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8)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
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此章篇文章通俗易懂,我就不作注解,放開亂侃算了。
此章對照《六祖壇經》和《心經》來讀很有意思。
《六祖壇經》敦煌版31:“悟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無念法者,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常淨自性,使六賊從六門走出,於六塵中不離不染,來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35:“大眾大眾作意聽,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門。外有六門,內有意門。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壞。佛是自性作,莫向身求。”
《心經》: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先說說這《六祖壇經》。佛經都是阿難記載的釋迦牟尼的言論,唯有《六祖壇經》不是釋迦牟尼的言論,而是六祖慧能的言論。為什麽呢?聯燈會要卷一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是禪宗始祖,傳到第二十八祖達摩東渡中原,達摩稱為中國禪宗鼻祖,其衣缽傳到六祖慧能,六祖留下《壇經》而廢棄了傳衣缽之法。原來是禪宗是心法,不立文字,傳到六祖,把六祖的身世言論記載下來,成為禪宗的經典。為什麽印度的東西到了中國形成文字而發揚光大呢?原來老子早有文字,《道德經》十二章就是拋棄對感官刺激的追求,倡導心內精神追求,《六祖壇經》是對華夏文明《道德經》的承傳和發揚光大。眼耳鼻舌身意在《六祖壇經》裏被視為幹擾心性的六賊。
五色令人目盲。大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電視機是很稀奇的東西,私人是沒有的,工會有一台,每星期六晚上有專人管理放電視,一屋子人擠著看黑白電視。改革開發初,有錢人家可以買9英寸黑白電視了,有電視的人家很有優越感。後來有14寸電視,有彩色電視。現在有很多人家還有大屏幕配路透社電視。不過,網上罵娘的是比工會幾十人看一部黑白電視的年代厲害多了,說是中國越來越專製黑暗了,不知道這算不算五色令人目盲。剛到美國時,去一位自然主義者家作客,所謂自然主義者,海灘裸體者是也。他家中竟然沒有電視,美國那麽先進,裸體那麽新潮,竟然拒絕看電視,當時我是大為驚訝。後來知道了,人的神經係統有自我調節功能和自我保護功能,外界刺激越大,神經反應的閾值越高,要達到同等刺激效果,外界刺激就要越來越強,這是一個正反饋過程,有如吸鴉片,劑量越來越大才能滿足同等的滿足,直至傾家蕩產為止。五色令人目盲是有科學道理的,是可以用現代心理學實驗來證明的。
五音令人耳聾。有些小孩不懂事,整體把耳機塞到耳朵裏聽MP3,結果耳朵靈敏度大大降低。現在手機就更要命了,電磁波輻射強度那麽大,還不知道對大腦有什麽副作用呢。聽說一位朋友去醫院做手術,說是中耳炎老不好,另外一位就說了,他那手機整天在耳邊嘰裏呱啦。
當然,我想老子不是在解釋人體生理規律,不是在解釋心理學原理和神經係統的特性。我想,老子更可能的是表達一種對世俗追求的不屑。
五味令人口爽。爽,差錯。《詩·衞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這四句詩經翻譯為: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朝,我作妻子在家安分守己,你作丈夫外邊沾花惹草。《小雅·蓼蕭》其德不爽,壽考不忘。翻譯為:天子美德不變,長壽永遠安康。如今吃肉多了,營養過剩了,美國肥胖症成為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問題了,中國三高糖尿等富貴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了,這大概就是五味令人口爽吧。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畋獵,貴族運動,相當與現在的高爾夫俱樂部之類。打高爾夫球打多了,就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大概就是這種現象吧。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高消費經濟未必就能幸福,發達國家人均GDP可以是中國的十倍,但是犯罪率並不見到就低很多,而且還到處發動戰爭。
“常淨自性,使六賊從六門走出,於六塵中不離不染,來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六祖壇經》講得清楚,不是拒六賊於門外,而是讓其來去自由,勿助勿忘,這才是享受生活的品味。如果追求得過於執著,就會害人害己,如美國人追求的地主權利導致次貸風波引致全球經濟衰退,就是過於追求美國夢的結果。外部刺激本身不擾亂身心,但是對外部刺激的執著追求卻令人心狂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所以,聰明智慧的人不追求身外物質生活,而追求心內精神生活。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是華夏文化的特地之一。西方精神追求都被教會壟斷了,世俗生活專注物質追求,而中國文化精神追求是散布在民間的。老子西出函穀關,就是走到民間吧。《三國演繹》中劉備三顧茅廬,途中所遇耕樵漁獵凸顯民間精神生活的豐富。西方人以為他們擁有一神教就高人一等,以為中國是沒有宗教的國度,殊不知中國人無需製度化高度組織的教會來壟斷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國人的教堂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儒家的宗教體驗。西方類似的體驗體驗到上帝而不像中國人那樣體驗到真實的自我,中國人的宗教體驗更接近真實,更接近生活,而西方的宗教體驗遠離生活,更接近幻覺。如果你看到兩個人靜坐沉思,一個說是與上帝交流,另一個說是審視本我內心,你覺得那個更接近真實呢?精神向善,儒家三省吾身,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修身養性保持真實自我,而西方認為人性惡,向善隻能找上帝。禪宗參禪,要找回自我主宰的主人公,西方祈禱卻依賴主宰人類的上帝。同是閉目入靜的內心體驗,不可證偽,也不可證實,他體驗到的是上帝,我體驗到的是自我,那個更接近科學?
我對信了基督教以後以為高人一等、鄙薄華夏人本主義文化的人很不以為然,尤其反感那些以貶低華夏文化來哄抬基督教文化的言論和文章。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應該尊重人家自己體驗的感受,中國人體驗到人的自我,西方人鼓吹信仰自由就應該尊重華夏文化對“人之初、性本善”的信仰。但是,一神教鼓吹的信仰自由,往往隻是為他們自封的上帝子民爭取特權,往往是為了讓不信上帝的人服從他們的帝國統治,所以一神教世界戰爭不斷。邏輯上來說,體驗到人類自我的文化要比體驗到排他性的一神教的文化包容得多,我想這是華夏文化成為唯一的延綿不斷的古老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祖壇經》與《道德經》一脈相承。現代禪宗與西方精神學科相印證。中國是一個宗教形式淺薄但宗教精神深厚的國度,正因為中國宗教生活深厚所以沒有必要建立體製森嚴的教會製度。西方宗教活動體現在製度森嚴的教堂活動中,其精神追求需要依靠製度來維係。中國的宗教活動是把信仰哲學融會到日常生活中,恬淡虛無,大道無形,浩然正氣自在人心。中國的宗教比西方宗教成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