵軍”變得困難,無法認定癌細胞是需要清除的“外敵”。很顯然,此時的免疫係統對抗癌症的作用非常有限,已經靠不住了。
為了克服上述幾點,必須尋求一些幫助,來使免疫係統識別癌細胞和分子,並強化免疫反應,達到摧毀腫瘤的目的。
① Chen W, Xia C, Zheng R, et al. Disparities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Lancet Glob Health, 2019, 7(2):e257-e269.
③ Wang X, Yang X, Li J, et al. Impact of healthy lifestyles on cancer risk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Cancer. 2019 Feb12.
④ 健康時報新媒體《美國癌症協會公布9大防癌建議,其中有四個很多人忽略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發布:10大防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