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29)
2020 (127)
2022 (141)
《基督受難記》,竟然正如導演吉布森拍攝前所預感,讓Caviezel連帶吉布森自己付出了犧牲好萊塢生涯的高昂代價。《基督受難記》並不是好萊塢唯一一部聖經題材的影片,以前也有好幾部,但其影響與受難記不可比擬。受難記的票房,讓影產界似乎看到了一個以前未意識到的巨大利潤市場,因而一窩蜂地出了好幾部聖經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但無論這之前和之後的作品,都沒有《基督受難記》的遭遇。
為何《基督受難記》如此特殊,為何如此讓人感到傷筋動骨,尤其對一向以自由民主和政治正確為先進代表自居的好萊塢?
其他影片都以耶穌的整個傳道生涯為主題,宏揚善的主旋律高懸,平衡社會各種感受,四平八穩。與此不同,《基督受難記》則將巨大的資源集中在耶穌受難前最後的十二個小時,這十二個小時,是黎明之前最黑暗最驚心動魄的十二個小時,掩蓋人性之罪的傷疤被徹底撕開,人類各種凶險,各種陰詭,各種怯懦,各種迷惘彷徨,各種自我搏鬥和抵突,在這十二個小時裏紛紛走上前台,撕裂,再撕裂,暴露,再暴露,直到鮮血淋漓。直到一道閃電,擊穿低垂的黑雲,劃亮大地。
任何人走入這終極十二小時,都無法保持光鮮,無法自園其身。這是每個人,也是整個人類,在催生新的靈魂前,必得經曆的陣痛。
這也注定了《基督受難記》的與眾不同,這個主題不可能是平和的,皆大歡喜的。影片中圍繞耶穌受難主線的,是兩道情節的糾結鋪展,一是猶太大祭司蓋亞法唆使羅馬統治者處死耶穌的種種活動,一是羅馬總督彼拉多的從猶豫躲避到接受罪惡的過程。影片以前者為代表,揭開了那些身居高位或占著道德高地的偽善者的醜惡真麵目,以後者為代表,展示了我們的脆弱不堪,即使貌似強大,也難以抵禦罪的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