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3月22日習近平和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了中俄合作共贏聯合聲明,提出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
什麽是新型大國關係?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就是建立新的國際秩序,推行新的國際政治規則。這種新的國際秩序的建立,一反西方文明幾千年的強權政治規則,不是武力強製的規則,而是互助共贏的自願加入的規則。
什麽叫互助共贏?人類基本道德觀念就是相互平等的規則,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人類道德的最基本的規則。如果你不想別人的偵察機在你家門口飛,你就不要把偵察機開到人家門口。這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不想自己的海外資產被它國沒收,你就不要量化寬鬆吞噬他國在你國家投資的資產。如果你覺得別人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對你不安全,你就不要在日本波蘭格魯吉亞到處部署導彈。如果你不想它國把拉美搞得戰火連天,就不要到歐亞大陸到處挑起戰爭。但是,西方幾千年來就是這麽一種沒有基本人類道德的國際秩序,強權就是真理,強權製定秩序。強權製定的規則隻為強權利益,贏者通吃零和博弈。建鐵路需要勞動力了,和清政府簽訂條約就要求中國人可以自由到美國,鐵路建好了就立法排華搞種族主義。網絡攻擊他國時就是合法,被他國網絡攻擊時就是不合法。這種強權政治的國際秩序,泯滅了人類良知,不符合今天經濟全球化的經濟基礎。
習哥提出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參與國際政治秩序建立的開端,是以全局觀念解決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的一部分。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的問題不可能不改變國際秩序而得到解決。在全球經濟中,中國自身經濟再好,他國也能把環境問題轉嫁到中國,也能把通漲問題轉嫁到中國,也能把社會矛盾轉嫁到中國,因為強權就是為了解決自己國內矛盾而改變國際規則,他們改變國際規則把自己的國內問題解決了,就把矛盾轉嫁到他國了。西方文明史就是一部帝國霸權曆史。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直至美帝國,都是強權政治,都是帝國霸權政治,都是不平等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每次霸權換主,就要通過戰爭,就要簽訂城下之盟來維持和平,就需要霸主絕對軍事強權來維持國際秩序,以至人類戰爭總是無法消除。隻有建立了新型大國關係,建立新的合作共贏的國際秩序,市場經濟才能夠在全球有效配置資源。國際市場價格才不會被地緣政治扭曲,南北貿易才不會形成北方剝削南方的價格剪刀差。以前我天真的以為價格剪刀差是農業產品和工業產品的價格剪刀差,結果完全不是這樣,中國賣什麽什麽就便宜,即便是工業產品,中國買什麽什麽就貴,即便是大豆和礦石。原來剪刀差是南北貿易剪刀差,而不是工業品和農業品的剪刀差。國際強權政治破壞了全球市場價格機製,使得全球資源配置失調,造成今天經濟高速發展科技高度發達物質高度豐富的世界依然難以消除人類的貧困和饑餓。
不改變國際秩序就難以解決中國國內問題,因為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金融、商品、原料等都與全球連為一體。以西方的曆史經驗,中國經濟要再發展就必須成為新霸主,就必須打一仗,就必須建立新帝國。但是,新的大國關係打破西方曆史新興國家與老成國家必有一戰的周期律,中國要發展經濟又要避免戰爭隻能改變國際政治規則,以華夏文明的大同世界理念結束西方有史以來的國際強權政治規則。我看好習哥,我看好中國,我看好人類。我對人類有了信心,因為中俄新型大國關係打破西方幾千年的強權政治秩序,給人類帶來了曙光。
雖然目前的政治家未必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這個理念現在未必有市場,但是,把這個理念擺出來,就好比曹操接到了天子,占領了道義的至高點,此後,他國就會麵臨“誠不可與爭鋒”的難題。
蘇聯窮兵黷武的時候是勃列日涅夫時期,而那時中蘇早就絕交了。什麽時候一起窮兵黷武過?
有道理!
而且缺乏清醒的認識,
哥叫的很甜,你是它們的一員嗎?它們是獨裁者和壓迫者!
環球時報 2011-11-16
中國是“世界老二”嗎?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反對這樣說。但這並不妨礙世界這樣看,或認為很快將是這樣。
中國不願意戴“老二”這頂帽子,是因為我們隱約感到“世界老二”不好當。的確,上世紀政治軍事的“老二”蘇聯,和經濟的“老二”日本都被“搞垮”了,曆史上的地區“老二”也有很多悲劇故事。如果從概率本身說,中國成功渡過“老二”階段,並不比在這個位置“被搞垮”的機會更多些。
尤其需看到,中國不是普通的“老二”,中國同時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崛起,在它的四周是西方的政治鐵幕,它所刺激出的警惕和妒忌將是曆史上“最高等級的”。
中國對外宣稱要“和平崛起”,官方甚至連“崛起”都不說,主張“和平發展”。但是外界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願不太相信。而且,不管和平不和平,隻要中國“崛起”或者“發展”,“老大”美國和整個西方就不踏實。當然,在權力“零和論”仍盛行的世界上,華盛頓和歐洲的警惕不值得大驚小怪。
曆史上的大國崛起都伴隨了戰爭,並造成世界權力的重新分配,遏製“老二”因而是國際政治的習慣動作。迄今為止,中國與“世界老大”美國的關係,是曆史上崛起大國與霸權大國之間最好的。中國的低調和克製起了相當作用。但中美關係的相對緩和,是在中國“老二”身份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形成的。美國對華防範動作近來呈快速上升態勢。
中國有繼續與美國保持“複雜”而非“對立”關係的空間,中國任何時候都不會主動尋求對抗。但美國調動更多資源抑製中國崛起,很可能成為中美缺少戰略互信情況下的自然過程。我們需要未雨綢繆:一旦這個過程發生,不會對我們造成實質性傷害。
“世界老二”的風險擺在那裏,我們化解它的主動權不多。但隻要中國是團結的中國,社會對國內及國外事務的主流判斷依然清醒,同樣的風險能變成中華民族實際挫折的可能性就會小得多。這樣的主動權我們手裏有。
令人擔心的是,恰恰在中國最需要團結的時候,我們失去它的危險在增加。中國社會多元化帶來利益和價值取向的分杈,這些一方麵製造了我們社會不同於以往的活力,同時這些變化積累的指向不明確,中國社會處在很多可能性的十字路口。
當中國有一大堆內部問題的時候,其中的某一些和外部壓力掛上鉤是完全可能的。這甚至不需要外部“陰謀”的預先編製,這類“一拍即合”早已經過國際政治的千錘百煉,有無數駕輕就熟的模板。
中國必須加快內部問題的解決,同時社會必須清楚,以中國之大之複雜,大多數問題被迅速解決的難度極高。解決問題的積極和認真態度,以及社會對中國實際處境的清醒理解,是中國保持團結的兩個車輪,缺一不可。
未來10年至15年,是中國大曆史盛衰的關鍵期。平安走過去,中華民族的前途豁然開朗。走不過去,中國有可能大倒退,甚至被肢解。一旦全世界的力量都圍繞“中國崛起”下注,發生什麽事都不應被看做意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該是中國人重新記起這句話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