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金融貨幣怎麽談到傳銷來呢?這要從貨幣的跨期交易信用問題說起。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貨幣的信用本質在於跨期交易,以後我們又特別指出生產周期問題,即要先消耗材料,一段時間後才能有產出,所以信用對經濟運行至關重要。這是從融資投資角度來談的。
但是,借貸和融資是以儲備為基礎的,而儲備恰恰與投資反過來,即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是馬上可以消費完的。
在貨幣出來之前,秋收的糧食要儲備一年食用。有貨幣之後,可以賣了糧食,然後以後再到市場上買糧食來吃,這樣就可以儲備十年二十年吃都沒問題了,隻要沒有通貨膨脹就行。這對人口穩定的社會是這樣,但對人口變化的社會就會產生問題。
有了貨幣,我們可以養老儲蓄了,年輕力壯時多生產一下東西,年老再慢慢享受。在以貨幣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形成以前,一般糧食是不可能放到三十年以後再吃的。記得以前用糧票到糧店買米的時代,吃的都是三級米,是戰備儲備了多年的陳米,真是不好吃。那麽以前怎麽來養老呢?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把糧食都喂兒孫,所謂生子養老,多子多福。
如果是多子多福,社會的人口增長就進入傳銷模式了。傳銷模式說,如果你發展10個會員,每個會員銷售額你都有回扣,而且你發展的會員發展的會員的銷售額你也有回扣,一計算,真是一本萬利呀。但是,這個傳銷隊伍如果真是如此應驗的話,傳銷隊伍就以幾何級數增長,很快就把市場飽和了。所以傳銷一般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尤其是後來加入的人,基本是冤大頭。多子多福模式是一樣的,你想多子多福,兒子也想多子多福,這樣,一來,人口就以幾何級數增長,很快就碰到資源瓶頸了。現在第三世界的人口資源矛盾,沒有貨幣儲蓄很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至少,人口增長主要在發展中國家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工業社會發展以後人口增長率會回落。可見,以貨幣為基礎的跨期消費還是擺脫人口以傳銷模式增長的重要手段。
這也是前邊提過的動態平衡問題,即對個人來說,消費是跨期的,但對這個社會來說,產出等於消費與投資也是平衡的。投資那部分,就是儲蓄那部分。以動態平衡的觀點來說,隨著人口老年化,需要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
中國為什麽儲蓄高?準備養老的人多。但是,現在生產的大米是不能留到三、五十年以後吃的,以後退休的人吃的糧食,要靠以後的年輕人生產。如果以後人口老年化,年輕人生產的東西不足以養活那麽多老年人,那麽,這些老年人的儲蓄去了那裏呢?一種可能就是通貨膨脹,你今天存的錢,到老年時候就不值錢了,就買不到那麽多東西了。
還要一種方法,就是把現在的儲蓄投資到效益長的基礎設施和生產使用時間長的產品,以後年輕人少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少生產這些基礎設施和耐用品、多生產些難以保存的消費品。中國現在勞動力過剩而提前退休,以後老年化社會就有高通貨膨脹的危險。所以,現在中國大力建設公路水庫等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是符號人口結構的。認為經濟過熱而撤銷大型項目是不對的。比如說,如果大西線可行而且要上馬,資金從那裏來?這個資金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這是千年大計,看看都江堰就知道了,其水力工程效益延綿兩前年。把今天失業人口高和以後老年化社會難題聯係在一起,就知道現在上大項目是人口結構的一個機不可失的天然窗口,今天不上即造成現在的失業問題,也造成以後的老年化問題。現在上大項目,則一舉解決兩個難題。
美國是負儲蓄,投資就不可能多,所以值此中國城市建設轟轟烈烈之時,美國城市基本沒有變化。可以預見的是,美國為了防止老年化,又沒有儲蓄轉為投資,那麽以後要有相應的年輕人養活老年人,就得不斷吸收移民。現在西方國家麵臨老年化,也是西方國家接納越來越多移民的時期。中國應該著重研究這個問題,趁此時期多移民北美和其它麵臨老年化的工業國家,以減輕中國大陸的人口壓力,同時擴散文化聯係,緩和潛在的文明衝突。
我估計世界上英國人後裔要比英國本土的人口多許多倍。福建和廣東的一些僑鄉海外後裔也比本鄉人口多。
現在法國、英國舊大陸還那麽多穆斯林移民,中國的份額太少了。
中國要成為世界最強,就必須用美國的移民政策
讓中國變成多元種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