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遠征軍對全球政治格局的影響

(2024-08-28 19:29:28) 下一個

美國二戰中耗資的17%,是對盟軍的物質援助。美國總統羅斯福1941年3月11日簽署了《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從1941年到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一共援助了盟軍510億美元的物質,其中314億給了英國,113億給了蘇聯,32億給了法國,16億給了中國,26億給了其它盟友。此前日本已經占領了越南,切斷了從海防港到後方重慶的運輸線,美國的物質援助隻能從仰光港口上岸,經由鐵路進入雲南。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942年3月8,日軍就占領了仰光截斷了盟國給中國後方的運輸線。保護這條運輸線就是國軍在緬甸的主要任務。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自然應該抗擊日軍保衛其殖民地。以此中英軍在緬甸建立了抗日軍事同盟。

雲南的瑞麗江流入緬甸,就是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從仰光流入印度洋。沿著這條河穀,就是盟國援助中國的運輸線。

早在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就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日軍占領泰國以後,杜聿明就預料日軍會進攻緬甸切斷仰光到雲南的運輸線,計劃如緬阻擊,但是,英軍就是不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共同防禦,等到日軍真的進攻緬甸,英軍又招架不住以後,英軍才急忙要求中國軍隊進入緬甸。

1942年3月3日,戴安瀾將軍率領二零零師從畹町入緬,與英軍協同抗擊日本。二零零師一進入緬甸,就發現日軍騎兵在皮尤河一帶包圍了英軍一個坦克旅。戴安瀾立即派五九九團去為迎接解圍,五九九旅火速行軍趕到戰場擊潰日軍解救了英軍。

3月8日,日軍占領仰光,日軍55師團從仰光往同古方向北上,日軍32師團從勃生往卑謬方向北上。戴安瀾帶領二零零師3月7日就到達同古建築工事阻擊日軍55師團,而英軍駐紮在卑謬阻擊日軍32師團。同古和卑謬形成掎角之勢遙相呼應。3月18日二零零師與往往日軍55師團交戰以後,戰鬥異常激烈。由於英國鐵路調動異常混亂,中國遠征軍的援軍遲遲不能到達同古增援,而英軍放棄了卑謬撤回印度,使得二零零師西側洞開,原本中英協同作戰變成了二零零師掩護英軍撤退回印度。到3月29日二零零師已經是陷入日軍包圍的孤軍,經過12天激戰二零零師已經急劇減員,而日軍增援不斷,中國援軍沒有到達,杜聿明對戰局這種變化大為不滿,命令戴安瀾撤出同古。4月份的曼德勒會戰也是開局不利,原因是英軍已經放棄緬甸,龜縮回印度。雲南也被日軍攻入,截斷了二零零師的後路,二零零師決定翻越野人山回國,戴安瀾將軍於5月18日不幸中彈負傷,5月26日殉國,年僅38歲。中國遠征軍1942年入緬失利。1943年10月遠征軍再次入緬,打到1945年3月才恢複仰光到雲南的運輸線。1942年中英美不能阻止日本占領緬甸,是地緣政治博弈的悲劇。可以說,戴安瀾將軍之死,非戰之過,實為《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為一紙空文。其中原委,還得從世界格局的巨變談起。

1757年(乾隆廿二年)滿清實行廣東一口通商,即中國對外貿易隻有一個口岸,即廣州十三行。中國出口陶瓷,絲綢和茶葉,經由廣州出海。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對華貿易。可以說,自1757年直至1842年《南京條約》五口通商,中國是英國獨家的勢力範圍。那時候英國是大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是英國鼎盛時期。遠征軍是什麽時候,是二戰期間,二戰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全球霸主,而英國當然不是心甘情願拱手把全球霸主寶座讓給美國的。而英美在東南亞爭奪霸權的暗鬥,才是戴安瀾將軍悲劇的原因。

遠征軍1942年初入緬之時,緬甸還是英國殖民地,入緬軍隊按道理應該由英國東南亞司令部指揮。但是,歐洲1939年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下半年德國就轟炸英國了。自中國1931年抗戰,英國就沒有幫過中國,給中國物質援助的是美國,而且,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還可以和日軍一較高下,英軍完全是潰不成軍,加上蔣夫人宋美齡的關係,蔣介石不肯接受英軍指揮,寧願隻接受美軍指揮。因此,入緬的中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是史迪威將軍。史迪威可以調動遠征軍,但調動不了在緬甸的英軍。所以,英軍撤離卑謬戰場,撤退到印度,史迪威也沒有辦法,如果史迪威是緬甸盟軍作戰的最高指揮官,決對不會命令英軍撤出卑謬撤回印度的。英軍單方麵行動,不受中美節製。

不管受不受史迪威節製,大家商量好的會戰,不能好好合作把戰役打好嗎?蔣介石不接受英軍指揮,應該是明智之舉,太平洋戰爭,英軍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起作用的是中美軍隊。中國軍隊在中國戰場,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如果蔣介石必須要選擇一個盟軍來指揮遠征軍,當然寧願選美軍而不是英軍。蔣介石選擇美國,就意味著戰後中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原來在大英帝國勢力範圍中的中國就變成了美國的勢力範圍,英美全球霸權的交替,中國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塊。所以,保護緬滇交通線,是中美的事情,英軍寧願保持實力,不願意為美國奪取中國勢力範圍做嫁衣裳。這是英軍不告而辭撤出卑謬的原因,英軍撤退導致戴安瀾孤軍獨擋,最終殉國。

二戰前英國是全球霸主,英國主導下的全球經濟秩序是宗主國-殖民地經濟秩序,殖民地多的國家,市場就多,資源就多,經濟就強,軍事也強。二戰以後是兩大陣營格局,蘇聯主導的東方陣營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陣營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美國主導的西方秩序叫做布雷頓森林體係,以布雷頓森林體係廢除了宗主國-殖民地秩序,建立的是金融貿易體係,其中美元作為全球貿易硬通貨,這個體係主要組織是關稅協議(即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

美國霸權模式與英國霸權模式不同。美國的模式,也不是二戰後忽然就建立起來的,而是有一個萌芽演化的曆史過程。英國主導的宗主國-殖民地模式,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那就是德日等新生帝國主義放眼一看,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被瓜分完了,隻能從老牌殖民者英法手中奪取。德國奪取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入侵越南是奪取法國殖民地,入侵緬甸是奪取英國殖民地。二戰表麵上是德日被打敗了,而實際上卻結束了英國霸權的宗主國-殖民地全球經濟格局。

美國霸權的模式,起源於中國。殖民地經濟依附於宗主國殖民地,宗主國主導殖民地的政治和經濟。在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中,幾乎所有國家,如果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就是屬於某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但也有個別例外,例外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蘇維埃俄國,它既不是帝國主義國家,也不是殖民地;例外二是中國。帝國主義列強殖民了全世界,就是無法殖民中國。鴉片戰爭以後,英國無法像殖民印度那樣殖民中國,英國無法派一個總督統治中國,英國隻能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地占領香港一個小島做殖民地,然後以租借和駐軍形式,影響中國政治,使得中國經濟依附於英國資本。於是有了兩中依附形式,一種是宗主國直接派總督統治殖民地使得殖民地經濟依附與宗主國,另一種就是法律上還是主權國家,實際上政治上被影響經濟是被迫依附與列強。那就是中國模式,也就是美國戰後霸權模式的雛形。

列強以不平等條約,以駐軍,租界,領事裁判權和治外法權等特權等,主導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同時,列強還以間接的方式迫使中國就範,那就是戰後美國霸權模式,就是物色官僚買辦階層作為列強在中國的代理。

早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名義上的為滿清政權掌管海關和外貿,而實際上,因為資本主義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十三行這個貿易資本就必須依附於帝國主義國家。十三行衍生出來的中國資本家們大多數後來都在英國殖民地香港依附於英國資本。滿清後期慈禧太後就是最大的官僚買辦,她既恨洋人,但也不得不簽訂不平等條約接受列強的不平等條約,實際上代理了列強搜刮中國的財富。民國期間各派係軍閥,都尋求得到某帝國主義國家撐腰,因此成為官僚買辦。在舊中國的三座大山中: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買辦資本主義中的兩座大山,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都是帝國主義壓迫中國人民的大山。帝國主義既以不平等條約的特權直接壓迫中國,也用官僚買辦階層作為其代理主導中國經濟政策,使得中國經濟依附於列強。因此說舊中國是半殖民地:法律意義上不是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但實際上政治被帝國主義操控,經濟依附於帝國主義國家。

舊中國是一個小世界。列強在全球瓜分了殖民地,在中國瓜分勢力範圍。由於日本軍事和工業的崛起,日本在華勢力範圍逐漸擴大,美國經濟和軍事上升,也導致美國在華勢力的鞏固和提高。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完全在英國勢力範圍之內,其後逐漸被其他列強侵蝕。官僚買辦政權,滿清和地方軍閥割據政權,也在各列強之間捭闔縱橫,借勢要價,導致列強在華勢力範圍的變化。顯然,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鬥爭的戰場之一,就是找到自己的實力派買辦官僚買辦政權。自1927年以後,蔣介石就是最大的官僚買辦政權。蔣介石選擇英國,戰後中國就是英國的勢力範圍;蔣介石選擇美國,戰後中國就是美國的勢力範圍。遠征軍入緬,蔣介石要遠征軍接受史迪威指揮,這是美國在遠東取代英國霸權的關鍵因素。這就是為什麽英國不配合史迪威指揮。遠征軍接受史迪威指揮,英軍不接受。美國物質運往大後方支持蔣介石,就是挖大英帝國在華勢力的牆角。因此,戴安瀾將軍成了美英遠東較量的犧牲品。

由於遠征軍在緬甸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強化了美蔣聯盟,因此提高了蔣介石的國際地位,使得中國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永久成員之一。以遠征軍的戰績,以遠征軍接受美國指揮的事實,奠定了戰後中國成為美國勢力範圍的基礎。所以,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時,美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誰丟失了中國》,這是煮熟的鴨子飛走了,美國對新中國能不恨嗎?其後美國遠東政策的基礎就是多米諾骨牌理論,就是圍堵中國,無論朝鮮戰爭還是越南戰爭,矛頭都對準新中國。

1942年初,以大英帝國之餘威,東南亞盟軍最高指揮是英國上將阿奇博爾德·威維爾(Archibald Wavell)爵士。隨著3月份新加坡淪陷和荷蘭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陷落,暴露了大英帝國的虛弱,這個盟軍東南亞最高司令部就撤除了。可見當年日本叫囂三個月占領中國並非異想天開,日本不用三個月就橫掃東南亞,把英美法荷殖民地盡納入大日本帝國版圖。1942年3月30日,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指揮南洋的盟軍行動。1943年8月,盟軍成立東南亞指揮部,任命英軍的蒙巴頓伯爵為總指揮,美軍的史迪威將軍為副指揮,史迪威指揮中國遠征軍。這實際上就劃分了勢力範圍,印度馬來亞文萊爪哇等為英國勢力範圍,緬甸則從英國勢力範圍變成了美國勢力範圍。

東南亞在二戰中基本是華人抗日。緬甸是中國遠征軍擊退了日軍,馬來亞則是馬來亞共產黨領導的馬來亞抗日人民軍占領了幾乎全境,馬來亞共產黨創始時原本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支部,馬來亞抗日人民軍是華人武裝,接受蒙巴頓爵士領導。還有就是新加坡華人組織的星華義勇軍。日軍截斷海防港到重慶的運輸線時,法國完全不抵抗,讓道給日軍。二戰後奠邊府戰役是新中國出手協助打下來的。可以說,結束東南亞外國殖民統治,是華人打下來的江山。解放戰爭中蔣軍在西南待命反攻大陸,變成十萬大山匪患,被解放軍剿匪退到緬甸北部金三角一帶負隅頑抗,因此中緬邊界二戰後沿襲了麥克馬洪線,中國反而丟失了部分土地。馬來亞抗日人民軍日本投降後就放下武裝,由英國接管政權,後來反而還發生了歧視華人的一段曆史。後來雖然都獨立了,英法荷丟掉了東南亞殖民地,但是,在美國霸權的模式下,馬來亞和新加坡成為英國勢力範圍,緬甸泰國成為美國勢力範圍,越南戰爭後越南成為蘇聯的勢力範圍。華人打下的江山盡入他人囊中。

冷戰期間兩大陣營,以美蘇為超級大國,盡管意識形態和經濟模式不同,東方陣營的國家都在政治和經濟上附屬於蘇聯,而西方陣營國家都在政治和經濟上附屬於美國。美國每每以顏色革命和政權更迭,保持它對其勢力範圍內的控製,控製手段的關鍵就是建立親美政權,也就是扶植那些國家中的官僚買辦資本,這個買辦資本,蘇東解體後的東歐大多數國家,被媒體稱為寡頭政治,這些寡頭掌握國家政治和經濟大權,去依附美國,為美國地緣政治出賣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冷戰中最先去依附完全獨立自主的就隻有中國,因為中國消滅了官僚買辦資本。中國是唯一一個和兩個超級大國都發生了戰爭的國家,朝鮮戰爭和美軍過手,珍寶島戰役和蘇聯軍隊過手。

曆史值得借鑒。今天地緣政治和國際鬥爭中,依然是美國要主導中國政治,它因此煽動顏色革命,在文化和信息平台滲透,意圖操控民意,推翻或和平演變中國現政權,以建立一個親美政權。同時美國也極限施壓,要中國資本成為美國華爾街的附庸,其中一些公司已經投靠美國。戴安瀾將軍在天有靈,不會讓舊中國官僚買辦階層死灰複燃,重新成為美國代理,讓美國主宰中國的政治和經濟,讓美國主宰中國人民的命運。以史為鑒,不能再讓外國勢力把中國作為帝國主義刀俎下的魚肉,被寫在帝國主義餐桌上的菜單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