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侃侃而談道德經(38)

(2011-05-29 21:41:33) 下一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此章為德章第一篇。《道德經》中“道”和“德”為陰陽兩行,“道”為客觀規律,是關於“世界是什麽”, 德是社會規範,是關於 “世界應該怎樣”。 而上德與道相合。

 

“以”,甲骨文是一個頭朝下的胎兒,像形胎兒已經成型,要降生了。金文加了“人”字傍,會意胎兒。胎兒由母體而生,本意“有為”,《論語》視其所以。胎因母生,表示“因”,“原由”,《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胎兒依靠母體而生,表示“憑借”韓非子》富國以農,距敵恃卒。甲骨文“以”和“已”是同一個字,懷孕截止,完成,孩子生下來了,已經成就了一件事情,會意“已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德,甲骨文從亍從直(目視標杆),會意看著目標行走;金文篆書加了心字底,會意心地正直。上德合於道,“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無需刻意追求道德規範而待人處事無不合於道德。下德是知道道德規範,但心性修行還沒有到家,還需時時刻刻防範“逾矩”的行為。下德相當與修戒律,是修行過程;上德相當於到達了彼岸,功德圓滿。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德,道德規範,是待人處事的原則,主語是人,謂語是周圍的其他人,社會。這四句構成一個2X2的矩陣。我們用(主體行為,行為結果)來表示這個矩陣的四個元素,就是:

上德=(無為,無以為);

下德=(無為,有以為);

上仁=(有為,無以為);

上義=(有為,有以為)。

社會道德規範很多,我們不妨用交朋友來做例子。上得無為,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也沒有中途分手,“以”通“已”,這裏即友誼終止,“無以為“這裏就是友誼地久天長;下德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要刻意維持這種關係,終不長久。上仁是有為,時時關懷照顧朋友,友誼地久天長;上義有為,見義勇為,拔刀相助,朋友也是萍水相逢,一聚一散。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人際關係靠禮來維係,禮虛,不足以使得對方產生行為,要辦事還得拽著這人的胳膊拉著一起走。孔子看重禮,而老子對禮頗有微詞。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規範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而變化。人類史前文明,從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大致是中國古代傳說的有巢氏)至五十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大致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燧人氏),這些社會還沒有私有財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合於道,沒有任何道德規範,人們相互依存共同抵禦野獸和自然災害,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有了部落和財產以後,人類就脫離了原始社會狀態,就有了部落,部落首領負責分配獵物,需要有德之人擔當:此為失道而後德。以後部落之間以婚姻關係結為部落聯盟,這是黃帝農耕時代,聯姻的道德觀是“仁”, “仁愛”:此為失德而後仁。湯武革命,中國曆史上第一次以暴力推翻舊朝建了新朝,商紂王不仁,是以導致湯武革命:此為失仁而後義。以後西周完善了等級製度,是失義而後禮。禮,就是君君臣臣的等級製度。孔子適周正值禮崩樂壞的時候,孔子不忘克己複禮,而老子已經看破紅塵,要騎青牛出函穀關,所以,老子的道德價值演義到禮而止。大家知道,後來秦國商鞅變法,以後秦統一六國,所以此文後邊可以續貂為 “禮失而後法”。除了客觀記述之外,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句話還有一種世風日落、古風不存之歎。這表現在下邊的一句對“禮”的評價。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對社會分為階級很不以為然,禮就是維護階級之間的秩序,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老子認為這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中國素有反對繁文縟禮的風俗,好朋友之間不必言謝,言謝就見外了。如今西風東漸,學了許多西方的禮節,如什麽生日禮物啦,記住配偶生日啦,等等。大多是忠信之薄。西人夫妻之間必說“我愛你”,而離婚不少。一切以各種名義或明或暗地維持等級製度的道德,都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中國兩極分化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國際上南北分化是戰爭的根源。何為薄?紙很薄,一捅就破。禮維護的道德經不起現實的考驗。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麵對東周禮崩樂壞的局麵,老子幹脆就出函穀關。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先見,成見。成見是虛華,成見禁錮思想,是愚蠢的開端。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俗稱老實人厚道,為人實在。老子說的大丈夫,正是我們在是偏僻農村看到的老實人,憑勞動吃飯,不圖花裏胡哨輕浮的虛榮。這種人就是古風猶存,和原始共產主義的道德接近。

 

如今講法製,講民主。但是,西方民主還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係上,金錢關係上。法製首先是物權的界定,自由首先是財產處置的自由。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爾後法,這些終究不是道。唯有共產主義道德合乎老子的道。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沒有等級,沒有功利之爭,大同世界,人人平等,這才是上德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