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豫劇
(附演唱鏈接與簡譜)
白繼周
家鄉河南,地處母親河之南而得名,中州大地,華北平原,鍾
靈毓秀,人傑地靈。
正因為她位居中原,受四周兄弟民族文化習俗的交流和衝擊,
很難保持一枝獨秀的特質。地方鄉土戲豫劇能保留為曆史劇種,
彌足珍貴。
河南的地方戲主要有豫劇、曲劇、二夾弦等劇種組成。其代
表人物有常香玉、馬金鳳、牛得草等。
說到“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其藝名還有鮮為人知的典故:
窮人張家少女名“妙玲”,因拜常姓師傅學戲,出於對“一
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踐行,改“張”姓為“常”。而“香玉”
的由來,則和曆史上的“項羽”有直接關係。楚漢相爭,“恨
地無鼻”的項羽勇猛無敵,人稱“霸王”。出於仰慕,取為藝
名。解放時,一記者寫文報道,不小心將“常項羽”筆下誤為
“常香玉”,從此歪打正著,一個劇種的代表人物青史留
名。
像電視連續劇《常香玉》插曲中的歌詞一樣,我從小在嵩山
北麓、河洛之濱長大,離常派的發源地不遠,甚至下田都要從“香
玉故居”門前經過,深受常香玉流派的熏陶。父老鄉親都以隨口
哼上幾句豫劇唱腔而自豪。
說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個家鄉的真人實事:一個叫“八”
的,酷愛家鄉戲,他得空就唱,甚至幹著活也不舍得耽誤。
一次,八肩膀上挑著滿滿兩桶水,邊走邊唱,高興時還連帶
比劃,水從桶中溢出大半都不知道。路人見狀,連喊帶叫:“八,
八,水灑完了!”他不耐煩地說:“急什麽急?還沒有唱到茬
口呢!”
豫劇又叫梆子戲,指演出離不開梆子帶領節奏而言。當然伴
奏樂板胡、二胡、笙,還有打擊樂扁鼓、大鑼、鑔、小鑼等也
缺一不可。
其實,豫劇的總指揮是扁鼓(專業名稱叫司鼓)。演出時他
雖然坐在偏台,但右手一根筷子樣的小棒敲擊鼓心,清脆有
聲,指揮演員、唱腔、動作、鑼鑔等,跨在左手上的類似於
蓮花落竹板的手板開合有致,專門指揮梆子節奏的快慢。
梆子一般有梨木製作,高級的需要楠木質地,一粗一細敲起
來清脆有聲。板胡在豫劇中又稱頭弦,說明其重要地位,定降
E調的36弦。二胡定降E調的52弦。豫劇中女聲用降E調,男聲
或用降B調。
劇情中的武打場麵,為顯示其精彩,或振奮觀眾情緒,要用
高音鑼鼓配合完成。一般劇情,隻需要扁鼓指揮普通打擊樂就
行了。
說起豫劇的代表作,要數一鳴驚人而後來被拍成電影的
現代戲《朝陽溝》了。
《朝陽溝》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作品,描寫一對學戀知青拴
保與銀環上山下鄉的故事。情節中既有主人公互幫互帶的描寫,
又有心直口快的二大娘人物的刻畫,還有樸實醇厚的拴保爹、
娘的描繪,甚至還有小市民銀環娘的表演,一個個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朝陽溝》的轟動一時不但在於緊扣時代主題,而吸引
觀眾之處還在於將鄉土之音推陳出新,既保留了豫劇的元素,
又增加了民歌的韻味,雅俗共賞,耳目一新,這就引起老百姓
的共鳴,經久傳唱。其經典唱段“親家母對唱”堪輿國粹京劇
樣板戲《沙家浜》中的“智鬥”媲美。
我因此鬥膽提出對戲曲命運的思考:民族戲曲要想發展,
必須兩條腿走路:既繼承傳統又創新發展——推陳出新。為什
麽我們這代人對經典國粹敬而遠之?那些才子佳人咿咿呀呀離
我們的生活太遠,實難引起共鳴。這就是一提起現代戲大家隨
口就來的原因!
說到家鄉戲豫劇,忍不住想說我年輕時的參與其中的故事。
文革開始,我以初二的身份回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由於
時代的需要,有幸成為大隊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中的一員,
當時主要是從事打擊樂。出於對“文藝輕騎”的跟隨,我一人
兩職、一職三用。我的道具是一個工字型木架子,下麵的一橫
由腳踩固定,上麵的一橫左端固定銅鑔的一半,右端掛有中音
鑼,與銅鑼互成九十度的是從底座伸出固定的小鑼。演出時左
手握半個銅鑔,右手持鑼錘,左右手協調有致,配合劇情發展。
如果是大段的演唱,我還需用笛子給樂隊伴奏。
我至今記得首次演出的盛況:進入灑落在山穀溝坡的自然
村,架起鑼鼓一陣猛敲,山村頑童爭先恐後,家庭主婦抱兒牽
女,耄耋老人叼著旱煙袋,就連農業學大寨工地上的大姑娘小
夥子都來不及擦去臉上的汗珠,將我們團團圍在中心。記得開
場是一個豫劇大合唱,隻聽“某某某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向
貧下中農匯報演出現在開始”報幕員的朗聲脆音一落,我的鑼
鼓聲緊接登場:倉台采台 倉台采台 倉 倉 采台倉 采台衣台 倉;
采台采台 倉 倉 采台衣台 倉!演出的內容已經沒有印象,
但我熟背的鑼鼓經至今記憶猶新。
想知道怎樣用鑼鼓來合成嗎?告訴你:“倉”是鑼與鑔;
“才”單指鑔;“台”是小鑼;衣是空拍。有趣而有序。
如果有興趣,可以到我的文學城博客“大洋彼岸洋插隊”中
回憶錄板塊“憶海拾貝”中查找。
為表達我對故鄉熱土的摯愛,更抒發哺育成長我的桑梓深
情,最後,播放一段個人學唱電視連續劇《常香玉》主題歌
“你家在哪裏”
(附鏈接):
這是一首豫劇戲歌,請老師指導,讓大家點評!
以下鏈接是今日新秀排練的現代豫劇《朝陽溝》的全劇視頻,有興趣的不妨點擊一飽眼福:
https://mp.weixin.qq.com/s/jB--xG6jbqoHHPegT7R0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