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精神:
邁克·利維 (Mike Levy) 作為一名士兵的英勇行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曝光
作者:傑克·貝茨,
加拿大軍事遺產保護組織 (OPCMH)
邁克爾·喬治·利維 (Michael George Levy) 是四個兄弟姐妹中的長子,1925 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父母是喬治 (George) 和索菲 (Sophie)。他的父親是一名商人,因此全家遊曆了亞洲和中東,然後定居在中國上海。邁克爾、他的兄弟阿爾伯特以及姐妹艾瑪和凱蒂在這裏度過了大部分童年時光。邁克爾就讀於上海公立男子學校,加入童子軍和基督教青年會,在休閑拳擊、輪滑、橄欖球、足球和遊泳方麵表現出色。
1941年12月,日軍進攻並占領上海。作為一名英國臣民,16 歲的邁克爾被日本人逮捕並關押在浦東拘留營。1943年,他被轉移到龍華公民集會中心,其故事在1987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太陽帝國》中有所描述。
1944年5月22日,邁克爾和四名英國被拘留者在夜色掩護下逃離龍華營,前往印度。該小組穿越被占領的中國,成功躲避了日本人近兩個月的追捕,步行和乘坐舢板完成了 3,200 公裏(2,000 英裏)的痛苦旅程。這些人最終到達了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昆明的盟軍基地,在那裏,英國皇家空軍將他們“越過駝峰”飛向印度的自由之地。這次非凡的旅程是 1992 年英國格拉納達電視台紀錄片《跨越翡翠鴻溝》的主題;美國電視頻道 PBS 也對它進行了專題報道。
到達印度後,邁克爾被英國陸軍精銳特種作戰執行官 (SOE) 招募,並以“136 部隊”的通用化名聞名。憑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會說母語的能力,他被派往浦那傑索爾接受工業間諜、遊擊戰和跳傘方麵的專門訓練。現年 19 歲的邁克爾被授予戰時上尉軍銜,並擔任“伽伐尼布朗”巡邏聯絡隊第二指揮。
1945 年 7 月 22 日,這支隊伍從錫蘭出發,乘坐一架達科他飛機飛行 11 個小時,在吉隆坡北部的馬來亞叢林中被空投到敵後。20 日曾嚐試進行較早的空投,但由於故障,飛機不得不返回基地。又飛了六個小時,把無法丟棄的燃油用完,才安全著陸。當他們第二次嚐試行動時,團隊花了近一周的時間步行到達加影附近的營地,並在那裏與遊擊團會合。“Galvanic Brown”在馬來亞叢林中作業,直到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最終投降後。
隨後幾天,隊伍進入距離吉隆坡約20公裏的加影,但駐紮在那裏的日軍拒絕討論投降事宜,直到英軍抵達。該小組致力於化解馬來亞人民抗日軍 (MPAJA) 和合作者之間的敵對行動,並維持對日本人的控製並抵禦土匪,直到印度陸軍分遣隊於 9 月 9 日/2010 年抵達。隨後球隊遷往吉隆坡。
邁克·利維 (Mike Levy) 上尉因其在 136 部隊在薩拉克南 (Salak South) 的一場戰鬥中的英勇表現而獲得了急件提名 (MID) 獎。他的指揮官形容利維是“一個年輕小夥子,有最近從中國拘留所逃脫的經曆,充滿勇氣,當有日本人或偶人報告在附近時,他真的感到最高興,當他帶領他的部下用飛行器飛行時,他值得充分讚揚”。顏色。” 第 136 部隊的戰功在奧斯卡獲獎影片《桂河大橋》中永垂不朽。
戰後,利維被派往香港和新加坡的戰爭罪法庭擔任調查員。他的職責之一是於 1946 年 7 月 6 日乘飛機前往上海,尋找埋葬在紅棗路公墓的帝國士兵遺骸,並將其轉運到香港。
以下摘自《新加坡自由報》 1947年11月2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標題為“逃亡後跳傘進入馬來亞”:
一名男子從日本戰俘營逃出,長途跋涉 1,500 英裏到達友好的中國領土,後來空降到馬來亞,執行馬來亞抵抗運動的一項特殊任務,現在首次被揭露。24 歲的加拿大人邁克·利維上尉 (Capt. Mike Levy) 於 1944 年 5 月與另外四名男子一起逃離上海龍華拘留營,本周將搭乘蘇格蘭皇後號離開新加坡。三個月後到達昆明之前,他們一直處於日本人的危險之中。
“回想起來,”利維船長說,“這似乎更像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冒險,而不是一次絕望的冒險。我永遠不會忘記美國飛行員和中國官員在昆明對我們的接待,當時他們確實認定我們不是間諜。“我們逃了出來,以便能夠入伍,當我們向加爾各答令人驚訝的軍事當局自我介紹時,我們都通過了“身體健康檢查”。獲得委任後,利維上尉於 1945 年 7 月與五名同伴一起空降到馬來亞,執行遊擊隊的特殊任務。過去六個月裏,他一直擔任義順營的調度官,現在正準備調往中東。
邁克·利維上尉於 1948 年從英國陸軍退役,與家人從上海搬到溫哥華,在那裏他立即加入了當地的民兵團——加拿大愛爾蘭燧發槍團,與軍隊保持著積極的聯係。
1950 年朝鮮戰爭爆發時,這位英勇的士兵自願加入新成立的帕特裏夏公主加拿大輕步兵第二營,並前往朝鮮擔任第 10 排“D”連連長。1951 年加平戰役期間,在遭受猛烈攻擊時,利維中尉親自指揮炮兵從其排的地麵陣地向該位置進行炮擊,以最大程度地打擊衝鋒的敵人。
朝鮮戰爭結束後,利維中尉於 1951 年與馬喬裏結婚(兩人育有 1 個女兒和 3 個兒子),並留在 PPCLI,並被派往卡爾加裏、德國、埃德蒙頓和埃斯奎馬爾特。1960 年 12 月,他晉升為少校。利維作為國際監督與控製委員會的成員在越南工作了一年,並作為加拿大維和部隊副指揮官訪問了塞浦路斯。
1968 年,利維被派往弗吉尼亞州匡蒂科著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參謀學院,然後前往華盛頓特區,在加拿大國防聯絡參謀部工作了兩年。1971年,他進入渥太華國防總部軍事情報局,負責“中國事務部”。1974 年,列維在經曆了 25 年傑出的職業生涯後,以少校身份從 CAF 退役,回到溫哥華定居。
服役期間,利維榮獲以下獎項:1939-1945年星章、緬甸星章、國防獎章、橡葉戰爭獎章(MID)、馬來亞一般服務獎章、韓國獎章、誌願服務獎章、北約獎章、加拿大維和獎章獎章、聯合國朝鮮獎章、聯塞部隊獎章、ICCS 越南獎章、帶酒吧 CD 和美國總統集體嘉獎(個人 - 加平戰役)。2004 年 4 月,加拿大總督向 Michael George Levy 少校(已退役)授予紋章、旗幟和徽章。利維的徽章上的座右銘是:“我已經勝利了。”
“士兵精神”一直完好無損,直到邁克於 2007 年 6 月 4 日在溫哥華去世,他為他忠誠的戰友和他的軍團——帕特裏夏公主的加拿大輕步兵團感到自豪。
(穀歌翻譯:THE BATTLE OF KAPYONG REVIS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