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侃侃而談道德經(15)

(2010-11-22 03:34:59) 下一個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

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釋;敦兮,其若樸;曠

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得道的人比較神秘,不容易了解。這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現象。如老子、慧能、耶穌等,凡是得道的人,在古時都是形而上學的道,這種形而上學的道是一種體驗,無法用言語表達。這也是宗教體驗和科學論證最大的不同。科學是可以證偽的,而宗教是不可證偽的。即我們的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身外的客觀事務,可以公共相互驗證的感知,這些感知組織成知識就是可以證偽的科學。另一類是內心的求索,內心求索得到的感受是言語難以表達的體驗。古時沒有儀器,沒有望遠鏡和顯微鏡,人由內心思考感知的天地宇宙無所不包的“道”,是一種難以言傳的不可證偽的知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不容易認識神秘的聖人,隻能勉為其難地形容一下。老子是得道的聖人,我也就隻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勉為其難地侃侃道德經。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得道的人,處事謹慎,如履薄冰;交往謹慎,謙卑低調;如冰雪消融一般坦蕩,敦厚樸實;虛懷若穀,和光同塵。老子說的即便都是華夏文化中幾千年尊崇的做人的美德。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和光同塵,世故圓滑通達,哪還要不要堅持原則呢?水隨波逐流時是渾濁的,但在缸中靜止下來側泥沙俱下,自己就澄清了,所謂出汙泥而不染,在濁世中依然不失本色。安靜無為,也有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時候。人生也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世事通達不是不要原則,相反是為了最終彰顯原則;清淨無為不是避世隱匿,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和理想。這是太極陰陽的原理,為了越過山澗,要先退幾步以便加速跳躍,要出拳就得先回手。沒有陰,不可生陽;沒有濁,何來澄清;隻有靜若處子,才能動如脫兔。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人類是進步的,社會價值觀也是變化的曆史。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沒有絕對普世價值。得道之人之所以和光同塵,就是不走極端,不是原教旨主義者,保持思想開放的心態。唯有不原教旨,才能推動社會更新思想,推動進步。陰陽之道,滿受損,謙受益,物極必反。極端了,真理就成為謬誤了;不走極端,才能寬容,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