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本來是美國黑白矛盾的警民衝突問題,結果被嫁接成為非裔與華裔的矛盾,如今結局,令人唏噓無語。華裔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與華裔教育程度和財產水平明顯不相配。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形成華裔自己的政治力量。
今天華裔移民成分,已經和曆史上的華裔身份完全不同。1949年以前,華裔移民是美國社會底層,即便是餐館老板,也是二等公民,那是被統治階層的華裔。但如今華裔已經今非昔比。如今華裔技術移民、投資移民、留學移民,都是社會精英層。社會精英層,走黑人社會底層的人權政治路線,是華裔政治力量無法凝聚的悲劇。華裔走黑人爭取人權的道路走不通,一是華裔人口少,選票壓力不大,主流無視;二是抗議和平,沒用暴力,主流不在乎。僅此兩點,在梁彼得事件上,華裔就輸定了。
華裔財富不少,教育程度不低,但是,這些財產力量和智力資源沒用轉化為政治力量。這是誤入黑人民權運動歧路所致。
這次梁彼得事件,政治運作秩序,應該是先用飯局搞掂NAACP決策層,華裔領袖要和黑人領袖就警民衝突的種族問題達成共識,然後才和黑人一起抗議梁彼得被用作替罪羊。即上層運作在先,街頭政治在後。
精英層政治,和底層政治不同,要平時就有經常性精英社會活動。有如華裔的百人會模式,這個模式應該擴大,應該吸收新移民,吸收年輕移民,新移民和年輕移民雖然初來是可能財財會拮據,但大多數是精英層,教育程度高。百人會應該擴展為各個華裔社區都有分俱樂部的組織,定期每月有餐會,邀請政要名人講演,籠絡美國精英社會,從上流社會融入主流。如馬丁路德金日就應該要求當地NAACP領袖講演,平時拉好關係,就不會臨急抱佛腳。這個俱樂部,就成為上流社會和華裔社團溝通的紐帶,每月餐會講演互動,把華裔聲音從輿論精英口中傳出去。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芝加哥等等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俱樂部,俱樂部靠會員費和餐費來支持經費,邀請各黨政客講演,講演後問答互動,選擇華裔關心議題做講演題目,與上流社會建立網絡。政客為了親民拉選票,也會樂於來講演。
認識華裔自己在社會的地位,采取相應的政治路徑,而不能盲目複製黑人民權運動模式,也不可能重複猶太人模式。華裔新移民有知識,有財產,走上層社會道路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