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脫險金坑涇

(2023-03-04 19:12:03) 下一個

圖:涇(讀gan4)是廣東四會廣寧地區對山溪的稱呼。圖中這條就是四會石狗鎮金坑村的那條涇,後邊山腳就是當年珠江縱隊西挺大隊遭遇埋伏的戰場。

 

《歸隊》

赤足登山實在難,蓢幾草頭紮腳心,疼痛難忍也得忍,為趕隊伍急急行。

——李子英

李子英這首詩,寫的就是她當年金坑涇遭遇埋伏以後尋找部隊的經曆。

 

紅牆金瓦、宏偉莊重的番禺學宮坐落在廣州惠愛東路(今天中山四路)。1926年毛澤東在這裏舉辦了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這屆講習所的教員之一是周其鑒。周其鑒講的課,是《廣寧高要曲江農運狀況》,講的是他自1924年開始從事的農民運動經驗,他做為國民黨農民運動特派員,在廣東省廣寧縣開展農運,建立農會和農軍,到他來農講所教授《廣寧高要曲江農運狀況》的時候,西江地區已經有了十一萬農會會員,廣寧成為廣東省農運較發達的縣,周其鑒還撰寫為《廣寧農民反抗地主始末記》,被毛澤東編入《農民問題叢書》。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叛變革命,4月16日國民黨第五軍周定寬團從四會溯綏江而上,封鎖沿江要道,鎮壓廣寧農會。羅綺圓和周其鑒帶領一千農軍離開廣寧參加南昌起義……廣寧陷入黑暗的國民黨統治。

春風吹來, 番薯、木薯滿種滿山頭。 廣寧人民好辛苦, 交得租來又無米, 田主餐餐吃豬肉, 窮佬仔餐餐食番鬼佬(木薯), 牛骨(指國民黨軍隊)抽糧又抽丁 家家戶戶無安寧。

春風吹來, 番薯、木薯種滿山頭 紅軍同誌你知唔知? 廣寧人民盼你來, 三歲細佬哥(粵語指小孩)半夜問, 紅軍阿哥你幾時來? 減租減息分田地, 打倒老蔣享安寧。

——廣寧民歌《紅軍阿哥幾時來》

 

“紅軍回來啦!紅軍回來啦!”飽受白色恐怖統治的貧苦農民口口相傳,歡欣鼓舞。1945年5月的一個夜晚,廣寧賓亨的農民煮好了飯,打著火把,站在村口的路邊上,翹首以待,等待著他們盼望已久即將回來的紅軍。他們等待的這支紅軍,是珠江縱隊西挺大隊。

1944年5月,在盟軍東南亞戰區,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度軍隊聯手,奪回滇西緬北日軍占領失地,截斷了日軍東南亞運輸軍用物質的通道。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歐洲戰場局勢急轉直下。中國抗日戰爭也全麵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11月10日王震和王首道帶領南下支隊,奔赴華南開辟五嶺根據地。1945年5月,珠江縱隊機關和第二大隊大部約四百人,西挺到西江北岸,到廣寧四會大革命老區,開辟西江北岸抗日遊擊區,以迎接王震南下部隊。5月19日,珠縱西挺部隊以梁嘉為政委,謝斌為副司令,劉向東為政治部主任,在廣寧羅汶鎮與西江人民抗日義勇隊勝利會師。5月22日,西挺部隊主力進駐了賓亨。賓亨羅汶一帶是大革命時期周其鑒開展農會運動的老區。依托老區群眾基礎,西挺部隊在賓亨周圍發動群眾,展開反征兵,反征糧和反征稅的鬥爭活動,開辟粵桂湘邊根據地。

抗日戰爭期間,除了大後方和淪陷區,還有廣寧山區這種沒有日軍和中國軍隊對峙戰線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就是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留下的鎮壓農民運動的地方割據武裝。大後方與日軍對峙的國民黨部隊是抗日友軍,淪陷區為日本維持秩序的國民黨部隊是偽軍,廣寧山區裏這種一貫反共的國民黨部隊是頑軍。他們與日軍相安無事,卻積極反共,破壞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大局,是國民黨頑固派。

圖:遠處隱隱若現的大山就是黃牛頭山,近處是廣寧(現劃歸四會)盛產竹子和鬆香的山,拍攝地點就是三戶人家的山腳。

 

廣寧的頑軍三個團糾集地方保警大隊共2千多人,頻繁攻擊西挺部隊。西挺部隊進駐賓亨的第二天,就有300頑軍攻擊駐守在羅汶的西挺部隊。六月初,西挺部隊夜襲石狗圩,打擊頑軍,補充給養。之後被頑軍尾追,部隊轉移進入黃牛頭山村隱蔽。

6月30日晚,部隊從黃牛頭村出發,向排沙方向轉移。風涼夜黑,蟲唧蛙鳴,部隊沿著一條涇水出山。這條涇水流經金坑村,故稱之為金坑徑。深夜,部隊走在稻田埂上,快到金坑村的時候,忽然左前方山上彈如雨下,部隊中了頑軍的埋伏。敵人居高臨下,衛生隊指導員李子英不幸被子彈擊中背後。李子英立即趴到田埂邊水田裏躲避子彈,隻聽槍聲大作,隱隱約約聽到左邊山上有人呼喚跟上隊伍,她不知道是敵是友,不敢盲動,待槍息人散,站起來找部隊的時候,部隊已經不見蹤影,隻看到一個小孩在路邊。原來,這個小孩就是梁適,是梁嘉的兒子。話說梁嘉參加了革命,把才9歲的兒子梁適送到新會四邑抗日遺裔兒童教養院托養。一次部隊的人路過這個條件極差的教養院,發現梁適又餓又廋、重病在身,不能再在教養院呆下去了,就把梁適帶到部隊,做了謝斌的勤務員。金坑徑遭伏擊之際,李子英23歲,負傷在身,梁適12歲,兩人脫離了部隊,可謂孤兒寡女,婦幼無助。

圖:西挺部隊在金坑涇遭遇伏擊實地。部隊先走在山和金坑涇之間,行走路線就是圖片最下邊從左往右走。圖片最右邊的山頭是敵人埋伏陣地。圖片最左山頭是部隊突圍方向。

 

李子英渾身濕漉漉地從水田裏走出來,一隻鞋子陷到了稻田泥裏,慌忙中也顧不得去把鞋子挖出來。她想,衛生隊隨機關走在隊伍中間,後邊可能還有部隊,她就帶著梁適往回走,希望找到殿後的部隊。 他們向著黃牛頭山方向走,走到一條涇水,就是金坑徑。他們在涇水裏洗了身上的泥巴,李子英把另一隻鞋也扔了,把身上掛的平時用來吃飯喝水的茶缸也扔了,以減輕身上的負擔。然後他們過了涇水,梁適背這謝斌的衣物。他們身上沒有幹糧,隻能喝點山涇的水,在山溝裏一腳深一腳淺地摸黑走,快天亮的時候,他們走到一處,隻見山腳有一條小涇水,沿著涇水有三戶人家。其中一戶走出一個婦人出來到山涇打水,他們不敢冒然去打招呼,等那婦女打水進屋了,他們才過了這條小涇上山去了。他們躲在山上一段時間,看到有一個上山割鬆香的皮膚曬得很黑的老農,一看就是貧苦人家,李子英和梁適就上前,假說自己來探望親戚,遇上土匪,沒吃沒喝。老農顯然看出他們倆就是遊擊隊,但又不便點穿,於是老農說,昨天下邊打槍,看到有個摩羅叉受傷被擔架抬著走。他們與老農也就心照不宣。

圖:流經三戶人家門前的小山涇

 

港英統治的香港有很多印度錫克族警察,廣東人稱這些錫克族警察為摩羅叉。錫克族以從軍為職業,錫克族占印度人口不足3%,而印度軍隊大部分是錫克人,在英屬殖民地普遍雇傭錫克族人做軍人或警察。錫克教既不是伊斯蘭教也不是印度教,而是兩者融合的分枝。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東江縱隊營救裏香港各國蒙難人士,與盟軍建立了戰鬥的友誼,有香港摩羅叉加入東縱遊擊隊不足為奇。東縱的摩羅叉調到珠縱也是正常。

在金坑徑遭遇伏擊的隊伍中本來有四名摩羅叉,在金坑徑戰鬥之前就有一名摩羅叉不堪遊擊隊生活艱苦,借口解手開小差逃走了。不要說摩羅叉,就是這些從水網地帶來的珠江縱隊隊員中,也有很多戰士很不習慣粵北山區的艱苦。話說老農說出昨夜遊擊隊中埋伏的事情以後,李子英叫梁適從包裏拿些衣服給老農,讓老農幫忙到山下換點糧食吃。梁適開始不肯,勤務員是保護首長的衣物的,怎麽能把首長的衣物去換吃的呢。但是,餓著肚子就沒有力氣找部隊呀。在李子英勸說下,梁適把謝斌的衣服拿出來,李子英找了兩套部隊的粗布軍裝給老農。謝斌從延安來,帶的是延安大生產自己織的那種灰色粗布衣服。還有一套香雲紗衣服,比較珍貴,留下來沒有給老農。李子英把兩套衣服給老農,懇求他幫忙下山還點米,炒熟了給他們作為幹糧。下午,老農又來到山上,把衣服還給了他們,說這種衣服一看就是部隊的,拿出來就有殺身之禍,他無法拿出去賣,也不能自己穿,一看就知道不是貧苦農民可能有的物品。但老農還帶了四個木薯粉糍粑給他們倆吃,還帶了一竹筒水給他們喝。老農說,你們快點走吧,山下到處是人在搜索,此地太危險。老農還說,過兩天就有很多人上山,你們躲都沒有地方躲。他倆不知道部隊在哪裏,往哪裏走呢?李子英想起了部隊駐紮在賓亨受到群眾歡迎的情形,賓亨群眾基礎好,到了賓亨一定能找到部隊。於是就問老農賓亨怎麽走。老農說,去賓亨得翻兩座大山,再沿著大路走20裏才到。於是老農讓他們再等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天還蒙蒙亮,老農就拿了一缽盂飯給他倆,還帶了一套破破爛爛的農家衣服,讓李子英換上,同時給李子英頭上係上一團染黑了的麻,偽裝成發髻。女遊擊隊沒有發髻,讓人一眼就認出不是老百姓。老農還給了李子英一頂破竹帽子,便於掩飾假發髻。老農帶著他們繞開出山的路,走山路到了一個大山山腳,讓他們翻山過去。李子英問,出山不是更容易走嗎?老農說,出山有國民黨軍隊把守,不安全。李子英和梁適告別老農,朝老農指點的方向去翻兩座山。

圖:稻田右邊畫外是戰場遺址。稻田左上角山下是三戶人家。正前方是老農指點的翻山方向。

 

按照老農指的方向,他們翻過兩座大山,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下到山腳,路過山腳有一個鋸木場。鋸木場的工人看到一姑娘帶一孩從山中出來,甚為詫異,都停下手中的活,眼呆呆地盯著他們倆。他們目不斜視,低頭匆匆忙忙走過鋸木場,來到河邊把缽盆裏還剩的飯都吃了,喝了些喝水,就上了路上。一時間不知道往路那邊走,隻能決定先走一個方向,萬一走完20裏還不見賓亨村,就再走回頭。

大路和山路不同,大路危險。他們走著走著,遠遠看到有幾個背槍的國民黨士兵過來,就閃到路邊竹林裏邊走,待走過了那群國民黨士兵以後,才又回到大路上。走到一個路口,路口有一個碉堡,碉堡上邊還挑著青天白日旗,他們放輕腳步過去,生怕引起碉堡裏的哨兵注意,過了碉堡才急急腳往前快趕。大路其實並不大,和岔路差不了多少,以致他們走進一個岔路,進了一個鎮,進了鎮路兩邊都是店,還有一個棺材鋪,他們不敢往回走,怕引起懷疑,隻得硬著頭皮往前走,走出鎮子很遠,才設法轉回到原來的大路。走了很久,最後遇到一個村子,村頭就是一家雜貨店。剛好在經過店門口的時候,一陣風把李子英頭上的帽子給吹走了,她頭的假發原形畢露,誰看了都知道是喬裝的遊擊隊員。她硬著頭皮搶上兩步把帽子撿起來戴到頭上,急忙中穿的破衣褲線都繃斷了幾處。店主看到,快步搶到她身邊,並說某某剛來店裏取糧食了。李子英一聽這個某某,就是部隊上的人,她想,這大概是遊擊隊的聯絡站吧。店主示意他們跟著到店裏,把他們帶到後邊一個柴火房。梁適告訴店主肚子餓了,而且說李子英身上有傷。一回兒,店主就拿了兩缽飯給他們,飯上邊還有一點鹹酸菜。店主隨手就把他們反鎖在柴房裏。李子英心裏就犯嘀咕,如果店主是壞人去告發他們,他們豈不是束手待擒?但事已如此,也隻能先吃飽肚子再說。天黑後,店主開門了,帶著他們趕往部隊駐地,結果部隊已經開拔了。第二天他們又追到下一個駐地,結果部隊又走了。第三天他們在山邊一個舂麻的水輪房裏找到了林峰和幾個偵察員。林峰是西挺部隊偵查參謀,他告訴李子英,劉向東已經帶部隊過了綏江以東。但是林峰還有任務在身,不能帶他們走,就讓他們呆在水輪房裏,說是過幾天來接他們。

幾天後,林峰回來了,帶著他們從山裏邊走。廣東農民有燒柴草做飯的習慣,其中燒火做飯最好的柴草,就是蓢幾草。蓢幾草是蕨類植物,草杆如竹簽一樣又細又硬。農民上山割了蓢幾草,就留下蓢幾草頭,就是一根一根樹在地上的竹簽子一樣,很容易就紮到腳裏。李子英光著腳跟著林峰在山裏邊走,腳底板被蓢幾草頭紮得鮮血淋淋。到了一處,林峰把梁適帶回部隊。李子英傷勢在身,被安置在深山一個農家。

李子英讓農家幫忙弄來了一塊輪胎膠皮,用布條做了一對又像拖鞋有像草鞋的鞋子。李子英用破布把腳裹上。李子英就這樣在農家暫且養傷。過了些天又換到更加山裏的一戶農家。白天農家人出去幹活,李子英就出來走在農家附近走動走動,農家人回來後,告訴她不要出去走,說山上有老虎。不久,李子英和另一位女傷員根據指示一起歸隊,兩個女傷員走到天黑,看到一家農戶,想借宿,農戶不敢答應,她們倆繼續走,看到一個土地廟,僅能容她們倆人歇息,她們倆就睡了進去,第二天天一亮,她們發現這土地廟就在路邊。 找回到大部隊以後,衛生員想用鉗子把楔在李子英背後兩肋骨之間的子彈頭拔出來,無奈子彈頭在骨頭之間卡得太緊,拔不出來。農民就拍死兩隻蟑螂,和上一些草藥,敷在她背後傷口上。傷口在背後,每天李子英都到外邊把背後的藥抖掉回來換新藥,傷口很快就流膿了,幾天以後,衛生員給換藥的時候,忽然發現子彈頭不見了。子彈頭顯然被膿水衝出來和著藥渣一起被抖落掉了。衛生員於是給李子英換了另一種膏藥讓傷口愈合。傷好後,部隊安排她到恩平一間學校教書隱蔽。不久,日本投降了,全球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了,李子英隨部隊北撤到山東。 抗戰勝利離不開許多默默無聞的民眾的支持。抗戰勝利包含有金坑徑深山貧苦老農冒著生命危險的無私奉獻,也有廣寧農民草藥療傷之智慧。他們沒有留下姓名,他們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障。正如毛澤東所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於民眾之中。

圖:作者在廣東深圳鯊魚湧。當年李子英從這裏登上美國海軍1026號登陸艦北撤到煙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