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原文18:
初魏公子無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
大梁夷門監者。公子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硃亥,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謝客就車,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
坐上坐,遍讚賓客,賓客皆驚。
及秦圍趙,趙平原君之夫人,公子無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讓公子曰:“勝所以自附於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縱公子輕勝棄之,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敕晉鄙令救趙,及賓客辯士遊說萬端,王終不聽。公子乃屬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赴鬥以死於趙;過夷門,見侯生。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去,行數裏,心不快,複還見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今公子無佗端而欲赴秦軍,譬如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問計。
侯嬴屏人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力能竊之。嚐聞公子為如姬報其父仇,如姬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公子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晉鄙之兵,北救趙,西卻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晉鄙合符而不授兵,複請之,則事危矣。臣客硃亥,其人力士,可與俱。晉鄙若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於是公子請硃亥與俱。至鄴,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硃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得選兵八萬人,將之而進。
王齕久圍邯鄲不拔,諸侯來救,戰數不利。武安君聞之曰:“王不聽吾計,今何如矣?”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稱病篤,不肯起。
評說18:
信陵君竊符救趙,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趙國向魏國求救兵,這救兵來的是鬼使神差,撲朔迷離。這故事複雜而可回味的地方,不亞於三國演義。
前者子順以廚火論舌戰群臣,曉以厲害,以宰相身份推銷救趙主張,結果主張無法見用於朝廷,子順心灰意冷,辭官隱退。魏十萬大軍,隻因秦王一句恐嚇而停止救趙。子順位居宰相高官,深明大義,無法實施救趙計劃。而救趙具體行動,卻被一“貧”一“賤”兩市井之徒,為了信陵君姐夫的麵子而實施成功。政府運作做不通,江湖運作卻實現了。比較一下兩個過程非常有意思。
政府運作,首先是議事決策,然後由政令配置資源實施決議。子順議政這一關就沒過,後邊就無從談起了。子順是知識分子,在今天商界叫做“know-why”,不產生實際行為。商界重視的是“know-how”,就是具體做出來。懂得救趙“know-how”的隻有一人,就是侯贏,一個七十歲的窮老頭。一個是政府居高官的宰相,一個是看城門的窮老頭;一個“know-why”,一個“know-how”。知識分子成事不足,就在於不知道“know-how”。
救趙第一動因,不是基於子順的天下大勢的決策,而是趙國平原君作為魏國信陵君的姐夫,請求信陵君不要見死不救。這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姊弟情誼,一個是信陵君的名譽感。信陵君是名聞天下的君子,君子豈能見死不救姐夫?信陵君就是死了,也要保住這君子盛名。但信陵君也是束手無策,盛名之下,決定去趙國與姐姐一起死了算了。臨走與侯贏別過,侯贏說,我老了,陪你去也於事無補,你自己珍重。
信陵君走到半道上,越想越不是滋味:我平時戴這窮老頭不薄,今天對我生離死別怎麽如此冷漠?這時,信陵君下意識感得有點不對勁,於是回頭找侯贏問個明白。侯贏說:我就知道你要回頭,你這樣去趙國不是白白送死嗎。
前者信陵君辭行,跟侯贏說要去趙,那是信陵君的決定,老頭子也不便作聲,人家要死也是人家自由選擇;信陵君回頭找老頭子請教和商量決策,老頭子可不會見死不救。信陵君這次請教才是真正的禮賢下士。此前信陵君在鬧市中請侯贏赴宴,隻算50%禮賢下士,更多的是侯贏幫他作秀,讓他揚名天下,招來三千食客;辭行時又是表麵文章,侯贏也幫不了忙;待到回頭請教才是真正的尊重侯贏,視他為先師,請教他的決策,由此才引出了侯贏的“know-how”。這實質“禮賢下士”是整個救趙過程不可缺少的一環。
侯贏“know-how”的第一步,是“know-who”。子順對魏王和群臣講道理,那是對牛彈琴,不得其人,可見政府內部充斥的都是什麽人,可見政府腐敗的程度。侯贏的“know-how”直截了當,拿了魏王的虎符,然後以虎符調動軍隊救趙就是了。而侯贏“know-who”的第一人,是魏王的寵妾如姬。信陵君曾有恩於如姬,如姬有為信陵君舍命報恩的動機,同時如姬也有拿到魏王枕頭底下虎符的能力。有能力有動機,侯贏知道救趙“竊符”第一人。
侯贏“know-who”第二人是市井屠夫硃亥,侯贏讓信陵君帶上硃亥, 當信陵君以虎符調動軍隊時,將軍晉鄙想不交軍權,被硃亥從袖裏掏出一個四十斤重的殺豬錘,一錘擊殺在中軍帳內。按今天的編製,一萬人就大約為一個軍的編製,統率十萬大軍的將軍,應該是五星上將,硃亥這市井屠夫做的好痛快呀。
信陵君掌握軍權以後,裁軍兩萬,讓父子在軍中的父親回家,兄弟在軍中的哥哥回家,獨生子女回家。然後帶領八萬軍隊救趙。楚魏兵到邯鄲,擊退秦兵,邯鄲解圍。
趙國用虞卿合縱抗秦以後,以六城聯齊用的是正常外交手段,毛遂借楚兵是體製外外交手段,平原君借魏兵是民間外交手段,後兩支兵借得到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謂上帝隻幫助自己努力之人。
政府過程:審視衡量什麽是國家利益――判斷局勢――國家能力評估――資源調配――安排人員――實施。子順走此過程,第一關就沒有共識,胎死腹中。
江湖過程:姐姐找弟弟求情――魏無忌請教貧窮老頭 ――如姬報恩竊符――硃亥殺豬手宰大將――魏無忌仁義裁軍――魏無忌領兵救趙。魏無忌走此過程,各種不同動機微妙銜接,最終成功救趙,目的不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是為了兒女情長。
所以,不要小看了不懂天下大勢的市井小商小販,中國開放的成功經濟突飛猛進,很大程度是城市個體戶和農村專業戶這樣的小老百姓為了身邊八姑六婆的好惡而幹出來的。子順想以丞相身份推動魏國救趙,怎麽也推不動這個龐大的體係運轉;侯贏一看門窮老頭,找個宮中寵妾和市井屠夫,就把係統推動了。有些教授研究了十多年價值價格理論,一下海就血本無歸;而市場經濟卻被溫州幾個個體戶嘩啦啦推開了。
如果我們把子順比喻成一個學問淵博的生物學家,明白消化係統如何分解和吸收營養的生理過程,明白到分子離子水平,但不會種莊稼,不會煮飯,而且還消化不良經常胃疼,那麽硃亥就是大字不識的農民,會種莊稼,會煮飯,而且消化特好。這就是“know-why”和“know-how”的區別。吃飯不一定要懂新陳代謝原理,懂新陳代謝原理的不一定就會吃飯。
人類社會不是哲學家想象出來的,而是小老百姓生活出來的。海歸學了屠龍術回國後殺不了雞,很可能是隻“know-why”而不“know-how”,或者“know-how”而不“know-who”。老毛說“人民創造曆史”,大概是指侯贏、如姬和硃亥這樣的人民。
唵啊吽2006年6月3日修改於文學城
其實很多真正KNOW-HOW和KNOW-WHO的人才散落在江湖上,得不到正統的承認。而在美國,KNOW-WHY,HOW,WHO的人好像合作得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