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拐點”是老年學上的定義,也叫“長壽轉折”理論。莊子說“壽則多辱”,指的就是拐點來臨,生命進入一個失去和屈辱的過程。我父親這一代人,心理和行為多防禦,有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傳統,大多都有一顆戰鬥的心。長壽拐點到來還是習慣對抗,這可能讓已有的問題更嚴重。
母親在護理院的同屋是一位退休老師,七十多了,女兒也在加拿大。老師有白內障看不清楚經常摔跤,有時還糊塗。於是八十的母親就經常幫助七十的老師,晚上她倆有說不完的話,成了“老閨蜜”。老師的丈夫也是當兵出身,還和我父親一樣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是個老軍醫。我還沒見他就聽媽說,這個老頭脾氣不好,把護理院的人說完了,還說自己老伴:這樣活有啥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
第一次見他是給父親辦完後事去看我媽,他從外麵進來,一臉的不滿和煩躁:這吃的是什麽?豬食?收那麽多錢怎麽不給人吃好的。坐下來後我媽請他吃我帶來的蛋糕,他不吃。媽就小心翼翼地要收到抽屜裏,他不耐煩地說:沒人偷吃,你把它放在外麵。把那塑料紙撕了打開涼著,放在抽屜裏發黴了,你眼睛不好又看不見。他老伴起身要去衛生間,他邊幫忙邊感歎:哎,你這樣活著有啥意思。
老爺子不太理我,我就跟我媽繼續說話。一會兒我突然發現,他在偷偷抹眼淚,而且還止不住的在抹。這時候我才明白,他和我爸兩個老戰士,麵對這可怕的壽命拐點,一直在打一場害怕、憤怒和絕望的尊嚴保衛戰,不同的是父親藏在心裏,而老軍醫卻用枕戈待旦地姿態表達了出來。後來老師告訴我媽,老爺子看見我,想起了自己的加拿大女兒,難受得不行。怪不得他不太理我,怪不得父親那會再也不相信我講的道理,我們帶給他們的現實其實就是告訴他們:兒女都幫不了什麽,拐點已到,你們要接受!而接受就是投降,他們從來沒有學習過!
就像我父親的焦慮驚恐,發作時,有像被人用塑料袋罩住口鼻的瀕死感,伴隨強烈的身體反應,感覺極其恐怖,人本能就會不斷地求生掙紮。但是事實上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麵對反複發作的驚恐,除藥物控製之外,最好的辦法不是抗拒,而是接受,放鬆,交托 ,等待發作過去,因為那的確不會致命。為了讓父親能夠放鬆交托,我給他讀焦慮症患者的心得文章,用落水救人給他做比,請有信仰的人帶他學習敬畏接納。但可能是老人最後認知都有問題了,或者他意識到卻再也做不到。
反過來的例子是 “三年記(六)”中那一對科學化、人性化對待最後時光的老人,當醫生的他們在兒女的幫助下,最後階段拒絕搶救和治療,一起住在安寧病房彼此相守。和兒女一起回憶過去,共享天倫。剛剛得到的消息是:九十多歲的他們已經平靜安詳的離開了世界,兩人離世隻相距19天,基本無痛苦、無創傷、相互關照走到了最後。現在兒女們按照老人的願望,去安排樹葬,讓兩個老人回歸大自然。老人的女兒說:最後離開的老太太雖然糊塗了,但當自己把她愛聽的老歌放在旁邊的時候,老人竟然睜開眼睛開始跟著唱,護士故意唱錯逗她,她還示意不對,最後她在自己喜歡的歌聲裏平靜離去。
拐點之後可以是這樣的絕唱!
這不是投降,是真正的戰鬥,是生命最後的勝利!每個人都可以在拐點之後找到更好的路徑,去和自己摯愛的親人們告別,和這個世界告別。
世界必送我們以歌聲......
=================================我也麵臨著這樣的情景,謝謝分享!
能夠理性的麵對生命的最後時光,對父母和兒女都是很大的挑戰。要學會“放下”太不容易了。
好友母親突然發病,送醫院急救,手術很成功。但在康複醫院住院期間,突然過世了,就在她陪床的夜裏。好友很內疚,長時間走不出來,甚至有自殺的念頭。後來,她參加了我們county 辦的臨終關懷義工培訓班,有很多專業指導,慢慢地她好了很多。 當然,我們朋友也常約她出來,散散心。現在,好友幾乎每周都去做義工,到臨終病人家裏。很佩服她。
曾以為我已經很注意老人情緒變化了,可讀您的文章發現還有不少意識盲點,而您在這方麵是細膩而科學的。
博主真要好好調養恢複體力了,當年照顧我媽,那時沒有護工,隻能自己家人承擔一切,我剛好是眼前唯一的孩子,後來都把我累倒住院了,其實孩子也是人,也有身體和心理的承受極限,那時我還是二十多歲身強體壯呢,現在的年紀照顧老人真得注意保護好自己了。
謝謝好文。
不容易,我們都有父母,都要經曆這一回,想想就難受啊...
樓主辛苦辛苦...
一路過來,不容易...
你是好人,已經做得很好了...我都不敢確信自己能做到像樓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