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資治通鑒》卷五 評說 (11):虞卿李代桃僵外交勝利

(2006-06-07 15:28:10) 下一個

原文12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十月,武安君分軍為三,王齕攻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上黨地。韓、魏恐,使蘇代厚幣說應侯曰:武安君即圍邯鄲乎?曰:然。蘇代曰: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嚐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無幾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由是與應侯有隙。

 

評說12

      長平一戰,秦軍盡占上黨。韓魏震恐,派蘇代帶著重禮去遊說範雎。蘇代問範雎:白起是不是要圍邯鄲?範雎答:是的。蘇代說:消滅趙國後,白起就要位列三公了,你能甘居其下嗎?再說,就算滅了趙,趙地也被燕齊韓魏分了,秦國撈不到多少好處。不如接受韓趙割地請和,秦得實利,也免得白起立功。範雎於是對秦王說,秦軍疲憊了,不如讓韓趙割地罷兵,休整部隊。秦王答應了。秦要求割取韓國的垣雍和趙國六城來立和約。秦國停止了進攻,白起也因此與範雎產生了隔閡。

 

原文13

趙王將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攻王,王無救矣。趙王計未定,樓緩至趙,趙王與之計之。樓緩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且因強而乘弱矣。今趙不如亟割地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敝,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乎!虞卿聞之,複見曰:危哉樓子之計,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與者,非固忽與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仇也,其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是王失之於齊而取償於秦,而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發聲,兵未窺於境,臣見秦之重賂至趙而反媾於王也。從秦為媾,韓、魏聞之,必盡重王。是王一舉而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趙王曰:善。使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亡去。趙王封虞卿以一城。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正月,王陵攻邯鄲,少利,益發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之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疾,不肯行;乃以王齕代王陵。

。。。。。。。。

王齕久圍邯鄲不拔,諸侯來救,戰數不利。武安君聞之曰:王不聽吾計,今何如矣?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稱病篤,不肯起。

 

評說13

      趙王準備交割六縣給秦。虞卿問趙王:秦國停火,是因為打累了呢,還是因為對趙國友好而放棄進攻呢?趙王答道:秦軍進攻不遺餘力,肯定是打疲勞了才停火的。虞卿說:既然秦軍是疲勞而返,趙王你為什麽又要用秦攻不下的城送秦呢?這樣一來明年秦再來攻趙,趙不就沒救了嗎?趙王聽完後猶豫不決,就請教剛從秦國跑來的樓緩。樓緩對趙王說:天下諸侯都對秦趙爭鬥幸災樂禍,都等著從秦趙相鬥中分漁人之利,所以趙國應該趕快割地與秦請和,不然秦國繼續進攻,諸侯就趁火打劫把趙國瓜分了。虞卿聽到樓緩的主張,又對趙王說:樓緩計策是大錯特錯,割地不單使趙國向天下示弱,而且離間了趙國與諸侯的關係,當今之計,應該以秦國索取的六城送給齊國,向天下表明趙國不接受秦國的城下之盟,如此秦國反而會主動與趙講和,韓魏看到這樣的結局,自然會敬重趙國,如此趙國以六城得韓魏齊三國友好,破掉諸侯跟隨秦國的困局。趙王采納了虞卿的策略,派虞卿出使齊國,虞卿還沒回來,秦國就派使來與趙國和談,樓緩見事不妙,溜之大吉。趙王為此獎勵了虞卿,封了他一城。

           

      白起坑趙卒四十萬,震恐趙國和諸侯,產生強烈心理效果,惟有虞卿看出來是秦國糧草不濟的虛弱表現,看出秦國透支政治資本的無奈。三個月後白起說道:邯鄲其實不好攻。秦國雖然勝了長平一戰,但秦軍也死亡過半,國庫空虛,勞師援征,諸侯援軍一到,秦軍必敗。白起的話證實了虞卿對局勢判斷的正確。後來秦軍不聽白起的勸告,圍攻邯鄲,楚國和魏國救兵一到,使秦軍兩萬投降了趙國。

 

      麵對秦國的強暴淫威,韓魏派蘇代帶上重禮勸說秦國停火,然而,後來秦國在趙國沒有割城給秦的情況下主動與趙講和一事,證明韓魏由於心理的恐懼錯誤地判斷了局勢。

 

蘇代對範雎勸以防止白起立功升遷,這種勸說是一種腐蝕行為,放在法製健全一點的國家,帶重禮去腐蝕高官,是要做牢的。蘇代繼承了蘇秦的揣摩術,沒把心思放在對局勢的正確判斷上。要換上黃歇,一定會用肥仁義之地的說辭來勸說。正當的國際交往,應該以國家利益得失來談判,而不應該以某高官的個人得失來談判。黃歇與蘇代的區別,就是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

 

      虞卿將秦國要求的六城送給齊國,這個李代桃僵之計用得恰到好處。對比韓國主動割地給秦,趙國拒絕城下之盟,使得趙國在損失四十五萬軍隊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國際上外交大國的地位。

 

割地求和,是飲鴆止渴。韓國割地求和,結果最先被秦國滅掉。樓緩說趙國不割地求和,諸侯就會乘機攻擊和瓜分趙國,這是完全錯誤的論調,恰恰相反,如果趙國割地求和,各國都會趁機進攻,也要求趙國割地求和。割地求和口子一開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壓迫趙國割地不止。由於趙不割地,後來諸侯救兵一起幫趙擊退了秦軍。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正如虞卿所說一樣,中國一旦示弱,列強紛至遝來,以軍事政治壓力強加中國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一看中國那麽弱,馬上對中國施加壓力,在1844年簽訂《望廈條約》要求享受和英國一樣的通商待遇,包括海關、海事、領事權等等侵犯中國主權的不平等條款【1】。法國跟著要求同樣的在華利益,迫使中國簽訂了《黃浦條約》。十四年後,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璦琿條約》進一步大麵積割地賠款。以後又有《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等等不一而足。每一個割地賠款,每一個不平等條約,都使得中國更弱,列強更強,使列強更有能力侵略,使列強更有胃口要求更多的利益。這是一個正反饋過程,一開了頭,就無法停止。正如虞卿所言,今天割六城與秦,明年秦國就更容易滅趙了。

 

現在有一種論調,認為當年投降日本不抗戰才是對的,即可以避免共產黨統治,又可以享受日本先進資本主義統治,甚至還舉例元清外族統治,稱其擴大了中國版圖。外族統治的人道主義災難姑且不論,早在日本占領東北三省的時候,列強就提出了利益均沾原則,那就是援引鴉片戰爭前例,一旦中國投降日本,就如同鴉片戰爭中國投降英國,列強會搭順便車來瓜分中國,怎麽能讓中國全身而退享受和平發展呢?鴉片戰爭後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讓中國丟失了多少領土?列強瓜分了中國後會發展中國經濟嗎?看看曾經被列強瓜分占領過的非洲就知道後果了。況且,德日二戰對外擴張並不是行善,而是開拓自己的殖民地。實際上,正是中國堅持抗日,才有了二戰後中國在國際上的獨立地位。

 

虞卿的李代桃僵之計,是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損六城但不放棄外交主動權。城下之盟和割地賠款這樣的不平等條約不能簽,要簽就簽平等和平條約,否則就要抵抗到底。趙王這次采納了虞卿的策略,因為前一次向秦國求和沒聽虞卿的建議使趙國由強國變為弱國,這次采納虞卿策略,使趙國保持了外交大國地位。前一次趙王錯誤判斷,自己沒有談判籌碼而去於秦談判,外交上孤立了趙國。這次聽信虞卿對局勢的正確判斷,用了齊國籌碼,平等與秦國和談,使趙國擺脫了外交孤立局麵。虞卿李代桃僵是趙國續澠池會後第二次成功的弱國外交。

 

唵啊吽2006528日修改於文學城

 

參考鏈接:

【0】    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5.htm

【1】    http://cyc69.cycnet.com:8090/xuezhu/tiaoyue/index.jsp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