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上一章講到弗洛伊德心理發育5階段,弗洛伊德認為性衝動不是青春期忽然冒出來的,而是從小一步一步發育起來的,如果小時候心理發育出現障礙,就會影響到以後的性取向和性行為。
Erikson則注重關切社會文化對個人精神成長的影響,把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精神成長分為8個階段。
第一階段嬰兒能感知的社會就是母親。這個階段對精神的影響是個人能否信任這個世界。這個階段是0-2歲。這個階段的心理發育在於建立對社會的信任,心理發育健康與否,不在於母親提供的食物是否高級好吃,也不在於母親對他有多親熱,而在於母親能否照料細致。母親要體察他的需求,知道他哪聲哭聲是餓了、渴了、困了還是尿了。這個階段要使得嬰兒感覺到一個可以信賴的世界,使得他以後一生的生命中,無論如何艱難困苦,都能對生活充滿希望。母親偶爾的疏忽和太忙照顧不及時並不是大問題,相反,母親沒有必要盡善盡美地照顧好嬰兒,因為,麵對一個存在危險和威脅的世界是正常的心理準備,一個健康發育的心靈對世界的危險要有一定程度的感受。最怕的是對嬰兒不在乎,甚至虐待嬰兒,使得嬰兒感受到到一個不可信賴的外界,使得其以後的生活態度變得孤獨,不願意交往,焦慮,沒有信心完成自己想幹的事情,乃至自暴自棄,萌生自殺傾向等等。
第二階段幼兒感受到的社會是父母,年齡在2-4歲,是學會走路離開母親自己探索世界的開始。這個時期要培養自主的心態,這一段時間要放手讓小孩自己學會簡單自理,學會自己穿衣服,學會自己大小便,他們有能力自理的生活小事都盡量讓他們自理。他們愛把玩具怎麽耍就由他們耍,尊重和培養他們的興趣,這樣可以建立有意誌可以自主獨立的人格。反之,過度溺愛和保護會養成害羞多疑的性格,對成年後融入社會造成困難。從弗洛伊德心理結構模型來看,和上個階段母親不必無微不至一樣,這階段父母不能嬌慣著嬰兒,不能讓他時時事事如意。因為這階段是自我從本我發育出來的時期,自我是在本我需求和外界刺激之間尋求解決方案的經紀,如果這階段生理需求總是得到及時滿足,嬰兒就不知道有外界,以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妨礙了其自我意識的發育。
第三階段兒童感受到的社會是家庭。Erikson的理論是社會對精神成長的影響,隨著一個人社會活動圈不斷擴大,其精神也不斷成熟。這個階段年齡約4-5歲。對於獨生子女,此階段沒有兄弟姐妹是一個精神成長的社會缺陷。要第二個孩子,不可隔太多年,否則長子女到這個年齡段依然沒有弟弟妹妹。這個年齡要肯定小孩的主動性,不要管得太嚴,有些不太出格的調皮能允許就不要製止。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小孩的主動性和首創性。管得太嚴,小孩就膽小怕事,做錯事以後內疚感太深。這個時期的品德是有目的性,要培養小孩有目的有計劃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如自己能夠獨立把積木搭成一個設想形狀,自己有能力獨自畫一幅畫,自己有能力折一個折紙等等,父母兄弟不能在半邊急了幫他完成甚至越俎代庖,這階段能夠獨立完成而無需父母兄弟姐妹的幫助很重要。到吃飯時間小孩還沒有完成的東西可以稍等一下或讓其飯後繼續,千萬不用以為小孩玩的東西不重要,不尊重他們的玩耍,小孩如果總是不能完成自己的計劃,就會煩躁,經常的煩躁會造成以後暴躁的脾氣甚至有暴力傾向。如今玩具一般都標明了適合年齡段,低年齡段的玩具不能獨立完成之前不要急於給高年齡段的玩具,保證每個玩具他都能獨立完成很重要,總是不能完成計劃和目的是一種心理挫折,對心理發育不利。對於有能力的幼兒就鼓勵他完成更複雜更難完成的玩具,如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拚圖之類,或很多天才能畫完的圖畫等等。
第四階段的社會圈擴大到學校和鄰裏,這個階段年齡約5-12歲。這個階段的品德就是能力,能力就是品德。一定要肯定其能力,多讚揚其完成的事情,不要急於批評沒有完成的事情,甚至對沒能完成放棄掉的事情有意忽略不提就當沒有發生過。這個階段相當於弗洛伊德5階段說的潛伏期。弗洛伊德認為一切生活動機都起源於性衝動,這個性衝動的能力總是在那裏,它要麽升華成正麵的生活激情,要麽無處發泄而糾結為精神病。按照Erikson,這個階段的美德就是勤奮,就是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能量升華到學習、興趣、藝術、體育等等的階段。如果這些力比多能量得不到升華,就會糾結成許多移情怪癖。這個階段也是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開始形成的時候,也就是弗洛伊德心理結構模型中的超我形成的年齡。如果少年在這個階段有積極向上的勤奮的生活節奏,他們人生就有生活激情,反之他們會感到無能、無助,低人一等,沒有自信心,喪失自尊心,喪失生活動力,一生碌碌無為了無情趣。
第五階段社會圈擴大到夥伴和同學。這個年齡段約為13歲到19歲。這個時候的心理發育主要是形成弗洛伊德模型中的自我。自我的形成就是在夥伴中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你在夥伴中經常領頭組織事件嗎?你在夥伴中經常出謀劃策嗎?你在夥伴中經常調解恩怨嗎?自我形成的問題是: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麽人?我崇拜的偶像是誰?我認同那個團夥?這個階段的美德是哥們義氣,在社會矛盾衝突是心理超我和本我衝突中找到平衡點。無論你在夥伴中扮演什麽角色,都得講義氣。自我把此前形成的才能和興趣在社會中組合成一個角色。這是培養社交能力的年齡段,這個時候要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參加集體活動,如參加球隊、歌詠隊、話劇團、無線電小組等等,最好在活動中有機會承擔一定的責任,找一個角色。這個階段是弗洛伊德5階段裏的青春期,性角色也在此階段形成,是男孩還是女孩,性取向和在這個階段形成。這個階段力比多能量很強,一定要有社會活動,不能老呆在家裏。住校生的集體生活很有益處。如今住宿生學校越來越少,這個趨勢很不好。如果這個階段自我形成出問題,以後待人接物就會手足無措,在公司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又沒有去做。
第六階段是婚育期。這是成家立業的年齡,約從20歲到39歲。這階段同事、夥伴、朋友組成一個很大的社會圈。這個時期的美德就是愛。這個時期愛和被愛是最重要的社會關係。要有愛的能力,也要有接受愛的能力。愛與接受愛可以建立很強的社會關係紐帶,心理的變化主要是增加親密的感受,和配偶的親密,和子女的親密。精神上尋求浪漫的社會關係。如果找不到親密的浪漫的社會聯係,就會陷入孤獨寂寞。
第七階段是事業期,約從40歲到64歲。這個時期的美德是關愛。心理上要有慷慨的心態才能幸福。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同事親朋、方方麵麵都能照顧到。如果沒有關愛的品德,很容易就失去生活動力,覺得生活索然無味。能夠給別人關愛,有人接受你的關愛,才能覺得自己在社會上還有價值,還能對社會有貢獻。
第八階段是老年期,從65歲到壽終。這個階段的美德是智慧,心理的健康在於保持晚節,做事堅持原則,有始終如一的原則性。個人的自我實現在於對社會有貢獻,對人類未來有貢獻。思考人類,回顧人生,一生無憾,小我融入大我,可以坦坦蕩蕩樂觀開朗。否則就會對自己一生感到失望,乃至對人類和世界感到失望。
從Erikson的8階段理論我們可以看出,離開社會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如今某些學者專家把個人利益個人自由放在社會利益之上,鼓吹個人自由是健全社會的基礎,這是因果倒置,是權貴階層把自己掌握的財富和支配的資源用於某私利推卸社會責任的借口。從Erikson的理論來看,健全的社會是個人自由充分發展的必要和充分條件。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人類發展是無限的,一個人要能夠得以充分發展其才智和天份,必須有一個健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而其個人的自我實現必然體現在對社會的貢獻隻中。人來之於社會,回歸於社會,這就是Erikson8階段心理成長曆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