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44)全國勞資關係署訴瓊斯和臘富林

(2007-11-11 18:22:33) 下一個

一、背景

筆者在《雪克特狀告美國》一案中介紹了部分曆史背景。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美國經曆曆史上最大的經濟蕭條。美國人當然要探究蕭條的原因,結果是選舉了羅斯福為總統,實行新政【1】。按照馬克思的學說,蕭條的主要原因生產資料的私有製與生產的社會性的矛盾的必然結果。按照貨幣主義學說,是貨幣供應不足的結果。按照凱恩斯學說,是需求不足的結果。馬克思和凱恩斯的學說講的是一回事,隻是表述不同,一個導向革命,另一個導向改良。

 

羅斯福上台後在1933年通過第二個格拉斯-史蒂高爾銀行法【2】,建立了“中國牆”,這個格拉斯-史蒂高爾銀行法至今是美國投資金融界的支柱法律之一,在華爾街工作的人任職第一天就會得到職工守則,嚴守“中國牆”法律【3】。該法還建立了沿用至今的政府銀行保險,你在美國銀行存款是有政府保險的,即便銀行倒閉,你存款6萬之內是一點不會丟的。這個法案重建銀行信用,信用是貨幣的基礎【4】。1943年成立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5】,強化政府的貨幣政策手段,宏觀調控貨幣量。這些是貨幣學說的措施。

 

羅斯福的新政之一,是1935年的“全國勞資關係法”【6】。此法是凱恩斯需求理論的立法,旨在增加經濟體係中的購買力,賦予工會合法集體談判工資的權力,以縮小勞資收入的差距。政府成立了“全國勞資關係署”落實此法案。

 

二、故事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v. Jones and Laughlin Steel Co. (1937)

瓊斯和臘富林鋼鐵公司是一個跨州的大企業,在美國各地擁有礦場,碼頭,鐵路,煉鐵廠和煉鋼廠。這個鋼鐵公司以從事工會活動為理由解雇了十名工人。通過聽證,“全國勞資關係署”命令該公司恢複雇用這十名工人。該公司拒不執行這項命令。“全國勞資關係署”把該公司上告到法庭,結果敗訴。上告到聯邦上訴法庭,再次敗訴,敗訴的理由是“全國勞資關係法”違憲,超出了憲法賦予國會的權力。“全國勞資關係署”最後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推翻上訴法庭的判決。

 

三、理由

司法評論的理由和《美國訴達比》一案的理由接近,即瓊斯和臘富林鋼鐵公司不公平的勞務管理造成了對跨州商業的負擔,而跨州商業的規範是憲法第一章賦予國會的權力,所以1935年的“全國勞資關係法”符合憲法。

 

四、討論

在一個經濟係統中,係統的任何一部分都是與係統其它部分有關係。此案以公司勞務管理影響跨州商業為理由賦予國會幹預勞資關係的權力。按照這個推理,憲法這半句話(整句話是“國會有規範跨州和國際商務的權力”)幾乎可以使得政府幹預任何事情。按今天的理解,應該是宏觀調控經濟是政府職能之一。把憲法半句話擴展到一個很大領域,這是明顯地修改了憲法,極大的擴大了政府的權力,與國父之一傑弗遜的小政府主義背道而馳。當然,這也是曆史必然,是與現代經濟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前蘇聯解脫後的小政府在普京領導下又恢複了大政府,才使得俄國經濟得以回複。

 

市場經濟講到是自由合同,你情我願。然而,資本與勞工的工作談判在你情我願的自由條件下是不公平的(效果不公平,不是機會不公平),即工人堅持半個月就得餓死,而且就業機會少,談判籌碼在資本家手裏。工會集體談判,改變了勞資雙方談判的籌碼。所以此案是政府幹預市場經濟的案例。

 

如今許多民運人士把工會視為人權問題。此案司法評論沒有引用憲法第一修正按,沒有按照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的法律來判此案,而是按照憲法第一章來判案,可見當時工會問題是防止再次出現到蕭條的經濟問題,而不是什麽民主和人權問題。今天如波蘭工會那樣把工會視為民主和人權問題,可見觀念變化之大。

 

現代經濟理論之一,是局內人-局外人的通漲理論,講的就是工會扭曲勞動力市場的問題。由於工會的存在,給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造成就業障礙。而且造成工資的穩步提高,形成通漲基線【8】。

 

加拿大公務員乃至教授都有工會,已經成為利益團體以國家經濟基礎措施要挾利益,如郵局罷工,鐵路罷工,海關公務員罷工,教師工會罷工,這對沒有工會的臨時工和合同工是一個極大的社會不公平。

 

此案司法評論的精神,是發展經濟的精神,不是人權精神。按照這個精神,促進經濟發展的工會就得支持,阻礙經濟發展的工會就得反對。

 

順便提一句,看這個係列的看官或許更關係法製與民主的問題,對一係列於經濟發展相關的案例或許會失去耐心。但是,民主和法製知識手段,最終目的還是發展經濟,追求幸福,這些經濟發展的案例或許會讓一些人失望。估計還要有許多關於政府稅收的案例以後,這個係列才會進入有關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司法程序等有關人權問題的案例,請看官耐心讀下去,這樣才能對美國憲法有係統的了解。

 

五、鏈接

【1】    http://memory.loc.gov/learn/features/timeline/depwwii/newdeal/newdeal.html

【2】    http://www.referenceforbusiness.com/encyclopedia/Assem-Braz/Banking-Act-of-1933.html

【3】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6198

【4】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2&postID=47561

【5】    http://www.law.cornell.edu/uscode/12/263.html

【6】    http://www.ourdocuments.gov/doc.php?flash=true&doc=67

【7】    http://caselaw.lp.findlaw.com/scripts/getcase.pl?court=US&vol=301&invol=1

【8】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8&postID=1245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