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本文主旨在於提倡經濟效益會計。在國有資產和市場經濟交混的中國經濟體係中,如果僅僅使用西方流行的利潤會計,就會使得資產估值的嚴重誤差,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這種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就是醫療、住房、教育這新三座大山形成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新三座大山是在醫療、住房和教育產業化以後形成的。而所謂產業化,就是市場化,在這三個領域引入市場機製。而中國在引入市場機製的時候,引入了西方會計方法,就是公司利潤會計法。而利潤會計,計算的是公司利益,不是計算社會效益。以利潤為指標驅動公司運營的機製,不可避免要忽視社會效益。或者說,公司為了利潤最大化,必然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提高公司利潤,國企一旦私有化,增長利潤最快的辦法就是剝離所有隻有社會效益而不產生公司利潤的部分。
如東北國企私有化過程造成大量下崗工人,那就是現代中國版的英國圈地運動:剝奪勞動者的生產資料,把勞動者和生產資料所有權分割開。那時候,包括外資購買中國銀行業資產的時候,對國有資產的估值都用利潤會計法,說國企虧損,實際上是“負資產”,讓西方“慈善”資本購買中國國有資產真是“謝天謝地”。而實際上,國企有許多社會經濟效益沒有計算到資產估值中,國企為職工提供了住房、醫療和教育。國企為職工及其家屬提供的住房、醫療和教育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估值的時候沒有把這些效益的現金流計入資產價值,結果私有化之後,下崗工人第一就被剝奪了退休金,醫療服務,住房和教育等等。這就形成了新三座大山。
我們可以想象第四座大山將如何形成。如今有一種說法,說高鐵債務問題。高鐵債務,有什麽奇怪的呢?如果是長期投資,必然是借債形成固定資產,在資產債務平衡表中,一端是固定資產:鐵路、機車等,還有無形資產:調度係統和票務係統等。另一端就是債務。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是長期投資,其使用(產生經濟價值)的時間以百年計,何以要求鐵路三年內還清債務?這是低價套購國有資產的輿論,是盜竊國有資產的“創造性會計”(或炒作會計)。我敢說,鐵路私有化以後肯定利潤肯定暴增,因為鐵路是天然壟斷行業,每年上億農民工就靠這鐵路了,春節期間票價漲八倍肯定不成問題。實際上,中國高鐵的價格和歐洲高鐵價格就是基本差八倍。歐洲高鐵的價格和中國高鐵價格麵值一樣,隻不過一個用歐元,一個用人民幣,中國上百元的票價相當的距離,歐洲就是上百元的歐元票價。壟斷利潤的來源必須犧牲社會效益,如果高鐵私有化,必然是票價提高(利潤最大化),農民工乘車難是政府的事情,不是私營公司的問題,私營公司隻計利潤,不計社會效益。如果國家要照顧農民工利益,就得和公司談判,用稅收的錢補貼票價,這樣私營公司肯定利潤有保證,國家稅收的錢要補貼私營公司。那麽,這和國營虧損有什麽區別?區別之一就是私營公司業主的利潤得到保障了,而國家該虧損的還是虧損,隻不過把腐敗合法化了。人家是私營企業,怎麽花天酒地都是合法的,不像國營企業,那是腐敗。在私有化過程中,忽略了社會效益的會計法把國有資產低估了,最後公眾利益還被私有者要挾拿到更多的國家稅收補貼。如此一來,就可能產生第四座大山:交通。
所以,在中國國營和民企並存的體係中,資產要自由流動,必需有社會效益會計。國營企業,比如鐵路,其資產產生的現金流計算,必需在利潤現金流之上加上社會效益現金流,將兩個現金流合起來才能算出國營資產的實際價格。
如果病人病生命垂危但沒有錢,私營醫院當然不救,就算是國營醫院,以利潤會計法計算的也不能去救,沒有利潤呀,而且還要虧損。但是,社會會計法認可這個救人的經濟效益。如果醫院連沒有錢的病人都去救,那不是“經營不善”虧損了嗎?私有化就可以解決了嗎,很簡單,隻要拒窮人不救就可以“完善管理”扭虧為盈了。
很多國有企業私有化過程就是這樣,私有化伊始就把所有以前國企承擔的社會負擔推給社會和政府。有社會效益但無利潤的裁掉。這無妨,增加勞動力流動嗎,市場配置資源嗎,但是,私有化購買國有企業的時候,這國企承擔社會效益的這部分必需計入估值之中。如醫院每年救了許多病人沒有收錢,利潤會計計算是虧損,但社會效益會計計算是正效益流,正效益流換算成正資金流,資產實際價格就不是利潤會計計算的那樣成為負資產了。
既然教育、交通、醫療是經濟體係的基礎設施,既然教育、醫療、交通關乎整個經濟體係運行的公共產品,為什麽還要私有化?西方福利國家已經把醫療教育給政府包了,隻有這些公共產品普及,經濟才能運行好。民眾看病難看病貴,找私營醫院說理說得通嗎?私營醫院要利潤掛帥,沒有義務解決民眾看病難的問題。如果民眾找政府,如果這些設施不是國有的,政府能夠回應民眾這些困難嗎?奧巴馬四年醫改,初衷是讓窮人有醫保,結果是醫療費用暴增。私營經濟永遠解決不了公共產品的問題。私有產品有私營企業提供,公共產品由國營企業提供,這才符合利益導向。要私營企業承擔公共利益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私營企業無法承擔公共利益,這些產業和部門就應該國有化。
原教旨資本主義的理念就是,醫療、住房、教育、交通都不要政府管,都讓市場解決。弱勢群體被新三座大山壓垮,是因為他們是盧瑟(loser),他們市場競爭力不夠,政府管不了,市場有其規律,就是需要有這些盧瑟來為大生產提供廉價勞動力。盧瑟們怎麽辦?找慈善機構,那些發大財的人可以捐款慈禧事業,為盧瑟們提供有限的低質量的維持盧瑟們苟延殘喘的生活條件,就是西方那些盧瑟們寧願流落街頭也不願意去使用的慈善機構的服務。海地是全世界最大慈善機構的國家,全球得到最多NGO青睞的國家,也是最今天人民生活最無奈的符合西方政治模式的民主自由國家,政府是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解決他們的問題的,因為按照資本主義理念,政府就不應該插手醫療、教育、住房、交通,因為政府效率比私有企業效率低,政府插手不經濟。但是,慈善事業就經濟嗎?政府社保就經濟嗎?隻有用社會效益會計才能回答這些問題。有了社會效益會計,才有可能決策那些產業和部門應該國營,那些應該民營,才能正確估值私有化的國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