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戰爭的政治解析

(2022-12-21 08:01:56) 下一個

兩百年前,普魯士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在其《論戰爭》著作中寫下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著名論斷,至今引起不少思想家的共鳴。比如說,美國獨立戰爭,就是英國北美殖民地稅收政治的繼續。當時東印度公司擁有遠東貿易壟斷權利及其很多宗主國的特權,東印度公司進行鴉片-茶葉-白銀三角貿易發了大財,從中國攫取大量財富作為英國工業的資本積累。美國波士頓商人經營的旗昌行也經營鴉片-茶葉-白銀三角貿易,攫取中國財富作為美國資本原始積累。茶葉是中國茶葉,白銀是美洲白銀,東印度公司經營的是印度鴉片,旗昌行經營的是土耳其鴉片。美國那時候是英國殖民地,在宗主國-殖民地經濟結構中,殖民地是為宗主國服務的。因此,東印度公司擁有旗昌行所沒有的茶葉關稅豁免特權。這引發了波士頓抗議茶稅的鬥爭,這是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政治。作為政治的延續,最終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所以,美國獨立戰爭證實了克勞塞維茨的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英國是西方現代民主製度的鼻祖,西方現代民主製度源於英國的《大憲章》,如果西方民主製度能夠自行糾錯的話,英國的政治就能夠解決英屬美洲殖民地的稅收政治問題而不必爆發美國獨立戰爭。今天有一種論點認為西方民主製度能夠自行糾錯,這個論點是錯誤的,美國獨立戰爭就是英國民主製度失效的結果,就是英國民主政治無以糾正茶葉稅錯誤而爆發的戰爭。英國的民主政治,就是宗主國統治殖民地,不給殖民地人民民主的政治。今天西方的民主製度,就是美國霸權統治世界的政治,是不許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中有話語權的政治。

(圖:路易斯安娜購買獲得的美國中部領土)

 

1803年,拿破侖為戰爭籌款,把路易斯安那土地賣給了美國。1845年美國吞並了墨西哥的得克薩斯州,1846年-1848年進行了美墨戰爭,美國又占領了墨西哥大片土地。

(圖:美墨戰爭美國獲取的土地)

美國土地忽然從大西洋擴展到了太平洋,西部建立了許多新的州。

這時候美國西部新的州能否允許奴隸製就成為了美國政治的焦點。如果美國民主製度能夠糾錯的話,西部是否允許奴隸製的政治就不會發展成南北戰爭。但西方民主製度能自行糾錯的神話再次破滅,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美國關於西部能否允許奴隸製的政治最終導致南北戰爭爆發。北方各州是新興的資本家,代表的是波士頓商人對華鴉片貿易積累的資本。南方奴隸種植園屬於英國老牌資本的殖民地經濟,為英國曼切斯特紡織業供應棉花。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紡織業革命。工業需要有一定的規模,沒有規模無以突破盈利點,而且規模越大盈利越高。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初就有了大量的羊毛原料需求,因此有了圈地運動。圈地運動給英國帶來巨大的社會矛盾。後來英國紡織業依靠的原料來源就是美洲的奴隸種植園。所以,美國南方蓄奴州實際上屬於英國老牌資本經濟圈。美國工業革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起紡織業範圍要大得多,包括鐵路和鋼鐵,以及電報電話留聲機電燈泡等技術發明,因此,北方新興資本不需要奴隸種植園,他們需要西部作為美國工業革命的原料來源地和工業產品的市場,以支持工業革命的規模需求。所以,關於西部新州是否允許奴隸製的政治,本質上是美國新興資產階級和英國老牌資產階級在美國的代理的政治博弈,是西部新州服務於美國新興資產階級還是服務於英國老牌資產階級的政治博弈。奴隸種植園是勞動力依附土地的製度,美國北方第二次工業革命需要的是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必須把勞動力從土地依附解放出來。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戰爭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政治目的。

1860年11月6日林肯競選獲勝,這是美國民主政治。林肯勝選後南方的蓄奴州宣布退出美國。美利堅合眾國本來就是西方的聯邦製度,就是各州協約加入美利堅合眾國。這和歐洲各國加入歐盟是一樣的西方製度。既然是按照意願加入,也可以按照意願退出,這才叫西方的自由。如2020年英國退出歐盟,和南方蓄奴州退出美利堅是一樣的程序。南方蓄奴州退出美利堅的理由,是譴責北方廢奴州通過庇護逃奴法案違憲。為什麽庇護逃奴法案違憲呢,讀一讀美國憲法,怎麽會有這種解釋呢?美國憲法保護財產自由,奴隸是奴隸主的財產,北方庇護逃奴因此侵犯了南方蓄奴州的財產。美國獨立宣言講“人是創造出來就平等的”,但他們根本沒有把非洲黑人當人看。今天美國也高舉人權,但是,亞非拉各族人民並沒有被高舉人權的美國看做是人。1861年,退出美利堅合眾國的南方11州組成了美利堅邦聯國,美利堅邦聯國接收了其國內的港口,包括南卡州的查爾斯頓港。查爾斯頓港的合眾國軍隊退守到扼製查爾斯頓港的薩姆特要塞。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職合眾國總統。4月12日,邦聯國進攻薩姆特要塞,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廢除奴隸製並不是美國南北戰爭的政治目的,南北戰爭隻是關於西部新州是否允許奴隸製的問題,是新興美國資產階級和老牌英國資產階級在美國買辦的政治的繼續。但是,在北方軍隊節節失利的危險情況下,1863年1月1日林肯總統發表了《解放宣言》,解放邦聯國的黑人奴隸,南方黑人紛紛加入合眾國軍隊英勇奮戰擊敗了邦聯國軍隊。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發動了解放奴隸的政治運動,致使合眾國打贏了南北戰爭。這樣,南北戰爭就實現了兩個政治目的,一個是美國北方新興資產階級和老牌英國資產階級爭奪美國西部利益的政治目的,第二個就是廢除奴隸製的人道主義政治目的。第二個政治目的是戰爭進程新中加進去的,增加了這個人道主義政治目的為北方贏得的這場戰爭。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就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這個革命就是驅逐外國列強及其代理勢力。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開始,有了明確的反帝性質。從那時候起到1949年,戰爭都是反帝政治的繼續,尤其是抗日戰爭,救國存亡,直截了當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解放軍有17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有420萬人,國民黨軍隊數量超過解放軍一倍半以上。當時解放軍的裝備就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有先進的美式裝備,有機械化機動能力,占據了全國的重鎮要地。就純軍事角度而言,怎麽看都是蔣介石必然打勝內戰。蔣介石代表的是英美在華勢力,是英美在中國的買辦資產階級集團。雅爾塔協議中,中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容不得共產黨參與聯合政府。因此,內戰實際上的中國人民反帝政治的繼續。1949年新中國成立,宣布不承認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不承認庚子賠款等一切外債,實現了反帝的政治目的。解放戰爭麵對蔣介石軍隊的絕對優勢,共產黨軍隊怎麽辦?1946年中,內戰伊始,東北局就派了1萬2千幹部下鄉搞土改,以土改政治運動支持戰爭。土改政治使得解放軍戰士作戰英勇,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土地而打仗。蔣介石軍隊紛紛起義倒戈,結果三年就結束了內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島。土地改革政治是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政治力量。這與林肯《解放宣言》讓合眾國戰勝邦聯國如出一轍,都是政治支持了戰爭。解放戰爭實現了三個政治目的,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推翻封建主義,實現耕者有其田,是曆代農民起義的訴求,李自成起義要耕者有其田,洪秀全太平天國要均田畝,孫中山革命也要耕者有其田。土地革命時期,土改就是政治目的。抗日期間為了建立抗日戰爭統一陣線,把分田分地妥協為減租減息,把土地革命作為人民內部矛盾妥協掉了。抗戰後重慶談判達成雙十協議,為了和平建設也沒有土地革命的政治要求。但是,蔣介石發動內戰,共產黨就立刻恢複了土地革命。解放戰爭時期,官僚資本主義利用戰爭大肆搜刮民財,濫發金圓券製造超級通脹,因此有了國統區反饑餓反內戰的反對官僚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運動。解放戰爭因此實現了三個政治目的。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一場戰爭可以實現多個政治目的。賦予戰爭正義的政治目的,就支持了戰爭,給戰爭以力量,就可以在軍事力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贏得戰爭。美國南北戰爭和中國解放戰爭就是正義的政治目的贏得了戰爭的曆史例證。

1992年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就全盤西化,經濟上震蕩療法完全實行資本主義,政治上按照按照西方多黨製實行普選,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是資本主義。所以,烏克蘭戰爭,和歐洲爆發的一戰二戰沒有太多的區別,都是列強爭奪利益爭奪勢力範圍的春秋無義戰。烏克蘭戰爭,技術上講是普京發動的戰爭,但地緣政治上來講,是美國操盤推動的戰爭,美國以北約咄咄逼人的東擴逼迫俄羅斯發動戰爭,烏克蘭戰爭前普京和拜登多次會談,會談中拜登堅持烏克蘭可以加入北約,盛氣淩人,不讓步,具有侮辱性,就是激將法,刺激普京入侵烏克蘭,以烏克蘭戰爭解美國通脹的燃眉之急。美國發動烏克蘭戰爭的政治目的,就是要把歐洲能源市場從俄羅斯手中奪走,讓歐洲能源市場的俄羅斯份額變成美國在歐洲的能源市場份額。這個政治目的,美國基本實現了,可以說美國在烏克蘭戰爭結束之前就打贏了這場戰爭,因為政治目的達到了。美國還將繼續這場戰爭以鞏固勝利果實,在俄歐分裂沒有達到深仇大恨的情況下,一旦俄歐和解,歐洲能源市場又會很快回到俄羅斯手中。歐洲和烏克蘭都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烏克蘭戰爭是俄美的政治博弈。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普京在一開始就賦予烏克蘭戰爭一個正義的政治目的,就是烏克蘭去納粹化。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新納粹興起,武裝騷擾烏東俄語族裔,這是反人權反人類的行為。普京要消除烏克蘭的新納粹是正義的政治訴求。這是普京的第二個政治目的,也是正義的政治目的。

美國發動烏克蘭戰爭的另一個政治目的,就是強化其對北約軍事同盟的控製。烏克蘭戰爭以來,北約國家紛紛增加軍費開支,跟著美國指揮棒走,甚至要走出歐洲染指中國南海。美國強化了北約的軍事同盟,為其維護霸權鞏固霸權統合了盟國的軍事力量。美國軍工集團又發了戰爭財,這也是美國烏克蘭戰爭的勝利果實之一。這是美國的第二個政治目的。

基辛格有一個重要的論斷:誰控製了石油誰就控製了世界各國,誰控製了糧食誰就控製了世界人民。美國幾個寡頭控製了全球的糧食和石油,對糧食和石油的壟斷是美國霸權的基石。然而,俄羅斯悄無聲息地成為了不受美國控製的石油和糧食淨出口大國,這嚴重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所以,烏克蘭戰爭爆發第一時間,美國就發起了對俄製裁,尤其是油氣出口和糧食出口製裁,導致全球油價和糧價暴漲。這是美國的第三個政治目的,維護美國對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糧食的壟斷地位。

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製裁主要是通過美元作為全球貿易結算貨幣的壟斷地位來實現。麵對美國的製裁,俄羅斯沒有其它辦法,隻有采取盧布結算的措施。這對美元霸權是沉重的打擊,連美國的印太盟友印度也大張旗鼓的搞貿易去美元化。這也許出乎普京預料之外,無論如何,烏克蘭戰爭已經有了反抗美元霸權的政治意味,這是俄羅斯的第三個政治目的,就是反對美國金融霸權。烏克蘭戰爭的金融戰場上,美國遭受重創。美國要把俄羅斯踢出國際結算體係的製裁措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蘇聯解體以後世界格局是南北格局,北方發達國家依靠他們的金融技術壟斷盤剝南方發展中國家。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經濟不斷遭受西方蠶食,北約東擴就是要把俄羅斯壓到南方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壓到拉美“中等收入陷阱”中。麵對美國率領的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南方國家一致表現了作壁上觀,拒絕製裁俄羅斯。在南方國家都拒絕製裁俄羅斯的局勢下,普京的烏克蘭戰爭就代表了南方國家對北方發達國家的反抗,對美國霸權的反抗。因此,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有了反對美國霸權的政治目的。連美國印太戰略盟友印度,都公開支持俄羅斯,尤其是配合俄羅斯貿易去美元化,用盧布和盧比結算貿易,印度和俄羅斯聯手反對美元霸權。烏克蘭戰爭因此有了南方發展中國家反抗北方發達國家霸淩的正義的政治目的,也成為支持俄羅斯的正義力量。是俄羅斯的第四個政治目的。

世界過去五百年的曆史,是海權國家稱霸世界的曆史。海權國家統治陸權國家的慣用伎倆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海權國家支持烏克蘭戰爭的政治目的就是要分裂歐俄,以便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烏克蘭戰爭之前,歐洲和俄羅斯和平貿易,經濟聯係緊密,如果歐洲與俄羅斯經濟一體化,如果俄羅斯被納入歐盟,納入歐元區,則歐俄經濟體體量就大於美國經濟體,而且具備抗衡美國的核打擊力量,美國就是會喪失對歐洲的控製能力,就會喪失海權統治權。烏克蘭戰爭分裂了俄歐以後,美國公開炸毀北溪二號氣管,歐洲已經無以反抗。美國推動烏克蘭戰爭,是假道伐虢之計,以聯合歐洲反對俄羅斯為名,把歐洲完全控製在美國霸權之下。北約作為地緣政治工具就是有美國主導的維護美國霸權的工具,烏克蘭戰爭強化了北約,實際上就是強化了美國對歐洲的控製能力。烏克蘭戰爭是海權壓製陸權的政治,是美國的第四個政治目的。海權國家挑撥歐亞大陸衝突和戰爭,以圖漁翁之利,是非正義的。

綜上所述,烏克蘭戰爭對於俄羅斯有四個政治目的:歐洲利益,反對新納粹,反對美國霸權,南方世界反對北方世界。烏克蘭戰爭對於美國也有四個政治的:占領歐洲能源市場,軍工集團發戰爭財,維護美國對全球能源和糧食的壟斷,維護海權對陸權的壓製。美國所有政治目的都是非正義的。俄羅斯有三個正義的政治目的。俄羅斯要贏得烏克蘭戰爭,必須張揚其正義的政治目的,以得到陸權國家和南方國家的支持。兵者就虛避實。俄羅斯的幾個政治目的之中,隻有反對美元霸權這一政治目的對美國實現了重創,尤其是與印度的盧布盧比貿易讓美國吞下苦果而說不出來。俄羅斯要求盧布結算石油出口,一周之內就破解了美國的金融製裁,使得盧布升值。盧布結算打響了反對美元霸權的第一槍。俄羅斯應該擴大反對美元霸權的戰果,在全世界推動去美元化的過程。

戰爭政治目的的正義性能夠增加戰爭勝利的機會。因此美國把其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政治目的打扮成正義的民主自由,把俄羅斯汙蔑成獨裁專製。國際輿論戰就是爭奪誰是戰爭正義一方的話語權。蘇聯解體的時候完全按照西方的計劃進行政治和經濟轉型,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曆任總統,從葉利欣到普京,都積極要求加入北約加入歐盟,但一直被歐盟居拒之於門外。一個和平的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是美國的夢魘,是美國絕對不允許的。要打贏烏克蘭戰爭,俄羅斯首先要打贏這場輿論戰,張揚正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