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資治通鑒》卷四 評說 (12):田單好人難做

(2006-05-23 04:23:58) 下一個

原文22

田單相齊,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於人,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後之變也。左右顧無人,岩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汝聞吾言乎?對曰:聞之。王曰:汝以為何如?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饑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之,稱寡人之意。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單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賜單牛酒。後數日,貫珠者複見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於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乃使人聽於閭裏,聞大夫之相與語者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也!

 

評說22

田單做宰相特別關心老百姓,齊襄王忌妒他太得人心,怕他竄了王位。襄王請教一個姓貫名殊的人(見http://ef.cdpa.nsysu.edu.tw/ccw/02/fk2.htm岩下有貫珠者的解釋),那人教他表彰田單,並在大庭廣眾之下叫田單多關心民眾疾苦。結果別人議論說田單關心老百姓原來是襄王的旨意,對田單很看不起。

 

原文23

田單任貂勃於王。王有所幸臣九人,欲傷安平君,相與語於王曰:燕之伐齊之時,楚王使將軍將萬人而佐齊。今國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謝於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屬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觴之,數月不反。九人之屬相與語於王曰:夫一人之身而牽留萬乘者,豈不以據勢也哉!且安平君之與王也,君臣無異而上下無別。且其誌欲為不善,內撫百姓,外懷戎翟,禮天下之賢士,其誌欲有為也,願王之察之!異日,王曰:召相單而來!田單免冠、徒跣、肉袒而進,退而請死罪,五日而王曰:子無罪於寡人。子為子之臣禮,吾為吾之王禮而已矣。貂勃從楚來,王賜之酒。酒酣,王曰:召相單而來!貂勃避席稽首曰:王上者孰與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與齊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則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獨曰,安得此亡國之言乎!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始,為人臣之功者,誰有厚於安平君者哉?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興師而襲齊,王走而之城陽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即墨三裏之城,五裏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馬而反千裏之齊,安平君之功也。當是之時,舍城陽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計之於道,歸之於義,以為不可,故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王乃得反,子臨百姓。今國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嬰兒之計不為此也。王亟殺此九子者以謝安平君,不然,國其危矣!乃殺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萬戶。

 

評說23

田單為齊王推薦人才貂勃。襄王有個叫九人的幸臣,為了扳倒田單,就建議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國,借此支開貂勃,然後在襄王前麵說田單有野心。襄王於是招田單進宮,田單進宮請罪,襄王說,你無罪,但你我得君臣有別。

 

貂勃從楚國回來,看見襄王對田單擺官架子,就私下問襄王:你認為你自己英名還是周文王英名?襄王說:我比不上周文王。貂勃又問:是你英名還是齊恒公英名?襄王說我比不上齊恒公。貂勃於是說,周文王得呂尚,敬他為太公;齊恒公得管仲,敬他為仲父。田單幫你收回齊國迎你出來為王,你怎麽能跟他擺架子呢?你趕快殺了九人以謝田單,否則國家就危險了。襄王於是殺了九人,然後加封田單萬戶。

 

田單做好事,反而遭致上級、下級和同事猜忌和排擠,這就是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不合理。政治和社會製度不合理,就需要政治改革。有如經濟體製改革是為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解放生產力一樣,政治體製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調動人的向善的積極性、使品德高尚的人受尊重而不是受排擠打壓。一個好的經濟製度使資源自動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動,一個好的政治製度使人心向善,使人朝著自我實現方向行為。

 

卷一評論中說到,權威最好的來源就是魅力。田單為民服務,得到人民信任,即使當政也是好事,但在封建專製體製中難以做出這種選擇。燕噲王禪讓子之是昏庸,齊襄王見田單得民心不禪讓也是昏庸,禪讓不是一種成熟的機製,如果有一種製度能將田單這種才德兼備為民服務的人推上國家領導地位,這種製度就可以稱為民主政治製度。

 

如果有這種鼓勵向善的人才競爭製度,會不會有野心家假冒好心,爭取民心,掌權後就實行專製呢?這是有可能的,希特勒就是民主選舉上來的。所以為了完善民主製度,一定要有權力分隔和製衡。如布什上台後就有行政權力擴張淩駕立法司法權力機構的跡象。布什幾次兩院講話受到一致通過,和希特勒當年演講左右國內輿論發動戰爭非常相似。布什退出導彈協議,不加入京東條約,這些都是行政權力越俎代庖立法權力的行為。

 

除了權力分隔,還要權力限製,而限製最主要一層就是政府內部利益衝突規避製度。有權有勢的人,其權勢所到範圍,一定都要規避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的衝突。這樣就可以把野心家以權謀私的動機排除掉了。規避製度在卷三評說11中討論過。

 

鼓勵向善的人才競爭製度配以權力分隔的製衡機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野心家陰謀家。但還不夠,畢竟在有限的權力也是權力。權力分隔和製衡不能堵住別人懷疑善行背後的動機,一樣會使田單善舉受到各方猜忌。

 

所以,政治改革的另一個方向,是政教分離。政教分離是用來解決動機與效果這一悖論的。即對一個人的道德判斷及其對他動機的揣測留給宗教去管,政治中隻看效果不問動機。這樣就避免田單受行善反而受到譏諷的尷尬處境。田單行善,行政上就得嘉獎,不能問動機,問動機得到寺廟教堂裏問鬼神,行政考核不能以心度腹、妄加猜測,更不能以背了多少教條教義來決定升遷,否則盡培養一些虛偽的幹部。

 

經濟改革,生產力解放了,經濟上來了。但政治不改革,結果腐敗增加了,社會風氣敗壞了。田單可以躲過九人暗算,但不是每個善良的人都有田單的本事,甚至不得不合流同汙,這是政治製度和社會製度沒改革的後果。如果說好的經濟製度使得資源向效率高的生產領域流動,那麽好的政治製度就是使才德兼備的人被任用於社會責任高的職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