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4)
原文13:
顯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衛鞅言於秦孝公曰:“秦之與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何者?魏居嶺?厄之西,都安邑,與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今以君之賢聖,國賴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齊,諸侯畔之,可因此時伐魏。魏不支秦,必東徙。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公從之,使衛鞅將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將而禦之。軍既相距,衛鞅遺公子卬書曰:“吾始與公子歡,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麵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為然,乃相與會。盟已,飲。而衛鞅伏甲士,襲虜公子卬,因攻魏師,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歎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評說13:
公孫鞅讓秦孝公接受了他秦魏不兩立的觀點,並說魏國剛被齊國打敗,是出兵良機。秦即派公孫鞅領兵攻魏。兩軍將戰,公孫鞅跟魏將公子卬套老鄉近乎,酒席中俘虜公子卬,魏軍因此打敗。魏惠公悔恨沒聽公叔之言,把人才公孫鞅推給了敵人(參見評說《資治通鑒》卷二 (2))。
講到地緣政治,首先是天險。中國地理是西高東底三級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秦國第一步是統一黃土高原,將魏國趕出黃土高原。這樣,秦國就有一個易守難攻的邊境。高原邊界與河界不同的地方,在於河界的易守難攻是對稱的,而高緣是不對稱的。秦國這一步,形成秦國易守,東邊諸國難攻秦。但反過來,則是秦國易攻東邊,東邊難守。一是東邊無險可守,二是古時騎馬步行,在高緣東向是下坡,可以長驅直入,而西向是上坡走到戰場已經筋疲力盡了。公孫鞅曰:“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此說不誤。一旦這樣的格局形成,則秦國日盛,魏國日衰。為什麽呢?因為為了維持力量均衡,同樣長的邊境線,魏國要布防更多的軍隊,消耗更多的國力。即使六國合縱,也就是防止秦國進攻,並無進攻秦國的能力,所以建立此格局,時間就站在秦國一邊。秦國有四川盆地,天府之國,建好都江堰後,國力日強。戰爭就是比國力盛衰,國力日盛的笑到最後,國力日衰的終將崩潰。冷戰美蘇對峙,軍備競賽,最後以蘇聯國力消耗速度大於美國而告敗。六國合縱無論維持多久,最終會被秦國統一天下。
如果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那麽反過來說,政治就是戰爭的僵持階段,所以國力盛衰原則即適用於戰爭,也適用於國際政治。美國為什麽要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限製有意偏袒印度和墨西哥?限製中國紡織品並不會改善美國赤字,隻不過讓印度國力增長跟容易,讓中國國力增長更困難。當南美和東南亞發生金融風暴,使當地資本一夜流失,IMF不責備西方金融駭客擾亂金融市場,而把原因歸咎於當地國家財政管理不善,為什麽,因為資本是流失到西方了。使得西方國力日盛。今天美國持續高額雙赤字,IMF不指責美國財政管理不善,反默認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其用意無非是壓中國放鬆金融管製,讓他們可以再導演一場卷走中國資產的金融風暴。不難看出,美國不僅僅是將中國視為潛在對手,他們已經使用他們對國際金融和貿易的控製的優勢,不擇手段地遏止中國國力增長,這已經是冷戰了。美國無視國際公約,單邊發展導彈防禦係統,無非是誘使中國重蹈前蘇聯的軍備競賽覆轍。中國沒上當,然後他們有違反WTO規則重啟對華紡織品配額,然後有壓中國放開匯率,美國已經向中國發起超限戰了。美國既要中國開放市場,又要對中國技術封鎖,既要中國融入國際社會,又對中國融入國際社會又設置種種歧視性障礙。離開美國遏止中國發展這一視角,我們無法理解美國對華的種種相互矛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