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人民談論生態係統時,往往稱之為生態環境。“環境”一詞暗示人類與生態的分隔,然而,以物質循環觀點來看,人類就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人類物質文明每前進一步,人類在地球的生態係統中的比重就增加一分。由於人類社會是地球生態係統中重要的一部分,純技術已經無法維護地球生態的健康。要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人類需要一個和諧運轉的全球社會結構,一個合理的國際政治秩序。
如前所述,經濟進步就是將更多的物質循環吸收入人類社會,經濟進步就是發明新技術使得人類可以控製地球物質循環中更多的環節。這種進步的結果之一,就是人類吸納的物質循環越來越複雜,被吸納的物質循環需要人類對其更多的環節中進行控製和幹預。這就需要有更複雜的合作來控製和幹預物質循環和能量耗散。
在石器時代,個人或許可以獨立生存而不必改變其基本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可以自己生產自己的消費品而不借助任何其他人的合作或貢獻。人類吸納的物質循環越多,對物質循環的控製就要求有更多的人的合作。正如經濟學巨人亞當斯密發現的一樣,經濟進步是以勞動分工來標誌的,而勞動分工是合作基本形式之一。沒有勞動分工,人類無法吸納複雜的物質循環。
由於最終消費品是許多人不同勞動分工的共同結果,這要求人類社會有交換和分配製度。人類吸納的物質循環越複雜,就要求有更複雜的社會之度來協調社會分工和製約產品分配。這就是為什麽人類學家要以社會分工和社會職能複雜程度來度量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