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多倫多初春雷暴雪

(2023-03-04 10:48:24) 下一個

 

多倫多初春雷暴雪

白繼周

 

  在我們的第二故鄉多倫多,昨夜(2023年3月3日)發生了“驚雷震冬夜、電鞭撕雪空”的奇觀。由於這種天氣現象罕見少有,甚至多數人終生難遇,就有人聯係“天氣反常必有妖”一說,且人雲亦雲者不在少數。對此,我專門上網查了一下成因,概括提煉後與朋友共享。

 

  首先,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大氣層極不穩定的時候,氣流容易發生強烈的向上對流運動,形成高聳的積雨雲;積雨雲的特點就是其中活躍著上下奔竄的水汽,而且容易產生靜電;積雨雲的上端會產生正電荷,它的下端會產生負電荷,與地麵的正電荷之間由空氣作為絕緣體。若正、負電荷間的電壓差大到可以擊破中間的絕緣體時,空氣就會瞬間膨脹爆炸、發熱發光。發光就是閃電,膨脹爆炸發出巨大聲響就是棒喝之雷。需要知道的是,同時同地的爆炸發光,因光傳播的速度與聲音傳播的速度的巨大差異,所以我們人類的感知是先見電鞭撕破長空,炸雷而後姍姍來遲。

 

  雷電的出現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濕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這些條件春夏季容易具備,是因為受南方暖濕氣流影響,空氣潮濕,同時太陽輻射強,近地麵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春夏季不但多雷雨,甚至降冰雹都不足為怪。到了冬季,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製,空氣寒冷而幹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出現電閃雷鳴。

 

  但若遇冬季天氣偏暖,暖濕空氣勢力較強,加之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電,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氣象專家提示,雷暴的產生不取決於溫度本身,而是得益於溫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說,冬天雖然氣溫不高,但如果上下溫差突破臨界值時,也能形成強對流,產生雷暴。寒冬炸雷的“雷暴雪”在生我養我的國內很少見,但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陸並非罕見。所以“冬打雷”不過是一種天氣現象,扯什麽兆頭實在牽強。 

 

  有民諺這樣說:“冬天打雷雷打雪”,揭示冬季打雷時空氣濕度大,容易形成雨雪;而“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也說明打雷的冬天氣流活躍,發飆的冷空氣可能殃及牛羊。咱們祖宗提煉的這些諺語,不無一定的科學道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大洋彼岸洋插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感謝到訪,蓬蓽生輝!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舊金山前幾天也打雷,天氣太反常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