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國打工的幾件趣事兒(一)

(2018-04-17 20:35:32) 下一個

當年初來美國上學時,為了生存到處打工。不像現在的“小留”們,腰纏萬貫。開好車,吃好飯,不用擔心三餐住宿的問題。記得有一位同學,初到美國,人生地不熟,外加接站的人陰錯陽差,沒接到他。手上的幾十塊錢將將夠找個地方住。竟然兩天沒敢吃飯。現在工作有了,家庭有了,但孩子們並不懂上一輩經曆過的艱苦。一位同事問他的女兒,雞肉從哪來的。女兒很自然的回答,從冰箱裏來的。回憶自己打工的經曆和所見過的人和事兒,覺得也蠻有趣的。既然電影《七十二家房客》可演人生百態, 我也不妨寫寫自己的生命曆程的某些片段, 雖沒有什麽波瀾壯闊的事情, 但確是實實在在的人生經曆。

一. 計算機房的工作

我來美國就讀的大學是一個三流的州立大學。比不上一流的州立大學,但又比社區學院要好一些。記得到校的第一天,剛注冊完,就有一位老師大聲問,有人要打工嗎?周圍有幾個國內來的同學有點不好意思,說自己需要錢。我是顧不得麵子裏子了,馬上舉手說我要工作。於是,跟著老師到另外一間房子裏,簡單登記了一下,拿到了一份在學校計算機房的工作。

這個計算機房是屬於特殊教育係 (Special Education)的。工作的內容是,每星期一到星期四,下午4點至8點在機房值班。主要是保證來機房的學生正常使用機器,打印或儲存自己的作業或論文。從現在的計算機技術來講,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工作。而且,學生少或工作不忙的時候,我可以看自己的書或做作業。每小時掙十二美元,實在是很舒服的工作。這份工作我一直做到畢業,直到介紹給下一位來接班的中國留學生為止。

我當時很感謝那位美國老師給我這份工作,因為我後來知道有些美國同學也需要工作。一些家庭不富裕的美國同學為了打工,甚至沒有時間做作業。因為放學後,要馬上開車去另外一個地方上班。多少年後,聽到一位從IT轉行的中國數學老師埋怨,有些美國大學生沒有時間做家庭作業,要求隻能在課堂上做作業。其實我理解這個學生是真有困難的。當然,一流大學的學生經濟條件好,一般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在計算機房工作時間長了,認識的人也多了起來。計算機房的斜對麵是特殊教育係主任的辦公的地方。係主任是一位白人女士,40多歲了,仍是單身一人。她的辦公室裏外兩間,外間是給秘書用的,裏間是她的辦公的地方。 我們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 經常互相打個招呼什麽的。慢慢的也成了熟人了。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_bobcat 回複 悄悄話 @tony933 您是前輩了。我90年來美的。
@風酥酥 謝謝!我盡力。
@kittencats 應該不會錯。那時飯館和加油站打工一小時隻給5塊錢。在機房工作的收入能cover我三分之二的學費。這也是因為當時學費低,兩個學期隻要不到1萬塊錢。
tony933 回複 悄悄話 I came to US in 1979 with a total asset $200 worth!
I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and what you'd been thru!
...Been there and done it!
Take care, bro!!!
kittencats 回複 悄悄話 你這是哪個年代的事情?這種電腦房拿時薪的工作應該是普通學生工作,工資這麽高!我們鄉下州都隻有最低工資。
風酥酥 回複 悄悄話 期待!喜歡這種簡潔樸實邏輯性超強的文風。最怕腦子不清楚人的文章,從A到B中間拐到長江下遊,超恐怖
登錄後才可評論.