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這裏要講三個問題:低烈度衝突,第一島鏈,和美國的亞洲支點外交。
先講低烈度衝突。什麽是低烈度衝突?如果兩個人發生衝突,是否一定要以命相博?一種社會現象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往往是小衝突開始,然後逐步升級,最後導致命案發生。但是,運動場上的衝突大多數限製在低烈度而難以升級。如足球場上的合理衝撞,就是低烈度衝突的例子。不是說運動場上不會發生命案,冰球場上和足球場上大打出手的甚至球迷卷入的強烈度衝突時有發生,但常態的是低烈度衝突。為什麽足球場上衝撞是常態?因為要爭球。國際政治也是如此,要爭國家利益,和爭足球一樣,往往是零和博弈。足球場上有黃牌警告和紅牌警告,也有不違規的合理衝撞,球場衝突之所以被限製在低烈度,就是因為有法律有警察維持社會秩序,如果發生命案,凶手就會有牢獄懲罰。中美都是南海東海軍事強國,都宣稱不允許破壞和平,因此,誰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戰爭都會有嚴重後果,然而,這並不妨礙低烈度衝突時有發生,南海低烈度衝突甚至有常態化趨勢,有如球場上合理衝撞一樣。但是,如果警察攜槍入場即當裁判又踢球的話,那怎麽辦?國際政治並沒有淩駕於各方之上的公正的壟斷暴力的機構維護和平。國際政治中低烈度衝突如何維持?
冷戰時期,美蘇就維持了低烈度衝突,美蘇沒有直接熱戰,最多是代理戰爭,都在美蘇自己本土之外。美蘇冷戰其間之所以可以在沒有國際機構強製下維持低烈度衝突,就在於美蘇有核互毀能力。美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為國家利益持續低烈度衝突而沒有發展成直接戰爭,原因就在於核互毀能力。由於有了核互毀能力,美蘇的最佳策略就是低烈度衝突。這在博弈論中稱為納什均衡。球員在球場上爭球,但不會拚命,因為命沒有了球賽輸贏就沒有意義了。同樣,美蘇爭取國家利益,但不能把國家毀了。所以,美國在冷戰後退出導彈條約建立導彈防禦體係是破壞了核互毀平衡,使得美國可以避免毀滅而發動戰爭,使得國家之間的衝突有了從低烈度向高烈度發展的可能,這是非常危險的美國對外政策。
如果核互毀把衝突限製在常規武器戰爭之內,那麽常規武器的旗鼓相當就可以把衝突限製在軍事衝突之外。如西沙981平台衝突,就不是軍事衝突。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避免戰爭而難以避免衝突。但是,僅僅以越南的軍力不足以讓越南挑釁中國而把衝突限製在低烈度,981衝突之所以是低烈度的原因是美國的亞洲支點政策,即平衡中國軍力的不是越南軍力而是美國軍力。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優勢明顯的話,981衝突上升為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何為支點。美國對亞洲政策叫著Pivot Asia。Pivot就是支點。支點是杠杆原理的關鍵結構,杠杆原理就是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動很重的石頭。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也就是說,美國可以做為日菲越的支點,讓日菲越以比較小的軍力為後盾就可以挑釁軍力相對強大的中國,而美國隻是做為支點間接介入。烏克蘭危機中俄國兵不血刃收複克裏米亞,可以稱為低烈度衝突經典案例之一,而美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角色就是一個支點,美國介入衝突而不卷入衝突,這為美國製造了巨大的戰略回旋空間,使得美國可以肆無忌憚支點各派勢力挑起衝突而無後顧之憂,以此維護其美元霸權。美國派275個美軍到伊拉克也是支點角色,介入而不卷入。顏色革命,茉莉花革命,美國都是支點角色,杠杆原理是一種力量放大原理,美國的支點政策放大了世界許多地區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自2008年以後,美國把軍事重心移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忽然成了全球的火藥桶。而中國的新武器相應的出現井噴,以平衡美國增加的亞洲軍事投射。美國對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發動戰爭毫不猶豫,因為美國的軍事優勢沒有懸念。但對中國則不然。如果核互毀是把衝突烈度限製在常規武器戰爭之內,那麽,常規武器的相互重創可以把衝突壓縮到非軍事領域。日菲越海上挑釁之所以被限製為低烈度衝突是中國軍事上反介入能力的結果。日菲越軍購和美國增加第一島鏈軍事存在是美國促使日菲越挑釁升級的支點政策。
講到南海東海中國安全,不能不提第一島鏈。第一島鏈是美國抵近中國軍事存在的地理基礎。1949年之前,美國無需第一島鏈,1949年之前美國軍艦可以開入黃浦江,可以開到塘沽港,中國口岸和長江自1840年以來就被列強軍艦所控製。1949年列強軍隊退出中國大陸以後,軍艦和飛機能夠短時間到達中國大陸的地理位置就是第一島鏈。正如麥克阿瑟將軍所說的,第一島鏈就是美國軍事圍堵中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有人會說,這不是圍堵中國,而是維護海上航行自由。這是一說,不管什麽人怎樣宣稱,我們要承認第一島鏈軍事基地控製中國周邊海域和空域的軍事能力,我們還要看這些軍事能力在曆史上的所作所為。
1949年當司徒雷登離開中國的時候,美國國務院發表了“誰丟失了中國”的對華政策白皮書,表達了美國無可奈何退出中國大陸的不情願的心態。朝鮮戰爭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立即進駐台海海峽,美國的台灣海軍基地當然是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支點。那時候美國軍隊在第一島鏈顯然不是為了商業自由航行,而是冷戰其間的軍事前沿之一。既然有“失去中國”之歎,必然有收複中國之心。其後十多年美國U2偵察機飛入中國大陸當然都來自第一島鏈。後來美國仁川登陸,其登陸軍隊就從第一島鏈的橫濱市集結出發,仁川登陸成功後一直打到鴨綠江邊,直接威脅中國東北主權。第一島鏈在曆史上顯然是美國軍事攻擊中國的地理支點。
從朝鮮戰爭後到1971年尼克鬆訪華前,美國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第一島鏈當然就可以攔截違反美國對華禁運的船隻。第一島鏈就是經濟封鎖中國的海上軍事封鎖線。1993年美國軍艦在公海上攔截中國銀河號商船,認為銀河號違反了美國製裁伊朗的政策,就是一個海上經濟封鎖的實例。可見第一島鏈不是維護自由航行,而是不許自由航行,為的是阻隔中國的海外貿易。
自2008年美國支點亞洲以來,東海和南海衝突逐步升級,第一島鏈起了關鍵作用。日本、菲律賓、乃至越南都處於第一島鏈上,美國增加了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增加了第一島鏈的軍事演習,增加了第一島鏈的軍售,製造遠東小北約的軍事優勢,煽動日菲越挑釁中國。這時候第一島鏈的作用,就是使得美國飛機和軍艦可以在短時間內及時到達外國挑釁事發地點,形成事發地點的美軍優勢。
中國北邊有蒙古戈壁,西邊有天山昆侖山天然屏障,西南有喜馬拉雅山脈,但由於第一島鏈駐紮有敵視中國的外國軍隊而使得中國東南門戶洞開。中國要和平發展的話,即使不能占據第一島鏈做為中國海疆的屏障,也要使得第一島鏈非軍事化,做為中國海疆的軍事緩衝帶。來自東海南海的挑釁顯然和美國軍事力量在第一島鏈的存在息息相關。
軍事上突破應該在敵方最弱的地方突破,而突破第一島鏈的關鍵在於統一台灣。如果中國統一了台灣,釣魚島衝突就自然平息,中國海軍就能在菲律賓東北對菲律賓施加壓力,而島鏈上美軍則難以首位相顧。我們注意到,今天島鏈危機中,台灣處於中立狀態,把台灣納入一致對外的民族統一戰線是處理第一島鏈衝突的當務之急。
兩岸交流,要曆史回顧宣傳為先導。中韓尚且能夠對日一致,何以台灣對釣魚島立場曖昧不清呢?保釣運動是台灣70年代開始的運動,這段曆史要回顧和思量,要宣傳。兩岸三地要就保釣開展學術和文藝活動,大陸應該對港台保釣運動先鋒發獎表彰其愛國情操和民族氣概。
英國曆史上有過法律禁止足球運動的時期,因為足球運動的衝突往往導致城市之間市民械鬥造成大規模流血事件。足球能夠成為低烈度衝突的運動是由於有了完善的社會司法執法係統。要阻止南海東海衝突升級,中國不能不突破第一島鏈,不能不統一台灣。另一種低烈度衝突的例子是擒拿,擒拿是不傷筋動骨不流血不動刀槍製服對手的範例。一旦中國統一了台灣,中國就可以有能力和平平息日菲挑釁。統一台灣是和平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