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年2月18日,美俄雙方代表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談,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事宜,也為特朗普與普京直接會晤鋪平道路。有跡象表明,美國要實行聯俄製華戰略。這一戰略,被稱之為反向基辛格策略。
早在2017年1月,《美國保守派》雙月刊就刊登文章,提出了反向基辛格策略。聯俄製華戰略在美國政策圈裏有很大的影響力,就連著名的強權政治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也極力主張聯俄製華,極力反對北約東擴,極力反對烏克蘭戰爭。特朗普結束烏克蘭戰爭,就是這一策略的實施。可見,美俄雙方會談,必然談及中俄關係。即便普京不提,美國也必然要提。這是美國結束烏克蘭戰爭的關鍵的重大議程。
從2017年1月《美國保守派》發表反向基辛格戰略,到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期間整整5年時間,何以拜登政權刻意引爆烏克蘭戰爭,把俄羅斯推到中國一邊呢?其實,這不是拜登政權的一時糊塗,而是美國長遠戰略的長期經營的結果。自蘇聯解體以來,從葉利欽到普京,俄羅斯曆屆總統都致力於加入歐洲,與歐洲經濟一體化。然而,美國推動北約東擴,把俄羅斯踢出G7集團,在東歐設立新的鐵幕,隔斷俄歐經濟、政治乃至文化的聯係。美國是有危機感的,如果俄羅斯加入歐盟,歐洲版圖就一下子擴大到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橫貫亞歐大陸,俄羅斯的核武器與美國相當,以俄羅斯資源加持歐洲工業和科技,歐洲就成為比美國更大的經濟體,軍事實力也不弱於美國,可見,割裂俄歐是美國霸權的必要保障。俄羅斯是苦苦哀求低聲下氣要求加入歐盟,換來的是北約東擴步步緊逼,最終俄羅斯忍無可忍,在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拜登設下的東歐鐵幕是業績斐然,然而,拜登的政治遺產卻是特朗普實施反向基辛格戰略的最大障礙。即要聯俄製華,同時又要割裂俄歐,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反向基辛格戰略如果能夠成功,美國就必須保持歐洲和俄羅斯的弱小,必須使得俄歐經濟體量的總和小於美國。烏克蘭戰爭為美國完成了這個任務,打擊了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縮小了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體量。現在讓特朗普來收官。
基辛格中美外交,有利中美兩國。美國冷戰勝利,並非中美聯合壓製俄羅斯,因為不存在中美軍事聯盟,也不存在離間中蘇關係。中蘇關係早在基辛格外交之前就交惡很長時間了,1969年珍寶島戰鬥中蘇已經兵戎相見,無需基辛格外交離間中蘇。實際上,中美恢複外交關係以後,中蘇關係反而走向緩和,直至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所以,蘇聯解體並非中美聯合壓製蘇聯的結果,不存在中美聯合壓製蘇聯的地緣政治。基辛格外交的主要成果,就是挽救了美國經濟,使得美國再次強大。
基辛格外交時期,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債務居高,使得尼克鬆不得不撕毀布雷頓森林體係,拒絕美國兌換黃金。中美恢複正常關係以後,美國把中國納入了西方經濟體係,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注入使得美國經濟蒸蒸日上,在經濟上反超蘇聯,大大提高了美國國力。尼克鬆需要毛澤東幫助美國從越戰泥潭抽身。中國也需要周邊和平環境以發展經濟。結束越戰是中美雙贏,是中美自身利益所在,並不以針對第三方為前提。今天美國也是債務居高,也是陷在烏克蘭戰爭泥潭,結束烏克蘭戰爭有利俄美,中國與人為善樂見其成,中國支持俄美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
普京經曆過蘇聯解體以來的全過程,普京也需要發展經濟,也需要周邊安全環境。為美國火中取栗對華衝突對立與維護和平環境的戰略相悖。何以保障俄羅斯安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主動解散了華沙條約,換來的是北約東擴。放棄中俄友好關係就和解散華沙條約一樣,是自廢武功,自己削弱自己的安全保障。普京得以和特朗普談判解決烏克蘭戰爭問題,其實力來自中俄友好。如果沒有中俄友好,特朗普也不屑和普京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特朗普一定會繼續拜登戰略讓北約打到莫斯科城下逼俄羅斯簽城下之盟。普京應該吸取解散華沙條約的教訓,應該有權衡地緣政治局勢的眼光,在與美國談判過程中保持與中國的溝通,通報進展,杜絕不必要的猜忌。鞏固中俄友好關係是俄羅斯談判的實力所在和安全保障。
如果真的存在反向基辛格戰略的話,那麽,俄美恢複正常外交關係,美國及其盟友解除對俄羅斯的製裁,將有利於俄美經濟,將使得美國再次偉大。解除對俄羅斯的製裁,對俄羅斯經濟絕對是好事,這肯定也是俄羅斯談判中的重要議題之一。但對美國真的有好處嗎?美俄沙特一起,肯定能提高全球油價,對美俄沙特都是好事情,這三國都是石油淨輸出國。但對中歐都是壞事情,推高全球能源價格對中歐這樣的製造業是一個打擊。但這也是一個雙刃劍,能源價格提高,並不利與美國製造業回流。全球投資投湧向石油開采,對製造業投資是一個擠壓。由於中國電動車和氫能的發展,核電水電風能太陽能的發展,中國會感受到全球油價推高的壓力,但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難。2008年金融海嘯之時,全球油價推高到每桶超過140美元,美國經濟危機了,中國卻挺過來了。中國有石油戰略儲備,就在南海海底。油價高時,就是深海開發石油的良機。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這一怪現象,美國要結束烏克蘭戰爭了,美國的盟友們,包括歐洲和加拿大,卻反其道而行之,加緊支持烏克蘭戰爭,加緊對俄羅斯製裁。這其實是配合美國的長遠戰略。就美俄要聯俄製華,卻要保證俄歐分裂。以此才能使得結束烏克蘭戰爭以後,歐洲供應鏈才不會重返俄羅斯,才能保障歐洲工業流向美國。即俄羅斯想要的發展經濟的好處,並不能恢複到以前和歐洲經濟融通的狀態,還必須與中國合作。美國解除對俄製裁,結束了烏克蘭戰爭,反而可以減輕中國與俄羅斯合作的國際輿論壓力。這是反向基辛格戰略和基辛格戰略不同的地方。基辛格外交使得中美經濟都相互受益。反向基辛格戰略是美國經濟受益於歐洲產業鏈轉移,俄羅斯經濟受益於與中國合作。烏克蘭戰爭結束以後,俄歐經濟聯係還不能恢複,美國及其盟友不允許恢複,恢複俄歐經濟一體化不是美國戰略,美國必然還會從中作梗,阻撓俄歐經濟恢複聯係。至少,美國要保護它在歐洲能源市場的壟斷,那是一塊大肥肉,不能讓俄羅斯輕易就拿回去。
美國製造業的流失,並不能以反向基辛格戰略挽回,也不能以關稅挽回。美國處於壟斷金融資本主義階段,美國大亨們在股市圈錢比投資製造業容易。投資高科技,也是在股市炒作概念居多。原因是美國勞動力成本過高。美國最攢錢的行業是金融業保險業藥業和高科技。但高科技盈利並非市場盈利為主,而是軍工盈利,是政府科研經費和政府采購變相補貼盈利。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養了一大批食利階層,即製造業創造的剩餘價值大部分被金融機構索取。是從消費者那裏索取,在生產過程之外。如今西方銀行貸款盈利最多的是消費貸款,如信用卡,住房抵押貸款,保險等。銀行盈利來自消費者,即生活成本的提高,即薪水的提高。工會要加薪,是生活所迫,是生活成本太高。所以,製造業在美國奄奄一息。關稅能讓製造業回流的程度有限,這是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注定的結果。不是反向基辛格戰略和關稅所能成之事。
地緣政治錯綜複雜。希望烏克蘭戰爭早日結束,希望世界更多的和平和發展。特朗普與普京談判解決烏克蘭戰爭是像和平方向發展,應該支持。但特朗普想以損人利己的戰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企圖估計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