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安大略省劍橋南廠直銷商場內的加拿大工業革命遺跡。劍橋是加拿大的曼切斯特,以宏河水輪動力通過皮帶和木輪傳動的工場。
盧德運動,是十九世紀初歐洲一場砸紡織機的運動。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奴隸種植園種植的棉花,運到英國紡紗織布,而英國的機織布銷往世紀各地。美國的新奧爾良港和英國的利物浦港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貿易港,是英國資本主義建立的宗主國殖民地經濟結構,大工業需要殖民地的原料和殖民地的市場。機織布的生產,使得大批手工織布的工匠失業,因此,他們發動了盧德運動反對工業革命,反對機器,反對機器生產。工匠好歹是一門手藝,他們生活要比農民好多了,但是,農民一進工廠變成工人,就能生產出比手織布更好更便宜的機織布,工匠的社會地位瞬間崩塌。怎麽會落得比窮工人還不如的生活呢?
機器的誕生在於分工,手工作坊把工作分成一個一個工位,每個工位重複操作一個簡單的工序,這種細分的工序為機械設計提供了基礎。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把分工作為生產力進步的重要因素。現代大生產,就是生產的社會化,就是分工細化使得一個產品不可能由一個家庭作坊來完成,而是社會運作來完成。如棉花在美國奴隸種植園種植,紡紗織布卻在英國的曼切斯特,這就是全球分工。
全球化是世界分工的結果,是生產力進步的結果。美國的品牌商,法國的設計師,日本的機器專利,新疆的棉花,孟加拉和越南的衣廠,全球營銷的沃爾瑪,這就是全球化的世界分工。但是,自從特朗普上台以後,全球化就被逆轉了。首先是斷供華為,美國以司法武器重整全球芯片產業鏈,要把中國踢出芯片產業鏈的全鏈條,把已經細化的全球分工粗化為美國占大頭占壟斷地位。如此就切割了全球市場,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被切割了,所謂脫鉤。這就是生產力的退步,生產力的退步必然降低生活水平,必然導致通貨膨脹。效率降低了。本來一塊錢能買的東西,現在要兩塊錢來買,因為原來的生產力水平被壓低了,效率降低了,原來一塊錢能生產的東西現在要兩塊錢才能生產了,原來機織布不生產了,返回去生產手工織布,價格能不貴嗎?所以,去全球化就是21世紀的盧德運動。
盧德運動成功了嗎?機織布讓位於手工織布了嗎?去全球化能成功嗎?發達國家人民做好持續通脹的心理準備了嗎?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發達國家是真的已經做好通脹準備了。2018年,法國黃馬甲運動,隻因為油價上漲。2022年油價上漲比2018年高多了,卻沒有黃馬甲運動。看來歐洲是知道的,烏克蘭戰爭,歐洲支持烏克蘭,就要做出犧牲,就要承受高油價。那麽,和中國脫鉤導致通脹呢?可能西方也有心理準備了,他們寧願全球經濟倒退,不願意看到美國失去霸權地位。十九世紀盧德運動失敗了,二十一世紀去全球化運動就能成功嗎?
很多人以為,資本主義源於工業革命,那是錯誤印象。其實,資本主義源於全球化。最初建立西方資本主義的不是產業資本,而是貿易資本,是航海貿易全球化的資本。西方資產階級積累資本的第一桶金,源於貿易,而非工業革命的產業。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而航海大發現發生在15世紀。哥倫布在15世紀末發現了新大陸,歐洲人忽然擁有了美洲的金銀礦產資源,有了東印度公司,有了遠東航海貿易,有了中國絲綢、茶葉和陶瓷的航海貿易,有了北美的皮毛貿易,以及利潤豐厚的非洲奴隸貿易和對華鴉片貿易。為了分擔海洋貿易的風險,荷蘭發明了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至今是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商業模式。歐洲海洋貿易港口城市成立了漢薩同盟,發展了服務業海洋貿易的保險業和金融業。漢薩同盟的海港城市,如漢堡、倫敦、哥德堡、阿姆斯特丹等等,建立了不受王權管轄的獨立主權城市,這些城市有自己的警察武裝,有自己的立法機構,有自己的法庭,自己議會選舉的市政政權,即一整套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係是建立,都源於貿易資本。波士頓商人抗議茶稅導致美國獨立戰爭,茶稅是英國對殖民地商人征收的進口中國茶葉的關稅,是波士頓商人茶葉-白銀-鴉片三角貿易的關稅。美國資本主義國家先有貿易資本建立資本主義國家,才有後來的美國工業革命。航海貿易即全球化,航海貿易建立了資源全球配置的基礎設施,才有了後來的工業革命,才有了工業化和現代化。全球化是工業化大生產的前提。
中國改革開放啟動的工業化進程始於沿海鄉鎮的三來一補,原料市場兩頭在外,這就是全球化,就是資源全球配置,就是世界分工。可見中國過去40年工業化進程完全依賴全球化。20世紀末的信息革命,大大促進了全球化進程,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世界分工的交易成本,那時候外包成為時髦的新的商業模式,一個公司把許多非核心業務都外包給其它國家加工製造,甚至出現了品牌商,專注市場營銷,把製造全部外包出去,中國就是這樣生產了許多名牌服裝和鞋,品牌商沒有自己的工廠,他們隻做市場時尚,坐收品牌專利。伴隨著信息化促成的全球化,是美國金融壟斷實力的上升,美國頂尖人才和頂尖信息技術全部進入金融業,金融業的盈利,就是實體經濟利潤的壓縮。美國華爾街玩起來錢生錢的遊戲,製造業紛紛流出美國。由於美國金融壟斷的地位,無論全球經濟發生什麽危機,美國經濟都是最強勁,危機越大,越頻繁,美元收割全球財富就越快越多。拉美債務危機,美國華爾街賺得盆滿缽滿。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賺得不亦樂乎。即便是發生在美國的納斯達泡沫破裂,也是收割了歐洲美元,讓美國坐上了互聯網經濟的皇位。美國製造地區緊張和戰爭,也是製造局部經濟危機,也是美元收割全球財富的套路。
地緣政治的轉折點發生在2008金融海嘯。2007美國次貸危機,華爾街幾乎破產。這次美國沒能收割到足夠的財富讓美國走出危機。2009年奧巴馬就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實際上就是第三次鴉片戰爭,就是要設法收割中國財富以填補美國2008金融海嘯的坑。從2009到2018十年裏,美國用盡各種方法擠壓中國,試圖讓中國經濟崩潰,結果是經濟危機問題一直拖延沒有解決,因為覬覦中國財富的戰略沒能得逞。特朗普上台後公開對華貿易戰,結果發現也不湊效,原因是中國製造已經在全球經濟供應鏈中。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當年冷戰戰勝了蘇聯,今天冷戰就能戰勝中國。中國和蘇聯不同的就是,中國經濟鑽到西方鐵扇公主的肚子裏了,怎麽打都打不著。因此,隻要和中國脫鉤了,中美關係就和冷戰期間的美蘇關係一樣了,美國就可以再施冷戰故技如壓垮蘇聯那樣壓垮中國了。因此有了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戰略,有了現代盧德運動的去全球化。
對蘇聯解體有各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蘇聯變色了,自己腐蝕了自身。一種解釋是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了,栽到帝國墳墓裏了。一種解釋是和美國星球大戰軍備競賽,讓蘇聯陷入大炮和黃油兩難境地,而美國軍火商則有全球軍火市場,最終壓垮了蘇聯。所有這些因素都對蘇聯解體有作用,這些解釋也是事後解釋,並不是預測。蘇聯變色,不就是變成西方階級固化,變成兩極分化嗎,這和西方一樣。戰爭泥潭說也是存疑的,美國如今軍費開支占全球一半,不是戰爭泥潭也是戰爭泥潭了。軍備競賽賽的是科技領先地位,蘇聯是第一個送宇航員到天空的國家,當年蘇聯科技不是領先美國,至少也是與美國旗鼓相當。長期的曆史趨勢的預測,必然是根據經濟發展動力來判斷。冷戰期間兩大陣營,東方陣營是計劃經濟,西方陣營是市場經濟。就人民安居樂業而言,東方陣營沒有失業之說,沒有養老之虞,但西方市場經濟使得資本積累和經濟發展更快。即以當年信息化程度和生產力水平而言,以同樣的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市場經濟比計劃經濟生產力水平更高。西方陣營冷戰中戰勝東方陣營,得益於中國加入了全球市場,得益於全球市場經濟的全球化的擴張。全球化孕育了西方資本主義,全球化也使得西方陣營在冷戰中戰勝了東方陣營。
中國會變色嗎?變色了又怎麽樣?不就是變成西方資本主義嗎,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一員嗎?不就是實現了李鴻章張之洞的洋務運動的願望嗎?以今天中國的工業水平和經濟體量,變色了也完全可以告慰洋務運動的先賢了,也可以彌補中國資產階級革命落後於日本明治維新的遺憾了。變色了,中國就是列強之一,中國就會在國際政治中玩贏者通吃,以PPP計算中國的經濟體量早就高於美國,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美國。當然,中國變色也是人類的悲劇,為什麽國際政治秩序就必須有個霸權,就必須要贏者通吃,就不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呢?人類進步在哪裏?蘇聯解體以後,蘇聯變色以後,發生了科索沃戰爭和現在的烏克蘭戰爭。如果中國變色了,戰爭風險會倍增,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後不是侵略亞洲各國嗎?讓中國變成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之一,對世界各國有什麽好處?對歐美發達國家有什麽好處?中國不稱霸,也無意稱霸,但是,一旦美國顏色革命成功讓中國變色,中國就會采納西方意識形態,就會稱霸。當年蘇聯科技也曾領先美國,還是被美國稱霸了。今天美國科技暫時領先中國,但其命運會和前蘇聯一樣。如果西方顏色革命成功了讓中國變色了,中國在國際政治中就會劃分盟友和對手,和俄羅斯組成聯盟,上合組織變成軍事聯盟,那就是取代美國稱霸世界呀。中美對抗,因此也是和平與戰爭的對抗。美國要戰爭,中國要和平。中國求發展與世界人民謀幸福的利益相一致,合作共贏是利益一致的外交政策。美國霸權利益與世界人民利益相悖,多行不義必自斃。中國不易幟,不走邪路,不忘初心,是中國人民的福氣,也是世界人民的福氣。
地緣政治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中國對外政策就是互利雙贏,就是願意與所有國家,不論意識形態和國家體製,都平等互利,互利就是雙方都有利益,這是要與所有國家都成為朋友。美國霸權的外交是贏者通吃,因此劃分敵我,劃分盟友和對手,損害對手的利益,讓利給盟友。但是,中國的對外政策是最有利於全球市場經濟的,是最符合全球化治理的國際交往原則。因此,中美對抗,就成為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之爭,就變成了中國還在持續推進全球化,而美國實施逆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美國現在使用更多的國家力量、如軍事、上臂管轄的司法、經濟製裁等政府手段幹預全球經濟,扭曲市場價格機製。而中國則在保障中國經濟安全和防止國際金融壟斷資本收割中國財富的前提下,允許比美國更多的經濟自由。由於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借口限製了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的發展,但是,美國各大公司依然可以在中國經商。就今天的局勢而言,就中美新冷戰而言,美國站在的是冷戰時期蘇聯的位置,站在去全球化和政府幹預經濟的位置上,而中國站在冷戰時期的美國位置,以一帶一路推進經濟全球化,推進市場經濟全球化。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中國雙循環戰略,其內循環是應對美國技術封鎖和脫鉤戰略的防禦手段,其外循環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持續推動全球化。或許中國的科技水平和美國還有差距,尤其是芯片領域,美國有霸權地位。但是,脫鉤以後,美國科技發展失去中國市場以後,其科技發展必然放緩。全球化孕育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全球化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美國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必然阻礙其第四次工業革命進程。中國堅持有外循環,堅持全球化,這是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脫穎而出的基礎。高科技比大工業更需要全球市場。中國自身就是最大的一個統一市場。中國和東盟高鐵通車了,中國和東盟就是一體化的市場,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場。
美國去全球化是一場現代的盧德運動,這場盧德運動是壓製中國的戰略。全球化孕育了西方資本主義,去全球化就是西方資本主義自掘墳墓。發展是硬道理。全球化促發展,去全球化是開倒車。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其推動力就是經濟發展。正如當年盧德運動沒能成功一樣,美國今天壓製中國的戰略也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