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蒙特利爾市中心摩天大樓林立,其中許多大樓都是玻璃外牆,這些玻璃有草綠色的、葉粉色的、還有海藍色的。開車遠遊歸來,傍晚快到蒙特利爾時,很遠很遠就能看到這群玻璃建築。這堆高樓拔地而起,與落日飛霞相映生輝,猶如天地間一顆巨大的鑽石,光芒四射,絢麗多彩。
市中心最高的一個粉紫色玻璃大廈,頂部像個貓耳朵的形狀,入夜以後就有探照燈從頂部射向夜空,以搖擺回旋的光柱,把大廈的高度推向幽宇蒼穹。
這個大廈的街麵下,有一個巨大的購物中心。一天,我們倆來到這個商場,來到了一個暢池咖啡廳。池內幾十張桌子,隻有三五個有人坐。非常安靜。池內低旋的輕音樂,不知從哪裏飄出來。我們要了兩杯咖啡,要了兩盤咖啡點心。咖啡點心散發著草香和奶油的冷香,與咖啡熱香混在一起,伴著輕音樂,把我們倆籠罩在小資氣氛裏。
咖啡廳頂部有幾十米高,就像在歌特式的教堂裏一樣高,或者更高。與教堂莊嚴不同的是這裏的富麗堂皇,相同的是神秘的氣氛。咖啡池不遠的地方,就是一邊一個大百貨,一個叫伊頓( Eaton ),一個叫海灣( La Baie )。雖然海灣百貨在加拿大,但曆史上是先有海灣公司【 1 】,後有加拿大。
蒙特利爾老城區,就在舊碼頭。碼頭在聖勞倫斯河邊,這很自然,行船不就是靠河水嗎。但在曆史上,行船來靠碼頭的,往往並不打這聖勞倫斯河過來,而是從一條運河過來,這條運河繞過了聖勞倫斯河的白浪淺灘,把蒙特利爾與大西洋連接起來。這條運河是皮毛貿易的產物。當時,還沒有加拿大,隻有皮毛貿易路線,這些皮毛貿易大公司控製並劃分北美的區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有 500 多年曆史了【 2 】。當時與東方的貿易要繞過非洲驚濤駭浪的好望角,即便這樣一條風險很高的貿易路線,也成為大國必爭之地。葡萄牙壟斷了這條東西方貿易航路,西班牙就設法開辟新航路,想從西邊到印度。結果,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為是到了印度了,把當地人叫做印度人(印第安人)。想想也是的,繞過好望角到東方,是先到印度才到中國;但是從西邊走,應該先到中國才到印度呀?為什麽哥倫布管當地人叫印度人而不叫中國人呢?可能那時貿易是香料多,印度比較出名。據說一位法國人就堅信應該先到遠東的中國,他耗費了一生精力往西尋找中國,但他不像哥倫布那樣有西班牙皇室支持,始終沒有找到中國。後來,他幹脆就在新大陸定居下來,把他住的地方叫做中國( La Chine )。蒙特利爾碼頭西行的運河就是中國運河( LaChine Canal )【 3 】。運河的一端是蒙特利爾舊碼頭,另一端就是這個被叫做中國( LaChine )的地方。
每逢天高氣爽的周末,我就會約朋友一起,沿著這條運河從舊碼頭騎車去這個中國。運河有十多公裏長,沿河有專門的自行車道,碰到這種周末,那十裏運河,就是十裏歡樂。一路遊人如織,有遛狗的,帶小孩出遊的,滑旱冰的,路邊還有滑旱板的,最多的當然還是騎自行車的人。
騎到這個中國以後,有一條路延伸到河中間一個綠草如茵的小島,小島的最外端有幾根橫豎雜陳的石柱,造型像神秘古跡。舉目四顧,但見藍天白雲碧水綠草,水麵的摩托艇劃著白浪。我們會把自行車撩倒,舒展身軀,躺在草地,仰看驕陽下翱翔的海鷗,和綠草一起享受陽光,融化到大自然中間。
在這個中國運河河口,有一個浮動碼頭,碼頭上有一個不起眼小木屋,那就是以前的皮毛倉庫,現在的皮毛貿易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內,還原了幾百年前儲存皮毛的模樣,配上圖片、文字解說和檔案片錄像【 4 】。陳列的地圖上有兩串小燈泡標記著皮毛貿易路線:一條是海灣公司的,另一條是西北公司的。
早在 1600 年,獨木舟就飄過聖勞倫斯河這段的中國白浪淺灘運送皮毛。由於淺灘限製了運輸,法國殖民政府在 1689 年就打算修這個中國運河。經過 130 年的努力,中國運河終於於 1825 年開通,皮毛集散地也從中國轉到了蒙特利爾,使得蒙特利爾成為聖勞倫斯河上重要的港口【 3 】。這一百三十年太長,其間 1815 年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北美這塊殖民地也由法國殖民地變為英國殖民地了。
早在運河修建之前的 1670 年,在加拿大建國兩百年前,法國人就得到法國國王的恩準專營這一帶的皮毛貿易,組建了哈德遜海灣公司,這就是我們在加拿大大多數購物中心都能看到的海灣百貨【 1 】。 1821 年海灣公司根據英殖民地皮毛貿易規則,兼並了競爭對手西北公司,成為今天的海灣公司。西北公司創建與 1779 年,並於 1820 發行硬幣,一枚硬幣值一張水獺皮【 5 】。今天加拿大的 5 分錢銀幣還印著一隻水獺。今天我們看一些加拿大曆史遺跡,把加拿大分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這個上下之分,就是原來的海灣公司和西北公司的專業地區之分,隨著皮毛貿易的殖民,也是英國人跟這西北公司來到上加拿大,大致是今天的安達略省;而隨著海灣公司進來的法國殖民,大多定居在下加拿大,大致是今天的魁北克省和東海岸諸省【 6 】。加拿大私法中今天還是兩套法律,魁北克用大陸法律,沿承拿破侖條文法典。其它省用海洋法律,沿承英國案例法。
據皮毛博物館內的檔案片錄像記載,當時西方人用槍彈換與當地土著人做皮毛交易,土著人把皮毛一張一張平攤疊得高高的,高得和一杆槍一樣高,這就是公平的一隻槍換一摞皮毛。後來,西方的槍就越做越長,槍筒上再加一根長長的持刀。貿易對雙方有益,當地土著打獵有了槍,自然吃的就多了,吃完了肉,反正皮毛不能吃,用來換獵槍正合適,所謂互補性。不過,如此一來,最後獵物越來越少,以致土著人最終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野生動物資源。
來蒙特利爾的人,一定得去逛逛這個城內的購物中心。購物逛累了,不妨在這夾在海灣百貨和伊頓百貨的中間的咖啡池裏靜靜地品一杯咖啡,遐想一下“先有海灣公司,後有加拿大”的味道。喝完咖啡後,別忘了到老城租一輛自行車,沿運河騎車到這個中國。瀏覽這“先有中國運河,後有蒙特利爾港”的曆史。
【1】http://www.hbc.com/hbcheritage/history/overview.asp
【2】 http://www.wsu.edu/~dee/REFORM/NEWWORLD.HTM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chine_Canal_National_Historic_Site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Fur_Trade_at_Lachine_National_Historic_Site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th_West_Company
【6】 http://www.cyber-north.com/canada/history.html
(1920年的LaChine Canal)
(今天的LaChine Canal)
(入夜的蒙特利爾)
Very nice writing, pictures and links; thanks very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