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原文19:
顯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越王無疆伐齊。齊王使人說之以伐齊不如伐楚之利,越王遂伐楚。楚人大敗之,乘勝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越以此散,諸公族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海上,朝服於楚。
評說19:
越國攻打齊國,齊國的外交使者說服越國去打楚國,越國果然不攻齊而攻楚,結果被楚國打敗,越國軍閥乘機割據“獨立”,但無不歸順楚國。
齊國外交真厲害。三言兩語就把迫在眉睫上的戰爭說走了,真是外交奇跡。原來外交還有消災免難之功用。先禮而後不需用兵,兵家之上上策。外交,在這裏就是陳說利害,無非是說越攻齊有害,攻楚有利,可能是長江天險的緣故,齊、楚同樣是七雄之一,隔江攻齊應該更困難,尤其是攻完後還得隔江而治,成本太高。
越國攻楚反倒攻出了亡國,越楚之間無天險,易攻也易被攻。實際上,水路上是楚國在上遊還得地利。
原文20:
顯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初,洛陽人蘇秦說秦王以兼天下之術,秦王不用其言。蘇秦乃去,說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戰於千裏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裏之內。夫不憂百裏之患而重千裏之外,計無過於此者。願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文公從之,資蘇秦車馬,以說趙肅侯曰:“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於趙,秦之所害亦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於秦。秦無韓、魏之規則禍中於趙矣。臣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國為一,並力西鄉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與秦,秦成則其身富榮,國被秦患而不與其憂,是以衡人日夜務以秦權恐愒諸侯,以求割地。故願大王熟計之也!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為從親以畔秦,令天下之將相會於洹水上,通質結盟,約曰:‘秦攻一國,五國各出銳師,或橈秦,或救之。有不如約者,五國共伐之!’諸侯從親以擯秦,秦甲必不敢出於函穀以害山東矣。”肅侯大說,厚待蘇秦,尊寵賜賚之,以約於諸侯。會秦使犀首伐魏,大敗其師四萬餘人,禽將龍賈,取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至趙而敗從約,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
評說:20
蘇秦去秦國,說他有辦法幫秦國兼並天下,秦王不用他。然後他就去說服燕國與趙國結盟,並建議趙國合縱六國共同抗秦。趙肅侯對合縱計策大為讚賞,厚待蘇秦並委任他去聯絡縱約。時值秦國大敗魏國,蘇秦怕秦兵攻趙而不夠時間完成合縱,想派個人到秦國穩住秦王,就設計激怒張儀到秦國。
蘇秦先到七雄中最強的秦國求職,求職失敗後決定推銷他的合縱概念,因為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和秦國抗衡,除非幾個國家聯合起來。項目經理最關鍵的技能在於橫向聯合。應為項目經理不在垂直權力鏈中,必須把不同部門的各自支配的資源按利益橫向組合起來,難度非常大。所以,項目經理啟動項目第一步就是物色最能支持他項目概念的利益相關者,這是推銷的次序。
蘇秦先到七雄中最弱的燕國推銷合縱項目。燕國最弱,合縱對燕國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一拍即合。然後蘇秦到合縱六國中最強的趙國推銷合縱,因為除秦國外,就是趙國可以有野心稱霸天下了。這是我們常見的抓兩頭、帶中間策略。而且,趙國的財富是項目融資的主要對象。
如果是三國演繹,兩個弱國聯合對抗強國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權力結構。如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吳蜀聯手抗魏,隻是關雲長義氣用事,破壞了吳蜀聯盟,致使三國鼎立格局崩潰。同樣,寡頭市場也是如此,麵對微軟的壟斷優勢,IBM和Sun Micro要聯手推出Java抗衡微軟。
合縱要聯合六國,實際比聯合趙燕兩國要困難得多,原因是《評說《資治通鑒》卷二 (13)》所談到的達不到納什均衡狀態,原因也可以用阿羅的社會效益函數不存在來解釋,也就是各國利益偏好相互矛盾而無法達成一致意誌。如果蘇秦說服趙楚兩國聯手抗秦,很可能就可以形成三足鼎立天下,六國合縱是畫蛇添足,華而不實。比起諸葛亮,蘇秦僅僅是個能說善道的說客,而非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如今美國將印度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是因為中印都是不結盟國家,自成利益主體,比起其它國際聯合體難對付得多。六國合縱是不實際的項目概念,但蘇秦成功地把它推銷出去了,蘇秦學的是揣摩術,即營銷心理學,而非治世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