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銀行做為金融機構,雖然是經濟體係的基礎設施,但其機製和社會政治文化息息相關,並隨著社會和文化的變遷在人類曆史長河中不斷演變。禁止厘霸的伊斯蘭銀行體係雖然是這幾十年發展起來的金融體係,但金融與宗教的淵緣由來已久,朋友之間借錢不計利息也是常有的事情。
泉,在中國古代,就是錢,就是貨幣,取其流通不竭之意。《康熙字典》對泉的注釋為:“又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貨幣處於價值儲備功能形態的時候被稱為“泉”,處於流通價值交換功能形態的時候被稱為“布”。《周禮》是周公旦所著的儒家經典,而周公旦是三千年前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府,掌管國家財政。內府,掌管皇室財政。《周禮·地官司徒第二》:“……以泉府同貨而斂賒……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以其賈買之,物楬而書之,以待不時而買者。買者各従其抵,都鄙従其主,國人郊人従其有司,然後予之。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喪紀無過三月。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國服為之息”。泉庫,即外府錢庫,即銀行。“掌以市之征布”,征布就征稅,“掌以市之征布”即管理交易稅收,泉庫即是稅務局。“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以其賈買之,物楬而書之,以待不時而買者”,這是國家調控經濟的職能,在於增加商品的流動性,商品滯銷的時候,泉庫收購,商品缺貨的時候,泉庫投放市場,如此平穩商品價格,加速商品流通。“以泉府同貨而斂賒”,賒,就是放帳,斂,就是收賬。同貨而斂賒,泉庫收購滯銷貨物的時候,不一定給錢,可以斂賬,記在帳上;泉府向市場投放緊缺物質的時候,不一定收錢,可以賒賬。這就是泉庫行使銀行實物和貨幣的儲蓄借貸的功能。“買者各従其抵,都鄙従其主,國人郊人従其有司,然後予之”,賒賬要有抵押擔保,要知道他的主人和所屬單位,以便以後斂賬。“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喪紀無過三月”。賒和貸本質都是借錢,不同的是賒不收利息而貸款要收利息。賒賬實質就是沒有厘霸的貸款。祭祀賒賬十日。國人到了都城趕集,第一件是就是祭祀,這和藏人到了拉薩第一件事就是到大昭寺上香一樣,這是朝拜,教徒人生頭等大事,但剛到都城的時候身上還沒有錢,先賒賬祭祀,過幾天手上的貨物賣出去了再還賬。這是消費貸款,沒有厘霸,不收利息。“喪紀無過三月”,辦喪事是大支出,而且很多時候是意外忽發事件,這時候要容許賒款的人有較長的時間籌款還賬。“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國服為之息”,貸款是要還息的,“民”在古代就是奴仆,民沒有財產,自然沒有錢,沒錢怎麽還本還息?服役。用服國役還本還息。從《周禮》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了相當完整的金融體係,而且有沒有厘霸的金融行為:賒賬。
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遺址的時候,發現了烏魯克時期的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3100年的29塊紅廟契形文字泥版,根據破譯,這些泥板記載了一個農民向神廟祭司借了一些銀子買芝麻,立了一個字據,待來年芝麻收獲季節給字據持有者還定量芝麻市價的銀子。注意,祭司沒有固定還錢的數額,而是吧換錢的數額用來年芝麻市價來計算,要的芝麻市價等價的銀兩。我們可以推測這和祭祀有關,可能是這個農民朝拜紅廟給神上芝麻油燈,祭司要求還的是耗掉的芝麻。按照這個字據,如果是農民買芝麻種子的貸款,來年遇到災害顆粒無收,那農民非得自殺不可,而且,祭司有期貨投機賭來年歉收之嫌。神廟善意的農業借貸應該是收成分成,和農民共擔風險;一般的不承擔風險的貸款也應該還銀子本息就算了,不要夾入高杠杆的期貨權利。所以,紅廟泥板記載的事件更像祭祀貸款而不像農業貸款,和紅廟祭祀耗費的芝麻油有關,除非神廟有金融投機倒把行為。泥板還說把銀子還給字據持有者。楔形文字寫在泥板上,寫完以後也得製幹,不容易攜帶轉讓,但是,這個字據寫的是可轉讓的票據,還錢時認票不認人,估計放貸的祭司可能把字據留著廟裏,以防來年自己有事離開神廟可以把字據賣給新祭司,讓新祭司有芝麻油祭祀用。《周禮》講了祭祀賒款,紅廟泥板講了祭祀借芝麻錢,如果我們去過西藏,就知道朝拜對於某些信徒是人生最大的開銷,因此金融與宗教有淵緣就不足為奇了,寺廟為巨額的朝拜費用融資。
典當行是中國傳統融資借貸機構,起源於公元四世紀的南北朝的佛教寺廟。典當借債應該和拜佛無關,應該是民間老百姓遇到為難到寺廟裏求神拜佛,寺廟排危解難行方便創造的典當機製,以解困難急需。寺廟成為金融機構,可能與其具備的信用有關。古巴比倫、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神廟兼營借貸業務的現象。這又使得金融與宗教聯係了起來。寺廟的信用天然地成為銀行業務的基礎。
《馬可福音11:15》:“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了殿,就趕出殿裏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這教堂為什麽會兌換銀錢呢?信徒們不遠萬裏到耶路撒趕在冷逾越節了卻一生中最大的心願:朝拜,自然要給神做大貢獻,所以教堂殿堂裏買的犧牲和放生的鴿子和市場一樣熙熙攘攘,所以有耶穌掀翻那麽多攤販的桌子。但是,教堂裏賣東西不收印有凱撒頭像的銀幣,因為摩西十戒中規定崇拜偶像是死罪,教堂使用沒有凱撒頭像的教會壟斷的銀幣,“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是兩種貨幣,所以要兌換。這個聖經故事,道出教堂兼銀行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兌換貨幣。兌換貨幣有時候是銀行的唯一業務,如鴉片戰爭時期來的中國口岸的外國銀行往往冠之以“匯理銀行”的名稱,因為他們的主要業務就是兌匯。宗教戰爭也是銀行的起因之一。十字軍東征使得歐洲忽然有了大量的貨幣兌換市場需求,於是在公元1157年就成立了威尼斯銀行,主要是兌換貨幣業務。
禁止厘霸不僅僅是伊斯蘭教的教義。事實上,很多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這種道德思想。如莎士比亞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就是反對厘霸的戲劇,對放高利貸的商人深惡痛嫉。而朝拜消費、寺廟信用和朝拜旅遊的貨幣兌換,都是宗教活動導致銀行建立的曆史原因。
(唵啊吽版權聲明:此係列唵啊吽版權所有。歡迎出版界聯係出版。歡迎非盈利性互聯網轉貼,轉貼必須包括此版權聲明)。
謝謝。
1)這裏說的是猶太人敬拜的聖殿,不是教堂;2)此處的“殿裏”指的是聖殿的外院,外邦人崇拜的地方;3)鴿子是給窮人獻祭用的,不是用來放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