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因果的豁口有我們靈性的舞

(2025-09-12 07:14:37) 下一個

前不久壇上討論宗教信仰,因果是其中一個主要話題,我在一個貼裏提了一句 - 至少在微觀粒子層次,量子學實驗已經顛覆了因果律。雖然沒人質詢,我還是覺得於人欠一個清楚陳述,於己欠一個認真歸納。

這裏試著把思路理一下,從三個量子實驗開始,再推出自己的觀點。這不是科普,誰有興趣對相關物理學背景做更多了解,可讀哥倫比亞大學理論物理中心主任 Brain Greene的書,"The Fabric of the Cosmos",Greene 文筆生動,將量子學和宇宙學介紹得非常出彩。

顛覆三觀三實驗

世界於我們顯得是有序的:前因後果,你踢了石頭,它才滾;你按了快門,照片才拍下。因果律是人類幾千年來賴以理解世界的基礎。

但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如果宇宙和生命事無巨細都由因果律掌控,在這樣極度機械化和決定論的世界就沒有自由意誌的任何地位,人類隻是生物機器,是複雜的肉體齒輪箱,你意識主導的任何決定隻是幻覺,意誌更是自欺欺人,你人生的每一步每一瞬,隻是按照初始條件和物理法則在運行;你的每一個選擇,每一件作品,每一樣成就,及至每一個念頭,每一絲情緒,對外界的每一個反應,都不是你的,而是早在宇宙誕生那一刻就已經注定,都隻是從大爆炸那刻到無盡的未來因果鏈上確定的一環。

這樣一幅絕對機械論的畫麵,有多冷酷,但邏輯上無懈可擊 - 如果因果律是絕對的。

然而量子物理來了,三個相關的實驗,直接顛覆了上麵的畫麵:

1 . 雙縫實驗 - 量子世界最經典的敲門磚:對事件的觀察,就是對事件的幹預。

2. 延遲選擇實驗 - 基於雙縫實驗:事件過後才選擇是否觀察,也會改變事件。

3. 量子擦除實驗 - 基於延遲選擇:事件的結果已記錄在案,但之後擦除對事件的觀察,也會改變事件的結果

雙縫實驗  - 觀察即幹預

這應該人所皆知了,簡要提一下,在雙縫實驗中,光子穿過刻有兩個縫隙的板。如果你不去看它走哪條路,它就像波一樣幹涉自己,屏幕上出現波的幹涉條紋圖案。但如果你去觀察它的路徑,譬如在雙縫板前裝個高速攝影機,它就變成粒子,幹涉圖案消失,屏幕上呈現兩攤亮斑,分別對應光子通過的兩條縫隙。

延遲選擇實驗 - 事件被事後改變

延遲選擇實驗是建立在雙縫實驗之上的,大意是這樣,當光子穿過雙縫後,經過一個由分光鏡組成的光路係統,在一種設置下,你可以通過光路分辨光子是通古那個縫隙的,而在另一種設置下,光路被混合而失去讓你辨析的可能。如此,你便可以在光子穿過雙縫板後才決定是否觀察其路徑。

結果光子還是“配合”你的選擇 - 如果你隨後決定觀察,它就改變之前穿越雙縫的習性,由波變為粒子,仿佛它在等你下一時間的決定,才決定自己前一時間的行為,就像它預料到了你後來的決定。

這就是說,我們後來的決定,改變了它過去的行為,這話在語義上也顯得別扭,因為時間的線性順序,在這裏徹底失效。

量子擦除實驗 - 事件的結果在事後被改寫

這是個在延遲選擇實驗上進一步擴充的實驗,通過量子糾纏,你給每個原始光子配上一個夥伴光子,原始光子與夥伴光子完全等效 - 你觀察夥伴光子就是觀察原始光子,因而避免了對原始光子的任何物理幹擾。原始光子射入一組接收器,夥伴光子則被送到另一組距離更遠的接收器,在原始光子被接收之後,在夥伴光子抵達接受器之前,你可以對夥伴光子進行某種光學處理,以擦除其路徑信息。

重點在於,原始光子早就抵達了接收器,位置已經記錄在案。但你之後決定是否對夥伴光子進行路徑信息擦除,這居然影響到你是否能在原始光子的記錄數據中解讀出幹涉圖案 - 你擦除夥伴光子的路徑信息,原始光子記錄呈現波的幹涉,你不擦除夥伴光子的路徑信息, 原始光子的記錄呈現粒子行為。

必須要說明的是,不是原始光子的記錄數據被修改了,而是當其與夥伴光子的記錄數據結合之後,我們解讀出來的結果不一樣了。

物理世界的含義

上麵的實驗不是思想實驗,而是被多少次實施了,雖然實驗手段不盡相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 因果律被顛覆,後來的選擇,可以改變以前的現實

在物理世界裏,這意味著現實不是一條單向時間線,而是一張突破時間的網。事件之間不是線性機械論的因果連接,而是概率,糾纏,條件,信息結構。而我們,不再是觀察者,而是參與者。我們的選擇,不隻是揭示現實,而是塑造現實。宇宙不是按順序播放的電影,而是一個可以被剪輯的素材庫。我們以為自己在看回放,其實是在參與剪輯。

當因果鐵律出現了破綻,我們可以看見:

- 有些事件的結果不是由過去決定的,而是由觀察的上下文決定的。  

- 有些信息的“存在”與否,影響我們是否能看到某種結果 - 即使那個結果早已發生。  

- 有些行為的“意義”,不是由事件本身決定的,而是由我們之後的選擇賦予的

精神世界的聯想

所以,如果連物理世界的基本構造都不是嚴格決定性的,那麽自由意誌就不再是哲學上或宗教裏的幻想,而是可能的現實空間。不是說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違反物理法則,而是說在某些關鍵節點上,我們的選擇是自主的,意識是獨立的,意誌是真實的,我們在因果鏈的豁口,嫁接出了新的可能性,如果用因果的眼光去看,就猶如過去被改變了,從而有了不一樣的現在和未來。

這為自由意誌打開了一線生機 - 我們永不可能有神一般的無限自由,但也不是完全被鎖死在因果的命運裏。

我們進一步想開去。

神創造了自然律 - 包括我們已知的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也包括那些我們尚未觸及的深層規律。宇宙的運行井然有序,星辰的軌跡,粒子的躍遷,能量的守恒,都在自然律的掌控裏。

但人類不同。我們不是由自然律“演化”出來的產物,而是如聖經創世紀中喻指的,被神親自“吹氣”而成的生命。這是神性在物質生命中的注入,是非局域的存在,是超越時空的聯係。我們因而擁有的不隻是肉體,還有精神,靈魂,宇宙意識。

再想開去,我們或許就是神撒播在物質世界的種子。我們的自由意誌,雖然千瘡百孔破敗不堪,卻是神性在我們生命中的遺跡,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完美的,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有耕耘的空間。我們在生命中經曆喜悅,痛苦,創造,失落,領悟 - 這些都是靈魂的耕作。收獲不一定是物質的,甚至不一定是“成功”的。它可能是一次深刻的悔改,一段苦難中的堅忍,一種痛苦中對美的感知,一次絕望中對神的回應。

而當肉體的生命走到盡頭,我們不是消散,而是回歸,拋棄了肉體的陳康爛穀,和因果的最後束縛,靈魂回歸神的總體,如同精華的稻米歸入豐收的倉庫。

神是律法的製定者,也是靈魂的喚醒者。人是物質中的靈性火花,是與神同工的合作者。現實是張因果的網,覆蓋我們的舞台,在它的處處豁口,有我們自由意誌的表演,於神應答,創造,歸回。即使隻是苦苦的掙紮,也是我們靈性的編舞。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