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中國人把 11 月 11 日稱為光棍節,殊不知這個日子在西方卻是很嚴肅的榮軍節。西方榮軍節的起源,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在 1918 年 11 月 11 日 11 時 11 分正式結束。若是以 1111 年這個時日的某事件為紀念,就更加富有戲劇性了。
但是,紀念榮軍節為什麽要佩帶嬰粟花呢?嬰粟不就是製作鴉片的植物嗎?這個象征意義說來就話長了。
話說 1789 年法國革命於 1792 年將獨裁者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建立法國共和國。歐洲各國於 1793 年結成同盟圍剿法國共和,結果被拿破侖將軍擊敗。 1798 年歐洲再次結成同盟圍剿法國,眼看法國危在旦夕, 1799 年 8 月拿破侖從埃及戰場趕回國, 11 月 9 日政變奪取法國政權,再戰場上再次擊敗同盟軍。 1799 年 11 月 9 日標誌法國革命戰爭結束,拿破侖戰爭開始。 1804 年 12 月 2 日拿破侖複辟帝國。 1812 年拿破侖兵敗莫斯科大雪,歐洲戰場局勢倒轉。 1815 年 6 月 18 日拿破侖兵敗滑鐵盧,拿破侖戰爭結束。
卻說拿破侖戰爭期間,歐洲有一個戰場在弗蘭德斯( Flanders ),在今天比利時、荷蘭和法國邊界處,中世紀是歐洲一個王國。該地本來並沒有多少嬰粟花,但是,戰場炮火把石灰岩炸成許多碎塊,使得土壤裏忽然富含了許多鈣元素,結果,嬰粟花如火如荼地遍地開放。殷紅色的嬰粟花就像是戰爭中將士留下的斑斑血跡。戰後土壤裏的鈣逐漸減少了,嬰粟花也就隨之消失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戰場上開嬰粟花的現象再次發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加拿大軍醫麥克雷為此寫了一首詩《在弗蘭德斯戰場上》。紐約市 YMCA 一個食堂女職工曾在一戰隨軍服務,她在 1920 年受這首詩的啟發,做了 25 朵絲布的嬰粟花紀念陣亡戰士。 1921 年 11 月 11 日,加拿大開始了這個榮軍節帶嬰粟花的儀式性行為,以示紀念曆次戰爭中的陣亡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