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庸宏觀道德是天人合一

(2008-08-03 15:23:16) 下一個

中庸第一章寫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 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讓我們引用一段儒家文化網的白話翻譯【8】:“人的自然稟賦叫做,順著本性行事叫做,按照的原則修養叫做
  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 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是人人都有的本性;,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 了。”

 

這一章是《中庸》全篇的綱領,所以,我理解這章的“中和”就是“中庸”。

 

唵啊吽前邊兩節說到,中庸就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並且談了兩種客觀規律,其一是自然規律,是人的意誌不可抗拒的,如萬有引力定律,這裏的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是『可行』和『不可行』的問題;其二是社會規律,這個規律有價值取向,那就是人類社會怎樣才能和諧發展,這裏的安照客觀規律辦事更多的是『應該』和『不應該』的問題。前者是“天”的問題,後者是“人”的問題。中庸第一章最後一句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說的就是天人合一。“致中和”,就是人類行為達到中庸,達到中庸,就“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了。按照唵啊吽【物質循環的世界】係列文章的觀點,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口與自然資源矛盾展開的結果。如果說中庸是人類行為的道德準則的話,那麽符合道德的人類行為將使得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存,人類社會就可以得到可持續發展。反過來說,可以達到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達到保護自然環境的經濟發展的人類社會行為,就是人類社會的中庸行為。這個天人合一,就把兩種『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統一了起來。

 

讀者會問了,第一章討論為什麽從最後一句開始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軟件工程裏說的“反向工程吧”。因為中庸的核心問題不好理解,我們就從結論倒推回理念,把外圍一些可以用現代感受理解的東西先一點一點的討論,慢慢接近中庸偏重的道德修養和信仰理念問題。或者,本來就不知道怎麽討論,幹脆按照意識流,想到哪討論到哪。下回將繼續討論中庸第一章。

 

8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gb/book/view.asp?id=18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