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德國軍團的抗疫戰績引起了一些爭議。可是,科學最後是會有肯定的結論的。明確了一些基本概念,獲得了該有的數據,再來算各種率吧!
這幾天發了幾篇有關德國疫情和抗疫方麵的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ftimslagLVmyQl5LM4Ek5g
https://mp.weixin.qq.com/s/uXA-Sm8_v0AtmyCHj4Grpw
https://mp.weixin.qq.com/s/v_jJM_ostLqen6RI-DuE2Q
https://mp.weixin.qq.com/s/t6VRrH1fzJrZugGyryNitQ
但還覺得有些問題沒說透。本想抽時間細致地梳理一下、寫個像樣的科普,但時間不饒人,一是根本就抽不出時間、二是有人充分利用了時間。
同濟醫科旅居德國黑森林的“燕”又“嘰嘰喳喳”地“微語”(微信發言)了。她寫下下麵一段發在《天涯同濟人講座群》裏:
--------------------
《評估各地風險的指標:死亡/治愈占比》
德國死亡病例出現前,我每天關心確診病例的傳染鏈及增速,兩個禮拜以後就肯定大爆發遏製不住了,因為出現了20%的不明原因感染者,且確診人數每兩天半翻倍。
當德國出現死亡病例時,我不再關心又增加多少確診,那是政治家要關心的。我開始計算死亡/痊愈比例來評判疫情的嚴重程度及救助措施。
德國最早確診的很多是沒有症狀的密切接觸者,從確診到痊愈加上潛伏期至少需要三個禮拜,而死亡病例是隨時添加的,有的甚至症狀出現後兩天就沒了。這樣就導致死亡/痊愈比的時間差,也就是死亡占比很高,而輕症來不及康複。
有些國家的數字我不敢相信,比如美國剛開始不查,意大利隻查需要住院或者搶救的。
但是德國韓國數據是可信的。
德國最開始死亡/治愈比大約20%,符合80%輕症20%重症。
隨著時間延長,治愈開始增多,15%、13%、12、10%,根據6park今天的數據,降到5%。
大幅度新增病例還需要時間恢複,醫療還沒有出現擠兌,這個比例還應該降。德國學者預計的總死亡率是0.7%。
如果德國出現醫療擠兌、或者再增每周核酸檢測人數、或者開展抗體篩查確診,那麽這個比值都會改變,即使疫情還沒結束,大致死亡率就有眉目了。
就目前來說,韓國的死亡率應該是可信的,因為他們大範圍普查,又沒出現醫療擠兌。
今天意大利這個比值已經超過50%,要麽意大利忽略了輕中症自愈人數,要麽反應醫療擠兌的災情~超過50%死亡/治愈比。太可怕了!
美國目前這個比值還很高,因為早期不篩查。可以從大麵積檢測核酸開始計算。
有人說德國很多其他基礎病死亡的陽性病人及沒有核酸結果的死亡病例都不計算進新冠死亡率。這不對,德國死亡病例很多都發布的,陽性病人沒出現肺炎,隻是心梗、腦血管意外、腎功能衰竭等大有人在,都計入新冠死亡病例。屍檢確診計入的也不是個例。
說這麽多,是讓你關心自己地區的這個比例判斷醫療係統是否良性循環。
----------------------
我這個人曆來是喜歡“看圖識字”,特別是喜歡看格局大、尺度大的圖。所以,我給燕提出要求,能否提供一些德國疫情發展的圖、還有一些德國醫院高大上的照片。
首先看下德國抗疫大伽“德南山”所在的醫院
一看就比較穩重結實。
再看人家的病房
睡著了也放心
或許有人說這都是平時的狀態,出現緊急情況可能還是應付不了。
看看這是啥?
這不是灰機嗎? 是的!這是德國軍團派到意大利接病人來德國的灰機!
嘿!二戰時不爭氣的戰友,三戰時還要過去的友軍接濟!
不過還是有人對德國軍團的戰績不太“恭維”。尤其是美帝國裏的一些學院派人士。
我的一個好友就率先“質疑”:
@燕?Case Fatality Ratio(CFR) 病死率是他們流行病學家的概念,用於測算整個疫情階段的死亡率,這個時間區間是覆蓋全部疫情時間段的,比較難辦,所以統計學家是估算的。現在粗算死亡率還是應該以死亡人數除以總感染人數為準,把治愈人數放進來算誤差太大了,像美國基本上不統計治愈人數,現在美國感染12萬隻寫治愈2000是不對的,80%的感染的人都自愈了。美國從三月初暴發至今已經快一月了,紐約隻有13%入院治療,3%入ICU,大部分自己在家好的。
對此,燕答:
@吳曉波?其他病都可以隨時計算死亡率,可是新冠很難掌控,因為傳染太快、病程太長。美國現在的康複人數至少是三個禮拜以前確診的,那個時候統計入冊的病人數本來就不多。現在每天增一萬,這一萬要三個禮拜後才可以歸入痊愈。總死亡率、痊愈人數在新冠這種特點下已經不敏感,不能及時掌控風險。至少目前在沒有醫療擠兌的情況下,通過這個比值,我認為德國醫療係統運行良好。
@吳曉波?至少我覺得批評德國反應過慢是不對的。民主國家一切依法辦事,不能中國封城了,就跟著封。必須要拿出科學數據,以科學數據為基礎立法,按照法律辦事。醫院探視家屬感染了病人和醫護~封;家人感染了老人院~封;老師感染了學生~封;集體活動引起集體感染~禁。沒有依據,政府強製,可以下台。
其實,雙方說的都有一些道理。
看看德國的公開數據:
如果其它國家的數據也這樣顯示、然後比較一下,或許可以公平地得出一些結論。
但是,任何數據、尤其是過程發展中還不完善的數據,一般都是會有些問題的。
所以我說:讓子彈飛到底再看靶!
那麽,這個靶應該是什麽樣的呢?
沒創新就沒有牛文!
下麵這個圖是劉實原創的,版全所有,歡迎應用!
這個圖的不同顏色區域分別代表:
藍:全部人群
綠:感染人群
黃:感染有症狀人群
橙:有症狀被治療人群
紅:被治愈人群
黑:治療後死亡人群
明確了這些基本概念,獲得了該有的數據,再來算各種率吧!
【未聲明原創的圖片來自網絡,在此對原作一並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