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從同濟微信群得知,原同濟醫科大學協和醫院院長、中國著名的耳鼻喉科專家黃選兆教授逝世。
【
訃 告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科學奠基人之一、原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院長、原湖北省免疫學會變態反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協和醫院耳鼻咽喉教研室副主任、《臨床耳鼻咽喉科雜誌》創始人兼主編黃選兆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01月22日08時09分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
黃選兆教授係湖南省常德人,漢族,1926年11月出生。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中南同濟醫學院。先後任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副教授及教授,1972年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副主任,1984年任協和醫院院長、院務委員會主任、同濟醫科大學臨床醫療一係主任。1955年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柏林國際醫科學生會議和華沙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黃選兆教授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優秀的領導幹部,優秀的臨床專家,優秀的醫學教育家。他為人謙和,公道正派,黨性觀念強,清正廉潔;在擔任協和醫院院長期間,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成效顯著,為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從醫從教70餘載,對醫療工作和醫學教育事業滿腔熱忱,在醫學臨床與基礎研究及教書育人上碩果累累,特別是對變態反應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編的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學》和《耳鼻咽喉科病案集》等6部專著教材,獲衛生部第三屆全國高等優秀教材一等獎。1998年主編的《實用耳鼻咽喉科學》,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撰寫的“實用係列精品圖書”之一。
黃選兆教授的逝世是我國、我省耳鼻咽喉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我們為失去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好領導、好醫生、好老師而深深的悲痛!
一代宗師,杏林楷模,德藝雙馨,音容永存!
黃選兆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定於1月24日(周三)上午7:00在協和醫院殯儀館舉行。
中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委員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
還沒從這個悲痛中脫離,從武醫78衛群再來噩耗:原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著名的社會醫學專家梁浩材教授逝世。
美國時間一日之內內傳來兩位同濟醫科大師仙逝,真是痛上加痛!
應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主席的邀請,筆者執筆寫了封代表海外同濟校友深切悼念黃選兆師長的信。之所以稱黃選兆教授為師長,是為了表達對一位老師和長輩的雙重尊重。
【
華中科技大學
同濟醫學院
協和醫院
各級領導:
驚悉原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著名的耳鼻咽喉科專家黃選兆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01月22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逝世,我們海外同濟校友倍感悲痛,數個同濟校友微信群懷念這位德高望重的師長的信息瞬間刷滿手機屏幕。大家在緬懷這位傑出的同濟醫科前輩的同時,更加感到同濟醫科血脈在同濟人身上的力量,如果不是像黃選兆教授這樣的一大批德藝雙馨的醫學大師的培養教誨,海外同濟校友芳華世界的奇觀也不會出現。
因此,作為同濟醫科校友在海外最大的一個團體組織,請允許我們代表廣大同濟醫科海外校友,對黃選兆師長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我們知道,黃選兆師長從醫從教70餘載,也曾是協和醫院一位傑出的院長,他為我國臨床醫學教育和醫療實踐做出了巨大貢獻。更為可貴的是,他退休後仍堅守臨床一線,出專家門診。而且,年逾九旬的他還繼續在教研室編輯醫學書籍。
在此沉痛的時刻,我們與願與大家分享從黃選兆師長家人處得悉的一點信息。一位網友在2013年3月到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被老專家黃選兆師長的敬業精神深深感動,忍不住拍下這張照片:
該網友發微博點讚:“醫生爺爺看起來應該有七八十了吧,毫不誇張的說他手抖得字都寫不清楚了,隻能用左手扶著右手吃力地開著藥單,卻還是如此敬業耐心地工作,真的挺讓人感動。”
我們想,黃選兆師長的這種風貌不就是同濟醫科人之所以在中國甚至於在世界都有一定口碑的基礎嗎?而這位網友的點讚,不也反映了廣大群眾對同濟醫科教育與臨床水平的普遍認可嗎?
據悉,黃選兆師長已囑咐家人喪事從簡,而且要將骨灰撒入長江。對此,我們海外校友群已有人頌揚道:黃師長高風亮節,江漢人深情緬懷!
願黃選兆師長一路走好!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
2018年1月22日
劉實 (執筆)、向惠雲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主席)、劉恒意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董事長)
】
隨後,根據一些校友在微信中透露的信息,筆者為海外校友代寫了如下追悼梁浩材教授的信,得到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的認可。
【
華中科技大學
同濟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各級領導:
驚悉原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著名的社會醫學專家梁浩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01月21日晚在廣州逝世,我們海外同濟校友倍感悲痛,消息由武醫78衛群傳出、立即在數個同濟校友微信群引起許多緬懷,大家為失去這樣一位傑出的同濟醫科前輩感到惋惜,也同時體會同濟醫科血脈在同濟人身上的湧動。
作為譽滿中國公共衛生界的武漢醫學院衛生係的繼林竟成、蔡宏道教授後的第三任係主任和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梁浩材教授為推進中國公共衛生教育與科研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社會醫學領域,梁浩材教授更是繼往開來,並為中國公衛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中堅力量。
得知梁浩材教授逝世消息後,當年林竟成、梁浩材教授共同培養的研究生、現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教授發出了如下的信息。
【
(年近)90歲的梁老師昨晚安詳地走了。他是中國社會醫學的奠基人,是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第一任院長(該學院目前全國排名第一),是“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的楷模。……當我將全職回國效力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告訴梁老師後,他就不停地吵吵要來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講課……當條件終於具備可以請恩師北上時,他的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他遠行了。
】
劉遠立教授還貼出他和夫人馬晶教授(武漢醫學院衛生係78級本科生、83級碩士研究生,現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人群醫學係教授)最後一次看望梁教授時拍下的一組照片,其中有劉遠立給導師一口一口喂飯的情景,這些照片感人至深、而且更特別打動我的心靈。但因為不願看到過去一表人才的大師被疾病折磨後的樣子,筆者有意刪除了原來選出還修剪後貼出的那張照片,而換成了這張2016年劉遠立馬晶夫妻一起看望梁教授和其夫人時的合影:
從這張照片裏,筆者看到梁教授意誌的堅強、也看到其弟子對師長的尊重。而微信群裏的這個評論或許還真表達了同濟公衛兩代人的願景:
社會醫學方興未艾,前赴後繼英靈浩才!
願梁浩材教授天堂安息!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
2018年1月23日
劉實 (執筆)、向惠雲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主席)、劉恒意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董事長)
】
該信最後發送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領導,並請他們轉交梁教授的家屬。
筆者不是梁浩材教授的直係學生,但作為中國公共衛生另一位頂級大師、武漢醫學院衛生係第二任、任期長達二十多年的係主任蔡宏道教授的碩士生和第一個博士生,筆者對接替蔡教授任第三任衛生係主任的梁教授還是有些間接的了解。至少對梁教授的一表人才和才華橫溢印象深刻,尤其欣賞他的文筆和口才。正因為他的這些特質,所以一個當時不被一些人看好的“社會醫學”專業竟被他搞得“風風火火”,一大批有誌青年被他吸引到這個當時還是“新生事物”但現在確實符合社會發展的科學領域。
下麵是《百度百科》查到的關於梁浩材教授的公開信息:
梁浩材,教授,男,1929年12月出生,廣州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學專業。現任職於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廣州中山醫科大學內廣東省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社會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中國社會醫學》雜誌副主編和10多種雜誌編委。主要業績:1953年畢業後一直從事衛生管理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擔任同濟醫科大學保健組織教研室、衛生統計教研室主任、衛生係主任、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社會醫學研究所所長。積極創建我國的社會科學學科,著有《社會醫學》、《臨床社會醫學人》、《健康大趨勢》、《衛生管理學基礎知識》、《現代健康教育學》、《國外健康保險製度》等10多本,和《行為醫學與健康》叢書一套,後者獲衛生部1997年科技進步三等獎。任衛生部政策與管理專家委員和婦幼衛生谘詢委員,寫出數十篇這方麵的論文,是我國預防醫學、社會醫學、健康教育和衛生管理等領域知名的學者,曾代表我國出席國際會議4次和赴美講學。
兩位同濟醫科中國醫學衛生事業的大師的仙逝,在海內外同濟校友中引發了一波波發自內心深處的緬懷之潮。
一位在美國的校友的夫人貼出了如下的悼念文章。
其實,黃教授的樸實無華和平易近人是許多同濟醫科人的共同感受。因為筆者夫人父母的家與黃教授家早期同在協和醫院的一個“筒子樓”、後來在相鄰的兩棟單元樓,筆者去嶽父家蹭飯吃的時候常常會在路上看見下班回家的黃教授。要不是黃教授的兒子正好與筆者也是研究生的同班同學,筆者還真不敢相信他那平時的穿著會是協和醫院院長的模樣。難怪後來到協和實習的學妹會有這樣的有眼不識泰山的經曆:原來以為是醫院後勤的一位師傅,結果還是協和醫院的老院長和全國著名的耳鼻喉科專家。所以,筆者微信回複道:同濟醫科就是有這樣一些大師,平時看起來“土得掉渣”,但一神氣起來,洋人也佩服得“五體投地”。現在從黃教授兒子傳過來的話才知道,黃教授與筆者的嶽父從中學到大學都是先後同學,當年還一起參與援外醫療,兩位老朋友在協和醫院一起工作了幾十年。
而對於梁教授的追思,筆者更多依賴於他的直係學生和親屬的一些回憶。
梁教授的在同濟醫科的關門弟子寫道:
梁教授是我國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梁教授的追悼會在他去世的廣州舉行,但許多妍在外地的學生都前往參加,還有從美國專門飛去參加追悼的。
梁教授的女兒也是同濟校友,梁教授的兒子在追悼會上宣讀了如下浩氣淩然的悼詞:
【
送父天際行
謝謝各位尊貴的來賓。
我的父親梁浩材因為有你們這些生死不棄的朋友而三生有幸。
縱觀其一生,他是一個革命者,他的靑春伴隨著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國為民而生,民為國而死。忠誠於國家莫過於忠誠於人民。
作為一名革命者,他選擇了革新而摒棄了守舊,
麵對世故之社會,他有其自己的處世哲學。雁過不回首,
在學術上,他願為拓荒者,兢業以致學。為此,
他的一生最以其學生為榮,因為他認為靑年人是國之楝梁,
他有家人、族人在側,他卻無藏私心,廉潔以奉公。嚴家亦律己。
每當日落之時,我們總能看到落日之餘輝。它不再溫暖,
一星大如鬥,
墜落卻不朽。
惟有親者淚,
滴滴落心頭。
親人既已走,
勿需顧左右。
皆因曾有你,
家自有天佑。
路長似宇宙,
時長似恒久。
萬事皆更替,
隻有憶長留。
哽咽已在喉,
淚出心上流。
欲藏情中悲,
難掩濕衫袖!
再次感謝各位來賓
梁龍
】
讀完這篇悼詞,筆者竟說不出更多讚美的話,隻能發出這樣一個簡短的感慨:這悼文寫得真好,浩氣長存!
另一位在美國紐約的校友寫道:
梁龍的“送父天際行”的悼文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好的。
還有一位校友評論:
梁龍這篇悼文
從文字上看,上了一個世紀,用大寫書寫,不用簡化文字。
從語氣上看,對前人的哀思,昇華至內心的驕傲,何謂同濟精神?
從哲理上看,描述了一位賢人,深悟亂世,高風亮節。
斯人已去, 浩氣長存。
據筆者所知,黃教授與梁教授雖然在醫療與衛生兩個不同領域奮鬥,但卻還是個人關係很好的朋友。這兩位老友在完成各自的輝煌成就後竟結伴在同一天去天堂相會,或許這也是上天對他兩的一種恩惠?!
所以,有校友評論:讀《送父天際行》,潸然淚下。
更有校友指出:曆史會證明這將是同濟醫學院最好、最精美、
是啊,什麽是同濟醫科的精神?這兩位在中國醫學與衛生事業創造過輝煌但卻平易近人到群眾自發熱愛的同濟醫衛大師不就是具體的同濟醫科精神的化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