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都要崩潰了怎麽還能威脅世界呢?
中國崩潰論與中國威脅論並存看似矛盾,但是,從發展趨勢來說,兩種可能並存不悖是可能的。這在數學模型中叫作簡並態,即從宏觀可度量的參數來看沒有差別的兩種狀態同時存在並且不可區別。但是,當係統演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巨大的突變,而突變到“崩潰”狀態和突變到“威脅”狀態是等幾率的,一些很微妙的微小因素,如朝鮮向南韓開炮之類,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格局。這有如圍棋殘局勝敗還不明朗的時候,雙方手筋收宮,最後僅差一子或半目決定勝負。這種係統演化不連續的不可逆的突變,在數學中叫作災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
災變理論是一種動力學模型,研究的是係統運動的不連續性的由來。這個不連續性導致係統結構的突變。比如一頭驢向前走,本來路徑是穩定和連續的,即走到第100米之前一定經過第99米,而且路徑都很好預測,即它順著草多的路徑邊吃邊走,忽然它抬頭一望,發現自己站在兩堆稻草中間,這時它可以折向東,也可以折向西,兩堆稻草對它有同等吸引力。這時候驢的路徑要發生突變,但突變到東還是西可能隻是一些很不確定的微妙因素。兩堆草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隻是一堆撒了農藥,一堆沒有。驢的比喻過於偶然,而災變理論是基於簡並態的,即突變結果是有體係自身內部結構的原因。
係統運行到要發生突變的點,叫作臨界點。這時候係統麵臨結構性突變,而且突變的選擇不止一個,突變的結果可能是中國崩潰,也可能是中國“威脅”(這是中國崛起的貶義詞)。
現在的經濟學理論還沒有用到處理臨界點的理論,都是連續性理論,如加息調匯率等宏觀調控經濟,把經濟運行都看成是一個係統連續運行的模型。但是,曆史上發生過很多經濟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運行模式巨變。比如美元和黃金脫鉤,這脫鉤前和脫鉤後的經濟運行模式是不同的,脫鉤前經濟危機導致通縮,而脫鉤後經濟危機導致通脹,顯然結構不同,因為貨幣信用規則不同了,以前貨幣量有黃金儲備約束,如今沒有約束了。又如蘇聯解體,原來全球經濟分為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塊,蘇聯解體後全球市場經濟了。二戰前的宗主國-殖民地全球經濟結構二戰後變成兩大陣營結構。而二戰就是大蕭條這個臨界點導致的全球經濟體係突變。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再度融入全球經濟。中國第一次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逐步由農業經濟從沿海向內地變為半殖民地經濟,是當時宗主國-殖民地經濟結構一部分。這個過程中農民還是束縛著土地上,100年來農業人口隻有很小一部分變為工業人口,那是西方列強主導的中國近代化,中國現代化經濟在列強控製之下。1949年至1979年中國受到美蘇經濟封鎖退出全球經濟,所以說是再度啟動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這次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工業化進程突飛猛進,農民大量轉為城鎮居民和工人。但是,這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著兩重性,也就是災變理論中的簡並狀態。改革開放之初就是接受西方資本的剝削,來料加工,三來一補,歡迎外資來剝削農民工,歡迎外資來開發中國資源。這個發展與被剝削的兩重性不斷加強,發展越來越快,剝削也越來越嚴重,黑窯童工等1949年以前的現象都出現了。災變理論之所以不能平滑連續發展就在於這簡並的兩個態是強耦合強相互作用的,以至發展越來越快,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到了這個臨界點的時候,中國要麽崩潰,重回半殖民經濟狀態,發展停滯乃至倒退,而中國人繼續受國際資本剝削;要麽“威脅”(崛起),擺脫國際資本剝削,持續發展。沒有回頭路,隻有巨變當前。改革初期,鄧公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是讓另一部分人富起來或者讓另一部分人永遠貧困下去的臨界點。這裏,你想,這另一部分人要富起來,沒有全球經濟大餅的再分配何以能成?災變不是可以慢慢來的,而是突發性巨變。
中國人吃苦耐勞,流點血汗就流點血汗吧,隻有還能發展就行,可是,美國人不願意。美國要觸發這個臨界點,要人民幣短時間大幅度升值,打斷中國發展勢頭,讓不止另一部分中國人,甚至一些先富起來的中國人也永遠窮下去。冷戰兩大陣營對峙之時,開始東方陣營蒸蒸日上,全球大蕭條時候計劃經濟得以置身度外,以後加加林率先遨遊太空。西方市場經濟把古老大地中國再度納入全球經濟,很快美國經濟就活力倍增了。中國廉價製造維持了美國黃金年代:持續長期的雙赤字而全球無通脹,中國和美國變成了全球經濟的兩級:廉價生產一極和高消費一極。中國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911後忽然猛增,G2變成了全球經濟的主軸。美國接納中國是出於冷戰需要,也是一個簡並態,得到中國廉價製造,但也讓中國發展了。這個G2發展到金融海嘯這裏臨界點以後,就麵臨了災變。美國債務把美元信用用完了,美國要麽把中國經濟搞崩潰,要麽放棄單極霸權。
那麽,究竟中國是崩潰呢,還是崛起呢?國際美元政治究竟還能持續多久?如果中國崩潰了,中國這塊大肥肉自然能補上美國的債務,美元將繼續主導全球經濟。如果中國崛起了,美國就得為中國持有的債權繼續付利息,中國人分享美國人的稅收。
就當前狀態而論,中國實力在美國之下,無論經濟、科技還是軍事都不是美國的對手,至少全球的戰略家都同意這個現實。但是,財富不是以固定資產來衡量的,財富是以將來的現金流來衡量的,全球的戰略家也有共同出錯的時候。想當年,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都是不可一世的戰略家,都把中國這塊寶押到蔣介石身上,那時候蔣介石控製了中國的多少財富,還有眾多的軍隊,有美式裝備,結構災變的結果讓所以戰略家大跌眼鏡,在延安那塊窮得隻有黃土的地方,出來一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楞是摧枯拉朽地席卷神州大地,剩下的隻是列強對失去中國的哀歎。
當年劉備帶著累贅的百姓落荒而走,連落腳的荊州都要向別人借,那時候是臨界點,眼看曹操就可以統一全國了,不料來了個火燒赤壁和水淹七軍,當下頓成了三足鼎立。
美國QE2了,全球資源漲價,而全球製造業產品卻麵臨要麽倒閉,要麽深化盤剝農民工以維持出口,美國依然享受廉價製造,沒有通脹,通脹都在美國以外地區和國家。為什麽,中國在製造鏈上,就如此無能為力嗎?原因就是國際經濟結構的星形結構,由於美元結算國際貿易,美國在國際經濟的中心,各國貿易都通過美國金融係統才能進行。這個國際經濟結構是不能穩定平滑演變成非美元結算係統的,必須有個災變。以往我們認為中國擴大內需就能改變國際經濟G2軸心結構,現在看來是火燒眉毛了,由不得中國慢慢調整了。如果中國和歐盟互換貨幣,一下子把中國和歐洲這兩個經濟體同時從美國這個中心節點脫鉤,那麽人民幣和歐元可以同時相對美元大幅升值,降低全球製造業成本,降低人民幣和歐元購買資源的成本,把通脹趕回印鈔票的美國。這是聯吳抗魏的三足鼎立結局。條件是,以中歐之間的進出口貿易替代中美和歐美的進出口貿易,歐洲能在中國買的東西不到美國買,中國能在歐洲買的東西不到美國買。中國和歐洲現在就是囚徒悖論博弈的雙方,誰先與美國脫鉤誰出局,唯有一同與美國脫鉤才是雙贏的結局。
不是在危機中崛起,就是在危機中衰落
中國近代史的主線是什麽?
操作性解讀國際美元經濟
數理天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