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資治通鑒》卷一 評說(6):內聖外王案例

(2006-03-31 15:54:42) 下一個

原文12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脣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而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張孟談曰: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唯輔果在。

 

評說12

當智家一家獨大之時,各家要建立多級社會,不可沒有信息交流,攻守同盟。如今建立多級世界,歐洲各國首先建立攻守同盟,建立歐盟,統一市場,創出一個與美國一般大的經濟體;統一貨幣,擺脫美元濫用信用的衝擊。阿拉伯國家就不行了,幾十年來被美國今天打一個,明天打一個,很像智伯對付三家的手法。

 

     智伯水淹趙家晉陽,韓、魏兩家暗自吃驚。古時哪一城都不旁水而建?當此之時,趙家與韓、魏聯絡,一拍即合,三家當仁不讓把智家分了。這與二戰初期各國禍水它引,到後期殃及池魚時,終於結成盟軍何其相似。1931年日本占領東三省,列強開始都皆做壁上觀,還要利益均沾;最終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不得不加入中國的抗日。

 

     美國打南斯拉夫,俄國中國沒有同進同退,致使北約東擴,中國領館被炸、飛機海南被撞,銀河號被搜。其後中俄學習歐盟經驗,建立熱線,建立上合,在中亞進退有度、有理、有節、有尊嚴。中國應該和韓國也建立高層熱線,協調外交策略,保護東亞安全環境。

 

原文13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製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評說13

     智家亡,不是亡於勢力不夠,而是亡於人心背叛,亡於立國以霸道為原則,而不是以內聖外王為原則。多行不義必自毖。無內聖之國政,則無外王之能力。從製度經濟學角度,一個沒有內聖製度的國家,國民精力都浪費在尋租等無益生產也無益生活的人事爭紛中,怎能有外王之能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