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黃山號子

(2006-06-21 07:04:46) 下一個

我和一個朋友到黃山旅遊時,黃山旅遊區還在建設中。那是改革開放前,物價還是計劃經濟的物價,所以,即使黃山上的食物還都是人工用背簍背上去的,價錢並不貴,隻是要限量而已,一份飯隻能買一菜一湯。我們倆在黃山上竄下跳消耗大,每次要各買兩份飯,吃完後飯桌上就是十二個碗碟。

 

背食物上山的人,有一個“丁”字拐杖,要休息時,就把拐杖支在背簍底部,將重負移到拐杖上,讓肩膀休息休息。遊人與背簍雜行,正是“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黃山遊人也”。

 

我們登完天都峰後,就往玉屏峰走,來到玉屏峰山腳時,腳下就是一條陡峭的石梯路,石梯是一條條花崗岩鋪成的,也就是一米來寬,兩人並行還可以,三人並行就危險了。石梯在懸壁中間,右邊是九十度垂直峭壁,左邊是九十度深淵,石梯坡度和一般樓房裏的樓梯差不多,深淵雲遮霧障,遠處蓮芯峰就像是雲海上的一個浮島。

 

忽然,我們看見前麵有兩個壯漢抬著一條鋪路的花崗岩上山。用竹杠抬東西我見得多了,但這條路是無法用竹杠抬東西的。如果橫著抬,左邊的人就得被擠到深淵裏,如果一前一後抬偌大一塊石頭,後邊的人就無法舉步。但見這兩個狀漢,赤裸著上身,兩人肩靠著肩,各自站在路兩邊,組成一個“人”字形,每個人個自重心都在自己的腳外,都要靠對方的肩膀頂住才不至於倒下。在兩個肩膀上扛著一根一尺來長的短棍,就像一根奇粗的擀麵杖,擀麵杖下用繩子掛著那條花崗岩石料。

 

我們空手登山就夠累的,但我們累了還能休息,這抬石頭上山一定會更累,但中間是不能休息的,因為石料一放下就得滾下山,所以,這石料必須一口氣抬上玉屏峰。隻見這兩個壯漢將石料往前後方向晃起來,每次石料晃到前邊最高點時,他們就登高一步,然後紮穩馬步捏著勁道,讓石料大幅度再往後晃蕩。大石頭晃一個來回,壯漢就登一步階梯,兩壯漢唱著號子,用號子節奏協調動作,用號子出氣發力。這是人體肌肉組成的一個結結實實的三角形,三角形下麵一塊巨大的石料擺動著。號子聲激越豪壯,這不是以前我在工地聽到的那種幾個簡單音調的重複號子,而是跌宕悠揚的旋律,兩人一唱一和,高呼低應,吆喝出對位和弦的二重唱。這號子聲是氣力運行自然之聲,是純陽的丹田之氣,至純至壯,天然樸實。號子聲被右邊石壁反射出去,再被蓮芯峰回蕩回來。這蒼穹就是歌廳,這青山就是舞台,我就置身在這人生戲劇高潮當中,全部身心都沉浸在這優美雄壯震撼人心的號子聲中,不知道我朋友在哪,不知道山上遊人在哪,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我不由自主地跟隨著這渾身是勁的人體三角形,跟隨著這壯觀的石擺,一步一步不知不覺地到達了玉屏峰上。到玉屏峰後,兩位壯漢就將肩上的石料卸下來,放到一堆石料中,然後走出來。待壯漢們離開石料堆走了十多步以後,我才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來,才發現我的朋友,還有其它六七個遊人,都和我一樣還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動。

 

黃山壯漢抬石頭的重體力勞動,凝聚了人類幾個最崇高的美德――力量、勇敢、智慧、合作、藝術。世間能有幾人可以生活得如此藝術?這樣的號子,人間又能有幾回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