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鞏縣兵工廠(1)大總統黃袍夢寐 兵工廠崛起中原

(2017-12-14 08:07:54) 下一個

 

大總統黃袍夢寐      兵工廠崛起中原

 

    鞏縣兵工廠有“老廠”和“新廠”兩部分組成,實際上也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兵工廠。“老廠”是指隴海鐵路鞏義火車站以北的北洋政府時期建造的鞏縣兵工廠,它東到石河道,西臨洛河灘,北瀕白沙村,南至隴海線,包括現在的一電廠、電磁廠、部隊營房、三三九處、第四高中、第二高中等地區。它主要生產槍炮子彈等常規武器;“新廠”是指隴海線以南的國民政府時期建造的“鞏縣兵工分廠”,它包括現在的鄭州第二拖拉機廠、鄭州鋼鐵廠、鄭州水泥廠等地區,主要生產毒化戰劑等化學武器。鞏縣先後建成的兩個兵工廠在我國軍工史、河南工業史、鞏縣近代史上堪稱巍巍豐碑。

 

   “老廠”和“新廠”的籌建,都有一定的曆史淵源。

 

   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翻身落馬,在華夏大地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被拋進曆史的垃圾堆,但竊國大盜袁世凱仍逆曆史潮流而動,妄圖重溫黃袍加身的黃粱美夢。為達此罪惡目的,就以“統一兵器製造,廢除各自為政”為名,欲建造海軍、陸軍大型兵工樣板企業各一個。鑒於當時的上海兵工廠、金陵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都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一旦南方的革命黨起事,自己可能失去武器來源,於是就在公元1914年春天,派大員堂文到北方的直隸、山東、河南幾省勘察,確定了將新的陸軍兵工廠籌建在河南鞏縣的意向。當年夏季,袁世凱派人進駐鞏縣,籌備 兵工廠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袁世凱委派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第一所主任、陸軍中將蔣廷梓赴美考察,選購機器和原材料,羅織幫助建廠的專門人才。


        公元1915年6月,袁世凱授命在京城成立“督辦兵工事務處”,海軍上將薩鎮冰任督辦(海軍兵工廠後因為財力吃緊而夭折),陸軍中將蔣庭梓任督辦處總務處長,辦公地點設在當時的北平鐵獅子胡同。


        1915年6月,蔣廷梓親臨鞏縣。他帶領一班人不辭辛勞風餐露宿,考察總結出有利建廠的幾個條件:鞏縣地處豫西山區邊緣,其地勢“山河四塞,鞏固不拔”,為中原戰略要地;水有黃、清(伊洛)二河,陸有隴海鐵路,交通便利;地下有鐵、煤、耐火材料、紫砂陶料等礦藏,資源充裕。上報得到總統首肯後,他們即速在隴海線上增設孝義車站,利用國外貸款購置設備,聘請洋專家任技術顧問;同時,又在同年8月派出購地委員兼駐廠負責人彭雨申、建築股長洪中、庶務科長馬仲倫、總務張幹民、會計項元斬等一班子人馬進駐鞏縣孝義鎮白沙南地村,聯係購地等前期事宜。當時以每畝70元的裸地價格(有莊稼再加六元青苗費)前後兩次共征用土地1449.63401畝(約合九十六萬七千平方米),把廠房承包給從上海來的建築公司,用磚由德國人布虛(原在漢口寶昌洋行服務)在當地建廠燒製,水泥則由上海等地供應。經各路緊鑼密鼓,孝義鎮隴海鐵路以北的“鞏縣兵工廠”終於破土動工。為了取得地方上的協助,還任命鞏縣知事嵇炳元為治法委員兼管工程保衛,讓孝義五街大士紳李彭令任協助建廠的“稽查”。至此,官府與地方通力合作,邊建築廠房邊安裝設備邊投入生產的“鞏縣兵工廠”日新月異。

 



                因兵工廠而設的鞏縣孝義火車站

 
 

       正在建設中的鞏縣兵工廠


 

   工程立項剛好一年,夢想稱帝的袁世凱就在人民的唾罵聲中暴斃。這件具有諷刺意義的曆史事件非但沒有影響到兵工廠的建設步伐,反而更刺激了各路軍閥利用“槍杆子”擴充勢力的欲望,袁死後,各路軍閥又先後幾次擴建,終於在1925年全部竣工投產。 

 

   兵工廠建設是當時政府的大事,從工作人員的辦事態度能看出他們的敬業精神。

 

   在兵工廠建廠的同時,根據需要準備另建一個火藥廠,蔣廷梓因此到鞏縣老城一帶考察。他發現城中有人稱“藕坑”的一汪湖水,認為這是泉源活水,可以滿足火藥廠的用水需求。又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發現城內地勢低窪,取水方便;城外山環水繞,便於設防;此地距孝義鎮的兵工廠不過十裏之遙,遠近合適;老城附近的南山又儲有鐵礦、紫砂陶土等許多火藥製取必不可少的原料或輔助材料;澠池的煙煤、湯陰的鋁礦、宛平的銅礦等資源又離此不是太遠,因此上報袁大總統定奪。報告呈遞之後,不敢懈怠坐等的蔣廷梓才發現,鞏縣老城乃積水成坑,並非活水流泉,難以滿足火藥廠用水的需求,於是趕快修訂規劃,將火藥廠改建在孝義鎮的兵工廠東鄰。

 

   當時,兵工廠籌建處根據在農耕社會中農民視土地如命根子的現實,對預備征購的土地,先造《購買地畝花戶姓名清冊》,對所征麵積、四鄰地界等都記錄地清清楚楚,公布無誤後一一兌付。尤其是地積丈量,不滿足於一般的畝、分、厘等單位,更精確到毫、絲以下等不被重視的細微程度,其公平合理、童叟無欺的態度,不但令當事者滿意,更使耳聞目睹的局外人心悅誠服。

 

    時隔六年,日本軍國主義為了轉嫁經濟危機,趁國民黨忙於內平派爭外剿“共黨”之機,悍然對我國東北武裝侵略。國民黨內有識之士,從日寇鯨吞我國領土的狼子野心中,預見中日大戰在所難免,更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看到化學武器的獨特作用,便積極主張“籌備吾國破天荒之化學兵工廠,以應國防需要”。兵工署審時度勢,於1932年4月派化學工程專家吳欽烈、董顯光,以兵工專門委員身份,赴美國考察國防化學工業,並訂購機器設備和聘請專業技術人才。由於吳欽烈曾留學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及芝加哥大學學習並取得碩士學位,對美國的化學工業相當熟悉,所以很快就羅致了數位專家,采購了39.1萬美元的化工設備。他把設備委托給旅美華僑李國欽先生代辦托運之後,於當年11月份回國交差。

 

    受當時鞏縣兵工廠的主要產品在國內外連連奪魁的影響,也是為了原料供應方便,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決定,將此化學兵工廠作為原兵工廠的分廠也建在鞏縣,隔隴海鐵路與鞏縣兵工廠為鄰。

 

   1933年7月1日,“鞏縣化學廠”籌備處在南京掛牌成立,吳欽烈兼任籌備處長,張輔良為總務主任,胡尉任工務主任。同時在鞏縣建立了工程處,派化學工程師方誌遠負責在孝義先後兩次征地633.818畝(約合四十二萬三千平方米),撥國幣150萬開始土建。《何梅協定》事件後,在中國人民抗日浪潮和日本對華強硬政策的壓力下,蔣介石在1934年到1936年連續三年利用“國慶節” 後之次日(即10月11日)蒞臨兵工分廠視察,提出“發揚埋頭苦幹與勇往直前的精神,發展自己的兵器工業,抗擊侵略者,收複失地”的口號,旨在加快建廠速度。工人則出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加倍努力工作。不到三年,鞏縣兵工分廠就竣工投產,雄踞於中原大地。

 



             正在建設中的鞏縣兵工分廠 

 

 

                 正在建設中的鞏縣兵工分廠

 

   應該提及的是,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工廠名稱多有改變,先是 “鞏縣化學廠”,後改為“石河兵工分廠”,再改為“鞏縣兵工第二廠”,最後定名“鞏縣兵工分廠”直至南遷。這當然是對外保密、防止破壞的需要,但與工程進展程度不無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大洋彼岸洋插隊 回複 悄悄話 複 'Timberwolf' 的評論 : 感謝您的關注!鞏縣兵工廠當時生產的化學武器,均為防禦為主,且這部分資料暫時還沒有解密,隻能憑讀者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其實,我文章中也這樣交待過。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化學武器,實戰中用過嗎?
原來731不是唯一一家搞這東西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