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4)
處女地的開發,將原來處女地的物質循環納入了人類社會。
前邊講到,漁獵技術的發明,使得原來外在於人類的物質循環被吸納到人類社會中。由於這一進步,人類對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了,人類的繁殖能力也提高了,人口數量相應就增加了。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大的采集漁獵範圍,但人類那時候還沒有運輸業和交通,無法利用離部落遠的資源。
這時候,一種吸納外在物質循環的社會政治模式,就是部落分家。一個大部落分為幾個小部落,新分出的部落到新的處女地落戶。蒙古的部落就有某種兄弟分家的味道,各部落基本是王子為首領。
聖經創世紀(12-1)中記述:上帝對阿伯拉漢說,離開你的土地、你的親戚,離開你父親的家,我會指引你到一個新的地方。聖經中類似地這種記述比比皆是。隻要還有處女地,這種模式就沒有停止過。
近代,由於處女地已經沒有了,兄弟分家不能像部落社會那樣成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兄弟分家成為零和博弈了。隻要還有處女地讓人類插入外在物資循環中,人口和資源的矛盾就不會累積起來。
當西方人向印第安人買土地的時候,印第安人根本就沒有地產權的概念。在印第安人的概念中,土地是無限的,多幾個人,就分多幾個部落,多遊動一下就行了,最後他們被西方人以產權的名義將他們趕出祖祖輩輩居住的土地,他們是絕對想不通的。他們賣土地的時候,他們不理解也無權解釋契約的含義。
新大陸的發現,引發了近代最大的移民浪潮,工業技術忽然與新大陸處女地結合,給近代工業革命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自新大陸開發以後,人類基本就不再有處女地了。現代文明雖然以工業和科學為基礎,但得益於新大陸的發現實卻是毋庸置疑的。舊大陸幾千年的開發,處女地早已不多了,這種以擴展居住地域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移民新大陸最強烈。移民新大陸是人類最後一波以處女地開發模式發展經濟的浪潮。
但是,物質循環與人類活動更好地耦合的空間還存在。用今天的經濟術語來說,就是經濟產出依靠勞動力、資本和資源三要素的投入。但是,由於國界的限製,勞動力的流動是受限製的,所以我們看到世界範圍內的資源和產品德流通,這些流通中,由一部分完全可以讓人口流動來產生更高的資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人類生活效用。有些資源是難以流動的,而人口是相對容易流動的。
現在有人以保護生態的理由,反對中國從人口密度高的東部移民到人口密度低的西部,這樣就會使許多西部外在於人類社會的物質循環無非被納入人類社會。這個問題當然要從兩方麵來考慮,第一是不要破壞物質循環,這是必要的,這是我們說是的環境保護。第二是在維持物質循環的同時,必需把它納入人類經濟活動,那麽這種環境保護才有經濟發展意義。如果隻要物質循環,而不許人類插入這些物質循環,那麽人類最好都回到遠古時代,都回到非洲,把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還給自然。人類退出這些物質循環。如果環境至上,人類就應該集體自殺。但如果是人類至上,就應該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利用環境。以保護環境為名不許合理開發,是有悖於人類價值的。
移民西部,是人類上萬年經濟發展模式的延伸。
有限的地球已經遍布了人類的足跡,處女地模式已經失去了空間。而人類的舊大陸非洲生態卻日益惡化而逐漸失去經濟價值。今天,以空間擴展為模式的經濟發展,應該是恢複歐亞大陸生態和恢複非洲大陸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