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金庸大師的武打小說

(2018-11-01 21:28:05) 下一個

談談金庸大師的武打小說

一談到金庸大師的武打小說,就想起大學時同學們為了讀天龍八部,爭先恐後,廢寢忘食的景象。那時一套書,幾個宿舍的男生分開,約定每人讀三小時,然後傳給下一個人。輪到我讀的時間用光後,已經清晨兩點了。看到下一個同學睡地香甜,就自我安慰的說,不要叫醒他了,這是為他好。於是繼續讀下去,直到日頭初起,要去晨跑了,才戀戀不舍地放下。

金庸大師的作品,確實是為當代的武打小說開創了新天地。在他之前的名著,無論是水滸,三國演義,三俠五義,七俠五義,雖然精彩,但卻是線條太粗。金庸大師在描寫人物感情時,既細膩而又快意恩仇。無論愛還是恨,必讓人拍手叫絕。 若有美女良人的描寫,必是花團錦簇,讓人心醉。對善與惡他有獨特的見解。武打動作的描寫更是一絕,好像時間被放慢了,每個武打動作都能被放大在讀者眼前,看得清清楚楚。

懷念大師之餘,卻又有幾分遺憾之處。

一是大師忽悠的水平太高,弄得許多人相信武術到了迷信的地步 (我也算是半個)。直到武術界出了個攪混水的許曉東,到處打假,幾乎完全顛覆了我對國術的信心。不知打假是不是應該從金庸大師的武打小說開始。

二是大師始終沒有跳出武林江湖,仿佛人類的原始動力就是仇恨。即可因愛生恨(因為追不著),也可因為打不過,被滅掉而生恨。於是就看到父仇子報,師傅的仇由徒弟報的怪圈。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以二人的犧牲,而換來兩個世代仇恨的家族互相原諒和解。

有人分析,歐美民族是求真的民族。中國人是求中庸的民族。印度人是求美的民族。求真的民族容易為事情的根本道理而爭執不休。不怕直麵相對傷感情。求中庸的民族多願意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而避免爭吵。求美的民族是隻管凡事表麵光,內裏對錯不要緊。

最近崔永元又開了一個“真麵”館,看樣是要改變中國人的世世代代的眼光和習慣。羅素說, 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不管是在研究什麽事物,還是在思考任何觀點,隻問自己,事實是什麽,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